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的“四剂良方”

2009-05-26王鲤婷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王老师习作儿童

王鲤婷

作文教学,一向被视为一道令人头疼的语文教学难题,在习作教学中探索一条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规律,引领他们快乐航行在习作路上,是语文老师必须突破的“瓶颈”。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本人在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过程中的四种经验做法:

一、化整为零,加强片段教学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我们许多学生面对丰富的生活,常感到“生活是生疏的,思想是空空的,笔端是苍白的”。事实上,并不是周围生活真的“没米”或“缺米”,而是学生没有找到“米”罢了。在平时的写作指导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写观察片段。如期中考试结束的第二天,我不动声色地走进了教室,然后让学生观察我的表情,猜猜我们班这次期中考的平均成绩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起我来。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有的说:“这次,我们的平均成绩肯定不如从前,不然,王老师怎么会板着脸孔呢?”有的说:“不对,老师好像是憋着笑,我们这次准是又夺得了第一名。”有的说:“听了你们的话,王老师都没给出最后的答案,看来是不好不坏。”……听了孩子们的猜测,我时而点点头,时而摇摇头,时而若有所思,孩子们仔细地捕捉着我的表情变化,越猜越起劲。最后,我公布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以《表情里的秘密》为题,写一个观察片段。有了真实、有趣的观察过程,孩子们写下来的片段细致、生动,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满汉全席。盛宴大餐,固然能够大饱口福,但稀饭、面包等才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习作教学要有云际邀游的曼妙,更需要化整为零的方法,方能做到牢根固本、枝繁叶茂。

二、引人入胜,创设作文情境

如果说入境是让学生“置身其中”,那么人情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达到假戏真做之效。创设情境是习作起步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作文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往往只会用“我说”“他说”之类的呆板提示语,致使笔下的人物缺乏生气。在教学时不妨结合课文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如我有意让学生背诵课本未要求背诵的段落,然后让学生写下描写由此而引发的一段师生对话。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王老师迈步走进教室,笑嘻嘻地说:“昨天,我们学习了《老北京的春节》一课,其中的二至四自然描绘了过春节的一些习俗。现在,我想听听你们是否全记住了。”“啊?”同学们不约而同张大了嘴巴。“书上没要求啊!”黄潆抢嘴道。王老师拿起书本,笑笑说:“你们可以选择一段背。”同学们个个埋下头,生怕被老师叫到。“怎么,没一点自信?”王老师的脸变得严肃起来,“这可是语言大师一老舍的佳作啊!你们不举手,我也要叫,陈圆圆!”只见陈圆圆怯生生地站起来,低声说:“老师,我背不出来,我读一段行不?”“哈哈”,王老师竟笑了起来,也许是从来没见过大班长——陈圆圆的窘相吧。王老师把书一合,对大家说:“我这是在有意‘吓唬你们,怎么样,把刚才这场面写在本上吧!”“噢!”,大家长吁一声,动起笔来。

根据学生特点及练笔的要求创设一定情境,内容从课本到课外书,形式由教师提供到学生自我,从教师指导到自觉尝试,学生的兴趣越练越浓,思维越练越活,笔头也越练越尖,何愁不迎来习作教学的艳阳天?

三、真我风采,引导再现生活

崔峦老师说过:“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学生习作主要是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交流,是生命的一种运动方式。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故事主人公就是他们自己,亲眼所看,亲耳所闻。其实写作文,就是写自己。没有自我的习作,是缺乏童魂的,是没有活力和生命的。记得曾在一次交流中聆听过这样一个案例: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学生写“吃虾”过程的这一片断,而90%以上的学生写的都是由家长剥好虾壳后再给予自己的。第二天,老师发现了这一个问题的苗头,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啊,你们知道吗,自己剥的虾比妈妈剥的好吃多了,因为虾的营养和美味都在虾壳上,而每次你们都没有吃到虾壳,就无法品尝到那美味。嗯,那真是人间极品啊!”经过老师的这一“诱惑”,晚上回家后,孩子们纷纷要求要自己剥虾吃。虽然小手沾满了汤汁,但在整个吃的过程中孩子们却始终兴致盎然,乐此不疲。而第三天再收上来的作文则令人耳目一新,对于整个过程刻画之细腻是前所未有的,学生更从简单的吃虾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劳动的快乐。通过这样一种实践,不但加强了对学生作文的指导,而且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也是一种促动。实践证明,当儿童的心灵被“点亮”,便意味着儿童在习作教学中不再是一个受动的单维的生命群体,被动地去接受纷繁杂乱的信息;而是一个主动的丰富的个体,自主地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精神成长的素材,儿童心灵之意汩汩流淌而出,倾泻于纸面,形成了儿童自己的作文。

四、独辟蹊径,鼓励发散思维

主题是文章灵魂和统帅。范哗说:“尝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总。”以往许多学生的习作,都是按老师的想法和思路依样画瓢,连蒙带骗,谈不上真情实感,也就更无个性而言。在新课程的习作中,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同一个题材的作文,学生表达的内涵也各不相同。这样才能体现新世纪的时代气息和少年儿童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教学完《叶公好龙》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来给叶公写封信,最好是能结合我们现今的生活来指出他的错误,并提出改正的方法,其中一个学生的作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叶公,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如今我们社会上生产了一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产品,专门用来对付像你这样的人,只要你坚持按疗程服用,就能彻底根除,并且逐步‘改邪归正成为一个表里如一的正人君子。”接着,他还以产品说明书的形式,为叶公开出了一个药方。读完他的文章,我着实感到诧异,社会主义荣辱观,原本以为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经过学生的这么一思考,一点拨,悄然间,它的形象立刻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丰盈起来了。思维的自由让儿童的习作有了飞翔的空间,精神的自由让童年的写作成了“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

每一次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蕴含无限创意的活,有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有了孩子们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扎实的语言积累,“习作”不再是让学生头痛的事,“习作”这支“红杏”一定会伸出墙外,迎来“山花烂漫”的春天。

猜你喜欢

王老师习作儿童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留守儿童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