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2009-05-08李红冠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化方式。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规划和管理,掌握网上阵地建设的主动权;必须积极推进网络时代的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对于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网络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和谐校园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因此,认真学习和贯彻16号文件精神,不断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 高校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信息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

高校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层次的特殊群体,网络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更趋复杂。受电脑网络具有的表面民主性的影响,网络对于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要求越来越强烈,表现为对学校传统思想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下降,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大为降低,在大学生思想成长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只要有网络和网络现实空间的存在,就无法避免学生在以多元化为核心特征的网络世界里寻求实现他们多元化的愿望与需求,也就无法避免网络对学生思想、情感、品质、心理产生影响,所有这些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因此,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积极掌

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做好网络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2、 信息时代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网络信息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努力解决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带来的多种不和谐影响,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网络带来的好处。通过开展网络活动,增强师生的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开展网络思想工作,化解学生心灵的失落,消除诸多不利影响对大学生的侵蚀,建立和发展平等、友爱、高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尊重、彼此关心、增进了解、共同成长的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良性互动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构建稳定、法治、文明、有序的校园。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做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规划和管理,掌握网上阵地建设的主动权

高校要做好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和规划,把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以一个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管理完善、服务优质的校园网络信息平台来吸引和凝聚广大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从校外网吧、各类商业化网站吸引到校园网络媒体上来,努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网上文化平台。要发挥网络媒介的优势,主动开发和利用红色网站上的网络论坛,建构校园BBS上的理论类讨论区,吸引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实现理论类信息内容传播的良好效果。对于校园网络的引导而言,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学校网上正面宣传阵地的建设,把现实中大学生对于教师信任感、受教育者对于教育者的认同感、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映射到网络空间,才能够有效发挥出学校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实现正面教育的导向性和影响力。要加强和完善学校新闻网站的快速反应机制,主动发挥师生关系场所的正面舆论引导,才能在突发情况下增强学校宣传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危机应对能力。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始终掌握网上阵地建设的主动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有效传播。

2、积极推进网络时代的高校“两课”教学改革

加强高校网络“两课”教育载体建设,学校“两课”教育主管部门和“两课”教育工作者,如党群机关、社科部、政治理论教研室和政治理论教员要在网上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网页,当好网上“两课”教育的主人翁;建立政治理论信息资料库,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网络,并占领网络思想理论的主要阵地;建设一批富有各校特色的“两课”教育网站,如政治理论学习网站、校园 BBS和各种专门的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等;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时代“两课”教育的特殊规律,组织专家制作一批思想性强、教育性强、趣味性好、适应性广的信息资源用于“两课”教育,使思想教育由“平面”转向“立体”,从“单色”转向“多色”,使“两课”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3、加强对于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首先,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于学生网络用户的管理和教育,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安全性。其次,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及时对有害信息进行防御、过滤和监控。特别是要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对信息源和信息及时跟踪监视和破译,如借用银行存储实名制度,对校园网进行技术改造,所有上网者必须使用学校登记ID和自己的密码才能登陆校园网,利用监视器、全文扫描及密码破译等手段将各种信息统置于控制之中。第三要增强舆情分析,准确把握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善于从网上捕捉倾向性、苗头性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报告和引导,不断提高舆情分析的质量,拓展舆情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4、深入持久地开展网络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高校网络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着眼于重视发展大学生的自律能力,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首先,要教育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使用目的和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通过网络德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使他们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主体价值观、民主价值观和人本价值观,并实现这些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统一。高校应开办有关的网络伦理讲座,讲授有关网络道德、法律和法规,让大学生对网络垃圾的危害以及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有正确的认识,在德育课中增加“网风”和“网德”教育,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总之,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艰巨任务,要按照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要求,在建设中加强管理,以管理促进健康发展,努力把网络建设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的新平台,才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网络发展之路,开创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43.

[2] 郭伟.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J].青年论坛,2004(7).

[3] 刘云山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6.

【作者简介】

李红冠(1982-),男,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助教.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