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有效价值观理念的培养策略

2009-05-26张寿隆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价值观科学

张寿隆

摘要:科学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可以通过传授、理解与训练实现,但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更多的是通过体验、感悟和内化而形成的。因此,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科学课程价值观初中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个体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初中科学课程以科学探究为基础,内容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实际,较其他学科来说,蕴含着更丰富、更有利于实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因素。科学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这一时期,充分挖掘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素材资源,把握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和特点,探索课堂上渗透科学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科学教育的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科学教育中的科学价值观教育期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一、合理安排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

科学课程标准从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科学原理、培养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等方面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既然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是学生亲身体验并加以内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并从一点一滴做起,无论在课堂上、课外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为自身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案例]反思自己的行为

“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一课中,其中涉及到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在讲人为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时,可以设计内容,引导学生自身增强保护生命、爱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意识。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在了解人类破坏自然平衡的事例时,常常会把这些人批判得体无完肤,那我们自己有没有伤害动物、植物,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也许会怀着忏悔的态度积极地发言:

“我以前喜欢在河边捉小蝌蚪,最后这些蝌蚪都死了。我现在好后悔。如果不捉的话,它们会长成青蛙,吃掉很多害虫。我的行为是在帮助害虫啊,真是不应该!”

案例分析: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能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能引导他们体会到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大自然产生影响。保护生态平衡需要每一位同学的关注,需要每一位同学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反思,有助于他们领会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合理预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价值观

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为情感目标达成的过程。教师预设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达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行为情况,另一方面还依赖于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能够根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所表述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和实际教材内容,合理表述一些较为实际的、切实可行、容易达到的教学目标。

[案例]《水与人类生活》一节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以《水与人类生活》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将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预设为:“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调查过程中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讨论水资源的污染、水资源的保护时能提出不同的科学见解”“形成搜集证据的科学态度”。如果设计的目标是“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去保护水资源”“了解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不仅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不容易实现,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也会显得很生硬,学生的学习也会很被动。

案例分析:科学价值观目标的预设要从小的方面着手,并且要切合实际,事实上,合理预设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目的就在于让这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落实,使其在课堂中一些不经意的教学环节中自然而然地实现,而不是成为教师教学的负担、学生学习的累赘。

三、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价值观培养

科学态度、情感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科学价值观则更多地表现在科学精神方面,是在对科学真理的探索过程中,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因此,虽然课堂教学是科学课程教学中实现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要渠道,但是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单独地、孤立地生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更不能空泛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生成过程中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注重学生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自己来构建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教师应在充分把握课标要求、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有效处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自己查找的相关教学资料,做到将其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建一个有情意的课堂。并在这个课堂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有序地结合起来。

[案例]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学习“帮助残疾人”这一主题时,教师如果自己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如何帮助残疾人,学生在态度和情感方面会有多大的收益?如果教师让学生坐在轮椅上试试,或者把眼睛蒙起来感受十分钟的盲人生活,通过这样的一些教学方式,学生又会得到什么样的体验,在态度和情感方面又会得到哪些发展?

案例分析:仅仅靠教师的讲述,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没有很深刻的感受,甚至在心中根本没有留下印象。然而,学生在亲身感受的过程中,体验到残疾人的种种感受,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再会嘲笑残疾人,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愿望。

科学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科学课程中价值观教育的实施会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关于在科学课程中实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尚处在探索尝试阶段,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价值观科学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科学拔牙
冷与热、科学态度与献身精神的结合
衰落的科学
学习恩格斯研究军事历史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