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可能性分析
2009-05-13郭宇刚高铁刚
郭宇刚 高铁刚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新课题。对于学习型组织来说,进行知识管理一方面要不断吸收外部的知识,以便向组织的成员传授;另一方面要不断挖掘组织成员的知识,把组织成员的知识,尤其是那些隐性知识加入到知识管理系统中。但在挖掘知识时,人们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怎样对成员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和管理?
率先系统研究隐性知识的学者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是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行动中拥有的知识,它难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达,但对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挖掘潜藏在人类头脑里的隐性知识并把它有效地传递给他人,是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最近几年出现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促进隐性知识的流动。
一、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造出一个虚拟的环境,使参与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等高端技术。当你戴上特殊的交互工具,眼前就会出现形形色色的“虚拟景色”,并且可以同这个环境进行交互,使人和计算机“融为一体”。可以说,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是一个智能主体,这个主体可以和环境(人)进行交互,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1.虚拟现实技术的自主性特征
从参与者的角度看,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构想性、沉浸感和交互性等基本特征。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自主性。自主性是指,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能够自主完成任务。例如,当受到力的推动时,物体或者会沿作用力的方向移动,或者会翻倒,或者从桌面落下等。由于虚拟环境中的智能主体能够把人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所以它也能够完全模拟出人的感觉和思维,可能记录下人的隐性知识,并把这些隐性知识传递给他人。
2.虚拟现实技术构成
(1)感觉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信息
对计算机来说,人对虚拟环境产生的各种反应是人的感觉信息(模拟符号),不是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信息(数字符号),所以必须把感觉信息转换为数字符号。这需要较高的传感技术,因为人所做的任何细微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作都应该让计算机知道,让计算机能够像人的感知觉器官那样收集到有效的感觉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完全沉浸在虚拟环境里。
(2)对人的心理进行模拟,进行形式运算
依据认知心理学,人们已经能够让计算机产生类似人的思维能力,计算机可以根据人的要求做出各种合理的反应。“深蓝”战胜世界棋王已经证明了,计算机甚至具有比人类还高的形式思维能力。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只要计算机能够依据形式思维创造出使人达到完全沉浸的环境以及具有高级心理模拟能力、高级形式运算能力的智能主体,那么这种智能主体就可以依据认知发生理论对环境(人)做出各种适应性的活动,更有可能发展自己独立的认知结构。
(3)符号信息感觉化
通过传感器将计算机设计的环境有效地传给个人,其过程与将感觉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的过程相逆。但不同的是,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工作由人的感知觉、思维等人的本质属性来完成,在技术上只需要一些有效的传感器即可。
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挖掘隐性知识的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可作为认知的主体,不断适应人对它做出的各种反应,记录人的感觉、思维等内容,实现隐性知识的管理。由于技术构成和参与人员的不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挖掘隐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1.数据分析式
利用计算机记录人在虚拟空间的活动,再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计算机记录数据的规律,把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共享。就目前来看,这种技术相对简单,技术难度不高,易于实现。
2.交互反馈式
当参与者对计算机创设出的虚拟环境做出反应后,智能主体会依据参与者的反应创设新的虚拟环境,并可进行无限交互,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记录环境变化参数和人的行为数据,实现知识管理。在这种方式中,知识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递:一种是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把需要传递的知识由智能主体来控制进行传递,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获得知识;另一种途径是,通过分析人与智能主体交互过程数据,获得解决问题的隐性知识,量化成显性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在这种途径中,需要智能主体能够依据人的交互行为做出具体的反应,因而对智能主体的要求较高,同时由于这种交互方式较复杂,所以对数据记录装置的要求也较高。
3.分布—交互反馈式
在上述两种方式中,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主要是单个人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而在解决真实问题时,往往需要多个人参与。因此,如何把众人解决某一问题中的隐性知识显现出来,更具有知识管理上的意义。分布—交互反馈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理想方式。它是由多人、多套虚拟设备共同构成的。在这种方式中,多套虚拟设备构成一个网络化的虚拟系统,不同人操纵不同的虚拟设备,依据要传递的隐性知识创设环境、进行交互,虚拟系统中的智能主体依据参与者的行为,做出适应性变化,同时记录各种数据,通过问题解决和数据分析实现知识的传递和显性化。这是一种复杂的方式,就像多个人(参与者)与一个人(知识贡献者)进行交流一样,所不同的是,通过虚拟环境设置有效的真实情境,虚拟系统记录下知识贡献者在特定的情境下所做出的所有反应(包括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与上述两种方式相比,其技术要求最高,实现难度最大,却是发展的方向。
尽管虚拟现实技术为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管理提供了可能,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研发期,很多技术难关不会在短期内攻克。虚拟现实技术设备昂贵,用其进行知识管理,成本较高。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只能够实现部分关于元认知方面的知识管理,对于人的创造性的隐性知识管理还很难解决。因为创造性更多地带有直觉成分,计算机还不能模拟人的直觉。
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应用。在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将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所描述的范畴。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加大对该领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民选.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J].全球教育展望,2003(8).
[2]袁军.让默然的知识流动起来[J].全球教育展望,2003(8).
[3]张怡,郦全民,张敬全.虚拟认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