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楼梦》中的烤鹿肉谈起

2009-05-05通庆楼主

食品与健康 2009年3期
关键词:鹿肉红楼梦

通庆楼主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描写清代生活的百科全书,仅就饮食文化而言,作者就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笔墨。书中描述的饮食文化活动,就规模讲,有大宴、小宴、盛宴;就时间讲,有午宴、晚宴、夜宴;就内容讲,有生日宴、寿宴、冥宴、省亲宴、家宴、接风宴、诗宴、灯谜宴、合欢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就节令讲,有中秋宴、端阳宴、元宵宴等。在这本一百二十回的巨著中,描写到的食品多达186种,其中有主食原料11种,食品48种,点心17种,菜肴原料31种,调味品8种,饮料23种,果品30种,补食补品11种,外国食品7种。这其中就有“烤鹿肉”。

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曹雪芹曾写道:“李婶娘也走来看热闹,因问李纨道:‘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众人听了,都笑道:‘了不得,快拿他两个来。……李纨等忙出来找着他两个说道:‘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哪 怕是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的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宝玉笑道:‘没有的事,我们烧着吃呢。李纨道:‘这还罢了。只见老婆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纟蒙)来,李纨道:‘仔细割了手,不许哭!”这一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群公子小姐烤食鹿肉的鲜活情景。写到这里,也许有读者纳闷,这烤食鹿肉不是北方满族人的习俗吗?如何流行到南方的金陵呢?

原来,这烤食肉类之习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我们的老祖宗最初的饮食文化,就是从火堆中孕育出来的。在蒙昧时代,雷电或腐草积热引燃的山火,常常吞噬着整片林莽,原始人和野兽奔突不出来,常常葬身火海。火能扼杀一切生机。把恐怖带到人间。然而,大火过后,灰烬里散发出来的烧熟的野兽和坚果的扑鼻焦香,格外诱人。那些惊魂未定的逃生者,把它们捡起来放进嘴里,舌上的味蕾立即反馈出一股求之不得的食欲,这就成了人类结束茹毛饮血时代的一个信号。经过多少次惊险的尝试和失败。原始人类终于懂得了利用自然火控制火种,走上了熟食的道路。考古学告诉我们,祖先最初的烹调是“烧烤”和“膨爆”(把植物种子放在炭火上爆米花来吃)。后来又摸索出先用泥浆涂抹兽肉,丢进火堆里。烤熟后,剥泥壳食肉,这种烧烤法为“炮”,如后世的“叫化鸡”。再后来发明了金属架子和叉子,可以控制火候,进行挂烤和叉烤。

这样,问题又出现了,既然我们的祖先起初的饮食是吃烤肉的,那么后世的中国人为什么以谷菜饮食为主了呢?谈到这个问题,就说来话长了。

原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饮食习惯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回顾中国人饮食结构模式的产生、形成与变化的历程,人们可以看出,影响其变化的原因大约有八种。即自然环境、饮食理论、帝王政治、都市时尚、中外交流、食物生产技术、人口迁徙和宗教。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形象地揭示了人、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以黄河流域为例,这里的先民以粟、黍、麦等为主食是与这里的“黄土”紧密相连的,同时,还产生了相应的养生理论。嵇康就在《养生论》中主张人的饮食应该以谷食为主,肉食为辅。因为,“肉气胜。滞谷气;谷气胜,滞元气;元气流行者寿,元气滞者夭。”

另一方面,由于在中国古代社会帝王主宰一切,所以对饮食结构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造成中国国民肉食中牛肉资源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历史原因,就是古代帝王的禁宰政策。在周代,有资格吃牛肉的只有周天子。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一己食欲。借口牛可耕田而不断地下诏书、定律令,禁止全国百姓屠牛食牛,而不是想方设法扩大肉牛的生产。唐朝皇帝姓李,因“李”“鲤”同音,百姓捕鲤、买卖鲤鱼者要受杖刑。宋徽宗属狗。诏令严禁屠狗食狗。明朝皇帝姓朱,明武宗朱厚照竟诏令全国“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若故违,本犯及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封建帝王的这些荒唐做法,不仅造成了当时社会饮食结构中某些肉食品种的断档,而且也给后世中国某些肉食品种的缺乏留下了后遗症。

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长期生活于东北地区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主,其食物战利品占首要地位的是鱼和鹿等渔猎肉食。对野味烹调,主要用“烤”和“煮”的方法。鹿尾被视为珍品。《清史稿·后妃传》中即有康熙皇帝将其本人猎得鹿尾献于其母和祖母之记载。清军入关后,仍保留着食野味风俗。每年东北地区都得向清皇室贡献鹿尾、鹿筋、鹿肉……。清朝皇帝则于每年十二月例得“狍鹿赏”,向王公大臣分赏狍鹿等美味佳肴。

