APP下载

浅议文学常识教学

2009-05-26张昕蔚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常识文学历史

张昕蔚

摘要:文学常识的文化容量、知识面决定它是最能展现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方面,也是语文教学价值在社会任何场合、职业都能有所体现的一个方面。文学常识教学包括时代教学、人物教学、作家教学、新常识教学几大方面。

关键词:文学常识教学职业需求职业德行职业个性新常识教学

从素质教育的展开到“大语文”教学的提倡,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在形势和内容上的变化,课本剧的风行、学生教学和课堂论坛模式的出现都丰富了语文课堂,使之活泼得多,感性得多。但就如今的社会形式来看,语文教学不可能彻底摆脱课堂教学、笔试考评的现状。尤其是职业教育强调语文的实效性、应用性,过多的新型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理性的知识点教学,而且不能完成职业教育对专业能力提升的要求。所以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毕竟只能是一种点缀,不能够贯穿教学始终。

语文教学的载体——文学作品是感性的,在教学中又必须要将之与实用、高效的理性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文学常识教学的文化容量、知识面决定它不但不是多余的蛇尾,反而是最能展现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方面。也是语文教学价值在社会任何场合、职业都能有所体现的一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将之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才能更好地贴合职业德行、职业个性塑造的社会需求。

一、时代教学

国家没有历史,便如人失了忆。没了过去。但随着历史在各类考试中地位的下降,大多数的学生对之已不甚了了,也不想去了解,除了穿越时空的电影或小说还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外,真不知还有什么关于历史的东西可以得到他们的关注。

所以,通过在教学中穿插相关传说、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穿线为主,利用教材的时代性完成,同时对相关的时代流行文体精讲其起源、发展、成就、衰落,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分析其历史发展的时代意义及其由盛而衰的历史必然。时代教学是掌握文学常识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打好这一基础,零散的知识点就无处可依,而变得难以辨别,易出现张冠李戴、时空错乱等情况。

二、人物教学

语文人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最易引起学生兴趣,不管他是真实存在,还是作家虚构,他都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其生卒、兴衰都有其历史因素,正因他是语文人物,他的典型性决定他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人物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对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教其分析鉴赏方法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融合了时代教育,人物所处的时代与之前提到的时代教学内容会连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很容易记住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从而回忆起与这一时代相关的文学常识,达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对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教学中要把他与平时的文学史有机地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借助历史人物将之串联成线,不断补充经络,将之加粗、加厚。

三、作家教学

作家是文学常识中的重要考点,一位作家就是一张网,连在一起就是古今中外,部分教师只在首次接触某位作家时将其重点作品、流派、文风加以介绍,试图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多进行教材讲析。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启发学生深究其成因,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某位作家的目的。比如司马迁,他受刑的无奈、为人的坚忍、完成作品的艰辛,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使学生对他的作品和他作品中的相关历史人物均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情感,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史记》及其相关作品必会事半功倍。比如屈原,讲他的身世,他的美政思想,再让学生读《离骚》的时候恐怕就会不忍抱怨文章的艰涩难懂,而努力地去解读这位文坛巨匠那颗“忧愁幽思”的忠君爱国之心了吧。自古“文章憎命达”,又有哪一位文坛巨匠没有自己的忧愁,此心亦同,古今中外亦同。

四、新常识教学

文学常识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新常识教学。旁征博引应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擅长的教学技能,旁征博引不光要博古还应通今。现在的学生虽然有较多的信息来源,却大多不善利用,对新闻不感兴趣,上网只知游戏,关心娱乐新动向,却对时事一无所知。作为语文教师不但有义务也有责任教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世界。陶行知前辈提倡“生活主义”,他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所需皆属之”,教育者应“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普及的教育”。文学常识教学同样不能脱离社会,并不是只有作古的人才能教育人,恰恰相反,现实中活着的人才最有说服力,我们不能忽略掉眼前的实例,舍近求远。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古人的成功有他们的时代背景、历史必然,不能让学生只沉醉于对古人的羡慕,必须让他们有可以追求的目标。新常识教学可以完成这一任务,将学生引向新时代为他们铺设的康庄大路。

陶行知前辈说过,“教育是要创造出让自己感动的人”。也许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书籍的地位岌岌可危,但即便是网络中也少不了文学的天地。中国的方块字为更多的国家和人种所重视的今天,它所累积出的层层历史中,最耀眼的永远会是一个个充满感性的人物形象——写人者与被写者,而人总是最能感动人的。

猜你喜欢

常识文学历史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新历史
回归常识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