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09-05-26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启发性原则化学

张 勇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本文就化学教学中提问的原则、技巧、类型和评价,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提问提问的原则提问的技巧提问的类型提问的评价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课堂提问,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加强师生之间双边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信息,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化学教学中提问要遵循一定的提问原则、讲究提问的技巧、按照一定的类型进行提问,并及时给予评价。

一、提问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标,便于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提问内容应结合教学目标,要围绕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来设置。例如“盐类水解”这一节,教学目标是掌握各种类型的盐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在讲授之前,可提出如下问题:(1)正盐不含H+ 和OH-,故它的溶液一定是中性的吗?(2)显酸性的盐溶液和呈碱性的盐溶液组成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提问,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引向教学主题,并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保证了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启发性原则

要求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思维性,要“启而能发”。那些平庸的、刻板的提问应尽量摒除,故设计提问时应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把握契机,找准角度。例如,“弱电解质的平衡”这一节,通过电解质的导电性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灯泡亮度的强弱,然后启发提问“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出是溶液中带电粒子浓度不同,从而得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再提问“加入醋酸溶液的一组灯泡亮度较暗,但亮度为什么不变”。学生回答是因为醋酸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浓度不变。从而得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概念。这样的启发性提问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兴趣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人集中注意力,能促使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设计问题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富有情趣和吸引力,是否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例如“溶液渗透压”这一节,可以提问“为什么在河里游泳,眼睛会感到肿胀。而在海里游泳,眼睛会感到干涩?”“如果将淡水鱼和咸水鱼相互交换生活环境,会有什么结果?”这样的提问平中出奇,使学生在生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发展他们的潜能,并使他们体会到积极思维的欢乐。

4.适度性原则

化学提问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提出的问题必须适度。如果脱离学生实际情况,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例如“蛋白质”这一节,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临床护理消毒灭菌是利用蛋白质哪一种性质?”学生能从蛋白质性质中比较分析就不难得出正确的回答,但若问“蛋白质能发生变性反应吗?”就太直露,学生不假思索便可作答,若问“蛋白质变性的机理是什么?变性后蛋白质结构基团会发生什么变化?”就太复杂,超过学生的水平,学生则无从招架,望而生畏,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思维的萎缩,也会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

5.预见性原则

提问前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水平、个体差异有所了解,预先估计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及错误的答案,做好各种应变准备。以便控制课堂思路,使教学活动顺利展开,避免出现课堂上连连作出意料之外的解答后,教师不知如何处理;或不能精辟评价。或不能究其错因,找出病症加以正确引导,而匆忙说出答案的情况。例如“化学平衡”这一节,教师提问“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哪升高反应体系温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就要预料到学生可能出现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判断出化学平衡移动正确的方向。

6.全体性原则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只让尖子生答问,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为启发性教学并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更要看它的实效,即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差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提问的技巧

提问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有科学严谨的内容,同时,还要讲究一定的提问技巧,这样才能增强提问的效果。

1.把握时机

创造并把握提问的有利时机,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不知道而又急于想知道的时候,是提问的最佳时机,教师应努力创设“愤悱”情景,利用学生好奇的兴趣,尊重其学习的愿望,进行启发性提问。

2.把握重点

提问应把握重点,问在关键之处,不能见问题就提,甚至与教学关系不大的问题也提,这种“胡子眉毛一把抓”,将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缩短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会使学生疲于应付,失去学习的兴趣。

3.循序渐进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应作阶梯式的提问,即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都相对构成一个台阶,前一个问题的提出是后一个问题的学习基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好发展。提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路也将沿着这样的轨迹层层升级,步步深化。

4.面带微笑

教师提问时,要正视学生,脸上要洋溢着和蔼的笑容,并不断用眼神鼓励学生,这样可以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因而学生答题时声音洪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5.善于应变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意想不到事可能发生。如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提而不答”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应变,及时将提问作相应的调整,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揣度学生的实际问题,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如予以鼓励、提示、点拨、重复问话,适当延长思考时间,将提问换个角度,换种方式等。

三、提问的类型

根据化学教学过程、每单元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及提问的目的,提问的类型主要有:

1.上新课前的提问

(1)复习提问

是提问上一节课重点及与新课有关的

问题,巩固旧知识的提问,属于诊断评估性提问。

(2)导入新课的提问

以旧知识为引子而导人新课的提问,有助于知识衔接和系统化,激起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3)点题提问

为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情趣,直接提出与课题有关的问题。

2.课堂中的提问

(1)突破难点的提问

为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案例,进行启发设疑。

(2)对比提问

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防范一些化学概念和性质的混淆,引导学生辨析知识差异的提问,以加深理解。例如醇和酚,学生容易混淆,可提问“你能比较出醇和酚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3)联系提问

化学是生活及医学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与新课相关的联系生活及医学实践的提问,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也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胶体”这一节,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可提问“为什么石膏能点豆腐?”“不同的墨水为什么不能任意混合?”

(4)质疑设难提问

针对疑难,将难点分散,质疑排疑,设难导进,逐个突破,开拓思路的提问。

(5)操作提问

在化学实验中,针对实验中操作时要注意的事项、操作的方法及操作要领的提问,有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的能力。

(6)调控提问

为调节教学气氛,加强教学活动的组织,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问。

(7)运用提问

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提问主要包括:运用化学概念、原理解决一些具体化学问题;运用元素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知识解决物质简单制备、分离、提纯和检验的问题;运用化学计算解决化学中的定量问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临床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等。

(8)答疑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由教师来回答,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的提问,对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要求都比较高的一种提问方式。

3.课堂结尾时的提问

(1)综合提问

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本次课内容的提问,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课后的复习。

(2)再现提问

让学生复述本次课重点的提问,再现所学的内容,强化记忆。

(3)提示提问

为讲授下一节内容设下悬念,对于需要进一步引申的问题,教师不直接作答,而是对复习、预习中的疑难给予提示提问,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好奇心。

四、对提问的评价

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要作出语言或非语言的反映,以不同方式认真、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回答,评价的标准,亦应适度,不能太宽,也不能过严,恰当的评价应做到如下几点。

1.准确

明确指出学生所作回答的正确与否,应尽可能避免用“不太好”“差不多”“基本上”“先坐着,好好想想”等笼统断语。评价要切中要害,指出作答中存在的问题,并扼要分析、评论。

2.激励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反馈,尤其是对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错了受到冷落,或者问题答对了教师不予及时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予以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予以表扬,尤其足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对于胆小怕羞的学生,予以鼓励;对于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希望下次能回答好,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

猜你喜欢

启发性原则化学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