清入关之前,宫廷宴席非常简单。一般宴会就是在露天铺上兽皮,大家围拢在一起,席地而餐,一般是火锅配以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也是牛、羊、猪、兽肉,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清入关之后定都北京。其一项重要政策就是笼络任用汉族官僚、地主和文人学士,定内外文武官制兼用满汉人。满汉官僚体制的形成,从客观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饮宴形式的要求,政治背景为“满汉全席”的形成揭开了序幕。清代帝王在筵宴百官和外国使节时,要举行各种名目的宫廷宴。如改元建号的定鼎宴、恭贺新春的元日宴、庆祝胜利的凯旋宴,都是入关前所创宴例。顺治年间又设冬至宴、大婚宴、耕作宴以及顺天府的乡试宴。康熙年间清宫宴开始改革,入关前的元日宴已改燔炙为着羹,满菜与南菜逐渐融合交流。

康熙后期,皇宫奢华之风渐盛。康熙五十二年,宫廷首开千叟宴为康熙帝庆寿,两次宴赏耆老2 800余人。相传康熙亲笔书下“满汉全席”四字。到了乾隆时,浮华之风大盛。1751-1784年。乾隆帝六次南巡,往返行程2 900多公里,沿途设行宫30处。为备御膳之需,七八百头骆驼驮载茶膳房用具等物品,由京师随带茶房用乳牛75头,膳房用羊100只,预送往宿迁、镇江等地。沿途均用济南珍珠泉、镇江金山泉、杭州虎跑泉等名泉水。每日御膳,山珍海味,飞潜动植,水陆八珍,由御厨和各地名厨精烹细调,供皇帝享用。

乾隆的频繁南巡使皇室饮食掀起了“江南热”。

世代居住在我国东北的满族先民一直过着渔猎生活,烹饪方法亦以简单、粗犷见长,或烧烤、或蒸煮,不重视对食品的修饰和多层次的加工。如煮白肉、烤鹿肉、蒸祭神糕等就是满族当时的典型食品。清入关后,统治者一面钦定中国传统的儒学、理学为“正学”,使其在文化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收买和拉拢汉族知识分子;另一面又积极地制订防

止汉化的措施,其中包括服饰、发式、礼仪、饮食在内,以此来加强八旗贵族对皇室的向心力。因此,清皇室对皇族和八旗贵族的供给和赏赐,仍以东北的“关东货”一统天下。每到十二月依例行“狍鹿赏”,颁赐东北野味。在北京城内还分设了关东货场,专门出售东北产的鹿、狍、熊掌、驼峰、鲟鳇鱼,使远离故土的八旗贵族及其眷属虽身处异地,也能吃到家乡风味。正如《北京竹枝词》中所道:“关东货始到京城,各路全开狍鹿棚。鹿尾、鳇鱼风味别,发祥水土想陪京。”

但是,清代宫廷并不是世外桃源,统治者虽然用屠刀强逼汉族男子改变了发式,但是逃脱不了相对先进的中原文化的模塑力,特别是北京风土人情与江南食品的影响。康熙年间任苏州织造的曹雪芹家亲戚李煦在“奏折”中就写着进呈皇室尝鲜的江南鲜果与露酒。而康熙帝则赏赐鹿肉条、榛子等。这些南味食品进入宫廷对于习惯于东北风味的皇室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由新奇到快感。由偶尔尝之到形成新的饮食习惯。

乾隆帝的数次南巡为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江南节次照常膳底档》载:乾隆三十年二月十五日南巡至苏州,早膳是“炒鸡家常杂脍热锅一品,燕窝鸭丝一品,羊肉片一品,清蒸鸭子煳猪肉一品,匙子饽饽红糕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上传春笋炒肉一品,苏州织造普福进糯米鸭子一品,鸭子火熏馅煎黏团一品(系普福家厨役做),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随送粳米膳一品,菠菜鸡丝豆腐汤二品(系普福家厨役做),额食二桌:饽饽六品,内管领炉食四品,盘肉二品(十二品一桌)。羊肉二方(四品一桌),上进毕,赏用。”(晚膳、晚晌略)从上述记载可知,普福、尹继善为地方官吏,宋元、张成、张东官是官府的江南厨师。乾隆一行南巡虽有专门御膳随行,也备有风味特产和时鲜蔬菜,但远不及江南厨师烹饪的肴馔美味。因此。乾隆在品尝江南食品同时,把江南厨师带回清宫,为南味食品进入清宫打开了大门。自然,清宫的美食,如烤鹿肉等也上了江南官宦巨贾的餐桌,如曹家、李家等,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有好者,下,必效焉。自乾隆、嘉庆后,达官显宦、豪绅巨贾,互相攀比,豪奢饮宴争逐沿袭成风。其所用食材,品种繁多,价格昂贵。在孔府内,至今陈列着一套相传是乾隆皇帝为陪嫁女儿赐予孔府72代孙孔宪培的“满汉宴银质点铜锡仿古象形水火餐具”,计404件,可上196道菜。餐具的讲究、宴面的豪华、礼节的繁琐、烹饪技术的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奢华的接驾宴、接官宴经过民间商家的炒作,越炒越大,终于催生了神话般扑朔迷离的豪华大宴“满汉全席”。

这一段饮食史既是皇室高官巨贾的奢华饮食史,也是南北饮食文化的一段重要的文化交流史。

(下期预告:千年传承话煎饼)

猜你喜欢

鹿肉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埋肉证廉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在路上,邂逅鹿
鹿肉曾是古人餐桌上的常客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裴宽埋鹿肉
美公园捐鹿肉接济流浪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