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

2009-05-26杨继友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指导

杨继友

摘要: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效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体现是教师引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基于此,文章从教学目标、操作步骤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逐层探讨了“指导—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指导—探究高中化学应用

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是以重视学习、探究过程和提倡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为主要特征,尊重化学学科特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或“探究的方式”,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或办法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能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

一、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状态详细而具体的描述,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评价、激励和调节作用。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闸述。因此,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也将围绕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而进行:首先,知识与技能维度是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过程、历练学习能力、陶冶情感态度所依靠的材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并能设计和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其次,过程和方法是引导学生研究材料、进行探究、形成认识、领悟方法、习得能力、体验情感的运动载体,是运用高中化学“指导一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对部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过程进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要求学生能够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要求全体学生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最后,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本身就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价值,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同时,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能陶冶情志。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具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等。

二、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一)“指导—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简述

根据“指导—探究”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以及探究式教学的特征,笔者认为,“指导—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大致如下:

第一步,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创设问题情景观察事物现象,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产生探究欲望,调动学习的能动性。通过阅读教材与资料,观察实验现象,明确提出学科问题。

第二步,作出假设: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或者研究过程中提出新假设,都必须有大量的佐证作支撑,需要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和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理性处理,设定论证假设方案。

第三步,论证假设: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信息和实验现象,形成有效解释,对提出的假设作出科学性的论证。论证可以不完整或有缺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争论,各抒己见,逐步完善。如果没有结果,就留给学生课后继续进行探究。

第四步,交流评价:引进新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仅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或掌握知识的正确与否;最主要的是看学生能否提出有见地的、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二)“指导—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案例

将“指导—探究”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中,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第二课时的《化学电源》为例阐述“指导—探究”教学模式在该领域的运用: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分析开展本次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大课题”,即教师准备一次名为“化学电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二阶段:提出假设。学生接到“大课题”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班委协调下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由组员选举出组长,在组长和班委开会讨论,预定各组组名和主要研究方向。“化学电源”的分组可能有化学实验小组、社区走访小组、市场访问小组、网络调查小组、资料查阅小组等等。

第三阶段:论证假设。教师指导,学生探究(论证)。学生上交正式的活动计划,如包括实验报告、问卷表格等。

三、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高中化学“指导—探究”教学模式是在确立教师的指导地位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运用探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其中教学策略则是保证模式实施的根本条件。

(一)教师“指导”策略

“指导”包括两个主体共同作用—教师是指导性的主体,学生是主动性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导”,学生的主要作用就是“学”。教师的“导”具体表现在:当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当学生学习思路混乱时。教师应给予开导;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辅导;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时,教师应给予指导;当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教师应给予诱导等等。而学生的“学”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探究的动机、欲望、要求,能运用教师传授的探究式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获取亲身实证的知识。这一“导”一“学”才能使得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和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地位是不容动摇的。

(二)学生“探究”策略

“探究”是“指导—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但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教学要关注学生探究的个性化。由于探究式教学十分重视教学活动的宽松环境,主体性的发挥和主动合作,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学生需要较多的独立思考、踊跃发言、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个性的条件与环境。二是教学要强化学生探究的实践性。手、脑、口并用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动口能暴露其思维过程,既发展了思维能力,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通过感性认识,缩短接受新知的认知距离。三是教学要注重学生探究的合作性。在教学活动的某些环节,让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把教学班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组内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交流来共同解决问题。

实施“指导—探究”教学模式,能使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能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指导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