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原则和途径

2009-05-13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研修理论培训

刘志平 刘美凤 吕巾娇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大多靠经验进行教学,未能真正掌握教学设计。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学科知识不足、对学科本质的认识不够、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缺乏整体意识和研究意识等问题。为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需要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密切配合、采取措施。

一、遵循的原则

1.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

调研表明,中小学教师普遍忽视理论学习,认为“理论空洞、不实际,学不学都可”。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师只有掌握了教学设计理论,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教学设计实践才能科学和规范。此外,教学设计能力是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断应用和反思,理论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个人知识,并转化为实践行为能力。

2.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目前,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很多是完成任务式行为。教师们虽然经验丰富但也形成了思维定势,教学成了例行公务,进取心在毫无挑战的工作中慢慢磨灭。然而,教师不应是完全听从专家、管理者安排的工具,而应是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如果以研究者的姿态去设计每一堂课,就会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用教学日志、工作总结、论文等将教学过程和反思记录下来,可以不断提升实践经验。这样,教学就会成为不断追求完美的事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就能得到不断提升。

3.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目前,中小学教师还缺乏平等、开放的交流共享意识。很多教师仍然倾向于经验式的自我摸索,不希望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既保护了自己,也封闭了自己。教师之间应形成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身份认同。同时,教师应摒弃浮躁,潜心钻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设计进行自主探索。

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途径

1.加强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

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在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方面缺乏认识,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1)师范教育中合理设置教学设计相关课程

师范教育对于教师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形成基本的教学技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师范教育应打破传统的课程门类,融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学设计等理论于教育类课程之中,促进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平衡发展。教育见习和实习对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作用应该是最大的,然而目前很多教育实习流于形式,时间短,且通常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开展。这种使理论游离于实践之外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和所学理论的实际涵义,更不利于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教育实习和见习应穿插于学期教学中,且各年级开展教育实习的形式应有所不同。此外,师范教育应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动机,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加大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力度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提供保障。首先,应该加大教学设计理论、方法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如学科学习理论、学科教育理论等)的系统培训。其次,应根据不同学科、学历和教龄的教师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再次,根据成人学习理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基于案例的学习、任务驱动、情境学习、协作学习等,结合面授培训、校本培训和网上研修,提高培训效果。

(3)校本研修中重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校本培训关注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强调培训过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把所学技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在校本培训中,要重视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对中小学教师的指导作用,根据教学设计中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缺陷,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研修活动。

(4)重视网上研修,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

网上研修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网络研修活动。搭建网络平台时应注意:在功能上,增强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支持,加强教学设计相关资源的共享和管理;在平台的模块和研修活动设计上,要关注教师的参与性,促进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

2.加强学校对教学设计的科学管理

(1)健全学校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机制

当教学设计成为学校评价教师工作的常规手段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发生了“异化”,本应为教师提供指导的教学设计成为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健全学校对教学设计的相关评价和管理机制。

首先,制定合理可操作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让教师在达标之余还能施展个性,体现出教学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其次,采用定期评比、及时表扬、公开展览、经验交流、教案互评等评价方式。再次,对新老教师进行弹性化的分层管理,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教案提供给其他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使用,提高教学设计的重用率,减轻教师负担。最后,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邀请学科教学专家和教学设计专家进行评价和现场指导,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

(2)加强校内相关资源库建设

加强校内资源库的建设,积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支持,主要包括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教学资料,如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集、优质课的VCD等,为教师制作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备课素材。同时,还应该对本校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等资源进行汇编整理,以便教师参考和交流。

(3)促进与高校间的合作交流

学校应经常邀请专家或名师到校进行针对教学设计的讲座、研讨会、培训和现场指导,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和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其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点评,找出共性的、可推广的经验。学校还应多组织校内外的经验交流活动。

3.加强融合学科特点的教学设计研究

(1)教学设计研究应使用教师可理解的话语体系

对于很多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学设计理论抽象晦涩,如“知识分类、学习结果分类”等。为此,教学设计理论应融合学科特点,使用中小学教师熟悉的话语体系,便于教师理解和应用。教学设计理论应能合理解释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对有效的教学设计经验和教法样式进行总结,将经验转化为可共享的教学设计知识。

(2)设计和开发支持教师教学设计的辅助系统

教学设计的专业性很强。很多中小学教师虽认可这套方法和技术,但认为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一年搞一两次作为研究还可以,长期这样搞就太累了。”所以,为中小学教师设计和开发教学设计支持系统就显得很有必要。目前,教学设计自动化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产品,有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带有实施案例的在线帮助系统、自动化智能设计框架或模板、专门用于教学设计的咨询系统等。今后,教学设计支持系统应为教师提供设计、学习、积累、反思等方面的辅助支持。如:尽可能提供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并不断更新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积累,使用教法样式和教学日志等方式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面的个人知识管理。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注:本课题为全国“十一五”一般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CA060017)之子课题“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研修理论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