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实现交际性
2009-05-25李亮
李 亮
【摘 要】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应通过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落实口语交际训练过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 大学;外语教学;交际性;兴趣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英语学习者的交际需要这一主题已逐渐为我国的英语教育者所熟悉和接受。
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起源于60年代末,这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使语言教学得到了新的启示。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于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 一书对长期影响语言教学的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方式不能解释人们运用语言的独创性,掌握语言也不等于结构主义所认为的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与之相应,1971年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和以威多森(H.G.Widdowson)和威尔金斯(D.A.Wilkins)为代表的英美国家的一些英语教育学家也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当时流行的听说法(audioligual method)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他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中心应着眼于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对结构的掌握。
我国的外语教学几十年来采取的一般是填鸭式教学法,同时迎合老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教学方针,使学生被动的听、记,以应付各种考试,学生靠听和读输入语言,说的能力来自听和读而不是说本身。(We acquire from what we hear or read not from what we say),这样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熟练运用日常生活英语。所以,为了迎合当今课程改革中要求的教法改变,我在教学中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注重实现交际性。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如教词组“cant help doing” 时,我举例子“Wangting couldnt help laughing when she read this.”全班哄堂大笑,因为王婷是我们班一个非常爱大笑的女孩,这一举例子之后,全班情绪高涨,踊跃发言,纷纷用他们所熟悉的一些事物或事实造句,这样,再学其他的词组如“be famous for”等就容易多了。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作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二、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当然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入知识的海洋,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导致“淹死”其中。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的摧毁了他们想建立的“成功自我意象”,让其一次次的体验“失败”、“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敢于张口说,不怕说错,我认为让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树立教说的最好方法是使学生集中精神于听和读上,让学生解除防御心理,不要使他们觉得课堂是一个使他们暴露自己弱点的地方。克拉申认为:在初学英语时,不必要求学生发音极为准确,教师用英语发出指令,学生可根据指令做出动作反应,不必重复或回答老师的话,以后逐步过渡到简略回答,直到开口说话。
三、优化合理的课堂教学是关键
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自由会话法、游戏竞赛法等发展。
1、创设情景自由会话法,做到双向互动交流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根据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为了避免单调的口语交流,可以设小组进行双向互动,相互学习,在听说中相互补充、启发与促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权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可以点拨引导,当然无形中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拓宽双向交流的从生生到师生,让学生在一个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中进行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
2、游戏竞赛法
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采取一般在记单词和词组时运用。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词组,我让他们分成四大组,采取比赛的形式。每一组我可以随便点学生起来背词组,背过可以得分,同时这个同学可以随便从其他三组中点同学起来背,背不过这个组就要扣分,这样逼得每一个同学都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词组,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热情。当然方法还有很多,不同的内容适合不同的方法,这就不一一赘述了。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受同学欢迎。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了紧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创造思维。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
四、把握特征,落实口语交际训练过程
1、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吐一点新见解。我想,这也是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一点培养。
2、要注意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听学生说话。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方面的材料和语言材料;如搜集一些游戏方式方法材料,提示一些礼貌语言材料等;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并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的局面,使学生的口头语言变无序为有序。从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并且用词准确、恰当。
3、小组合作学习为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这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训练,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进行。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要发言,讨论达成共识或者保持不同意见。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阐明本小组的观点。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4、组织英语角实践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利用英语角,开展各种交往实践活动,如:走进超市购物、到菜场买菜等,这些体验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这些体验活动中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学会和各种人进行交际,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丰富空间及展示交际才华的多彩舞台。这些活动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
5、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要利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往听说训练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五、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仅仅依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远远不够,应该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课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英语课上尤其如是。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之中,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敢说。在课堂上说“Listen carefully! How does the student read ?”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Dont worry! Say it slowly!”“You are right.Can you say it clearly?”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的前提
卢梭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情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鉴于此,教师不能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一节课45分钟,老师讲40分钟,剩下5分钟让学生练习,这是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趋势的,也不符合当今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几年来,本人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立足素质教育,讲究培养交际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实用英语而努力,为他们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在情境的创设、动态的交流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在不断的归纳、体验中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正东编著.外语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7.
[2]李庭芗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
李亮(1981-),陕西西安人,大学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