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尝试
2009-05-11张玲
张 玲
作为农村小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笔者感触较多。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圈子较窄,学校及家庭条件的局限等原因,造成作文题材狭隘有限;对所写对象的理解过于简单化、概念化,文章让人感受不到纯朴率真的情感,缺乏生命力;语言积淀不够,不能“胸藏万江任吞吐”;文章缺乏创新。为了改变现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愿写、乐写,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一、从激发兴趣入手,消除畏惧心理
小学生作文教学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为了激发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设计一系列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作文训练。
比如这学期刚开学,笔者在班上举行了一次有趣的逗笑比赛,看谁有办法把别的同学逗笑。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将他们在寒假中遇到的好多趣事讲了出来,笔者便顺水推舟,请他们把寒假中的最有趣的一件事记下来,结果这次作文训练的效果十分理想。
二、走进生活,陶冶情操,放飞学生的灵性
针对儿童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渴望,教师应经常带领他们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作文素材。农村小学生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带领学生去观察家乡的田野,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可在春忙、秋收的季节带领学生观察农民伯伯下地种田的神态、动作,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还可深入社区,访问个体种植户,采访地方文化名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生活无处不美的意识,从而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写景作文时,笔者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和学生一起郊游踏青,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让学生感受春的气息,闻到春的芬芳,看到春的色彩。大自然的美丽场景被活化为丰富鲜明的词忙在学生笔下流淌。
三、突破写法,激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1突破写法,写出真情,写出新意
学生有了生活,有了丰富的体验,让“心中的生活”变成“笔下的生活”,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但要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并从写作方法上突破。同一个活动,允许学生不同的选材与命题;同一个命题,允许学生不同的中心和表达形式。要给学生习作的空间和思维创新的环境,从根本上打破“思维的定势”,让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张扬个性,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提倡个性化写作,写出新意。
2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结合课文练习写想象作文。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后,引导学生想象:洪教头被林冲打败后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续写故事。
(2)提供材料,练习写想象作文。比如,先给学生出示一幅画,图上展示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片森林里,一头大象用长鼻子卷着一匹布在赶路。让学生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学生分别写出了《笨大象》、《森林剪裁大赛》、《好心的大象》等各不相同的故事。
四、积累语言,拓展视野,让作文美起来
小学生今天写某一篇作文,其实是综合地表现他从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笔者在这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1成立班级图书角
将好的报纸、杂志、书籍等放到书架上让学生自由阅读。每个同学每天找一篇喜欢的文章放到书架上,并在旁边注明喜欢的原因,班上学生可自由拿来读。
2开展美文赏析课
每周组织一次美文赏析课,轮流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然后谈喜欢的原因,最好集体交流。
3进行佳词、妙句、好段摘抄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摘抄本,每天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
4交流电视节目
引导学生看有益的电视节目,边看边把自己感兴趣的记在本子上,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交流。
5在创作中积累
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创作,体裁、字数都不限,这样“阅读——积累——再创作”,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习作时更是有事可写,有感而发,习作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以赏识的眼光对待学生作文。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兴趣
1重视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
(1)作文的评定采用高分制。
(2)用心写好评语,做到竭力捕捉闪光点;热情赞扬好文章;委婉提出修改建议;引导自我纵向比较。
2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1)佳作欣赏。每个同学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要,笔者利用作文评讲课,让班上优秀作文的作者朗读自己的作文,引导大家赏析。
(2)佳作发表。作为学生,不仅满足自己的作文被教师和同学所认可,更希望被更多的读者所了解和欣赏。为此,笔者组织学生自己创办班级作文手抄报和作文选。积极向校报、各级报刊推荐,以多方面展示学生佳作,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