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2009-04-29王路江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2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科学发展观

王路江

摘 要: 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快速可持续发展,对高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等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为人才强国提供人才支持。高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突出办学特色,在学生管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特色发展; 大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09)02-0001-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担负重要的使命,因此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强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之后,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挑战就是来自国内外竞争的压力。高校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特色和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依据。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为人才强国提供人才支持。

一、高校发展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出重要论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写进十七大报告,成为指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对高等教育而言,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快速可持续发展,对高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等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领导班子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从全局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学校建设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不断谋划高校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思路,为实现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目标而奋斗。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顺利实现了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充分肯定高等教育所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还面临诸多问题,有些高校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主要表现在:有些学校不顾校情和发展状况,不论基础、类别都纷纷提出争创世界一流、朝综合型大学发展,在定位上存在攀高、求大、求全、尚名、逐利、趋同等不良倾向;有些学校片面追逐短期快速发展的利益,不顾实际盲目地扩大招生规模,任意增设新的热门专业,放弃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争相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科重复、办学水平跟不上、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和学生就业难等众多问题。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着重解决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根本性问题。高校要摒弃不科学的办学理念,走出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大学”的问题即高校的发展定位。高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以学校的个性特征为基础,结合社会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甚至国际高校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突出办学特色

2008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学出席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活动时强调,“办大学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特色与水平这二者是统一的”;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在科技领导小组会上发表的题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重要讲话中,针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指出,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宏观战略思路。在新形势下,要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学校发展战略中去,内化为学校办学理念,形成适应新形势需要,切合学校实际,突出学校特色的发展战略。高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实际,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也就是说要用特色发展的思想来实现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发展特色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策略[1]。大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比较持久稳定的专有性或显著性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显著特征,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就大部分普通高校来说,是无法跟国家在建的一流大学相比的,同样又面临发展的任务,又不可能重复名牌老校的路子,因此必须要以独有的办学理念、特色学科、高素质师资等为支撑,进一步升华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特色,以特色为学校的发展赢得空间。就北京语言大学来说,我们是国内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推广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我们始终以特色取胜,在海内外取得良好声誉。

三、北京语言大学的特色办学经验

大学要有特色,但特色不是自封的标签。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历经几代、甚至十几代人不懈奋斗、追求,不断积累、充实并不断延续的过程。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62年的“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当时办学目标非常明确:接受来华留学生,培养友好使者。建校46年来,我校发展紧紧围绕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这个中心任务,服务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大局;同时,我校根据国家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积极稳妥地发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成为一所中外学生同校、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我校“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基本办学目标是把我校建设成为:海外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首选高校,学习中国文化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高校;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主要高校;对外传播与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窗口;中外语言与文化研究和中外语言信息处理研究的主要基地;培养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和汉学家的“摇篮”。这些基本办学目标全面反映了我校的特色办学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校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实践中重点从学生管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努力建设有特色的国际型高水平大学。

(一)针对生源多样性特点,加强学生管理创新工作

特色学校,要有特色的管理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我校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目前,每年都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1万多人次的留学生来我校就读。2008年,我校有来自144个国家11 700余人次的外国留学生,5 000多名中国学生在读,同期在校生达10 000余人。中外学生同校,不同的民族、种族、信仰、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给我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探索并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将学生背景的复杂性转变为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优势。

以人为本,对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管理作为一种服务手段,更多地关心、爱护学生,根据中外学生不同的需求,建立学习、生活、就业以及心理等方面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为例,我校中外学生同校,各国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大不相同。当他们聚集在北语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发生文化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碰撞或多或少的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我校始终以学生为本,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根据中外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立的中国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外国学生心理咨询室,定期请知名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进行心理讲座,帮助中外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搭建中外学生的交流平台。作为中外学生同校学习的校园,我们积极发扬多元文化校园优势,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注重环境育人。我校对留学生不仅仅教授语言,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把他们培养成熟练掌握汉语、通晓中华文化、对我国友好的文化交流使者。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国际大赛、国际论坛和奥运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中外学生在不同文化中的合作精神、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意识、国际活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培养适应全球化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在学生课余活动中,成立中外学生艺术团,开展世界文化节、女生文化节等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活动,营造具有多元化、国际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中外学生艺术团曾获北京大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器乐、舞蹈比赛二等奖的佳绩,并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欧美同学会等单位的演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有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的发展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的核心。一方面,高水平特色大学必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学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少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建设,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特色优势学科领域不断创造新的特色学科;另一方面又必须在高水平特色学科体系带动下,使得整体学科体系朝着综合性、全面性、开放性方向发展。就我校来说,对外汉语专业、英语专业是我校的优势专业。其中对外汉语专业堪称优势特色专业,它见证了我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品牌专业、示范专业。为了适应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需要,对外汉语专业除了要求中文功底深厚外,特别强调外语教学,学生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有较高通过率。而英语则是学校另一个优势专业。该专业在4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英语专业充分借助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博士点的学科优势,利用学校的语言环境,已逐步建成体现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外语专业品牌。

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加强教学改革创新,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中国本科生培养上,形成了“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外国本科生的培养上,注重打好汉语基础,并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学校注重语言学内部各专业、各方向的交汇融通,注重汉语言研究与外国语言研究之间的比较参照,注重语言与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具备学校特色的“专业基础扎实、外语能力突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门人才。例如,对外国本科生,在培养他们熟练掌握汉语的同时,还教授经济与贸易、汉英双语、中国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他们成为“汉语结合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对非语言类的中国本科生院系,如信息科学学院、国际商学院,自建立之日起,对学生的培养就强调在专业学习之外,强化外语教学,走“专业结合外语”的方向,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正是因为我校学生具有北语特色,他们复合的专业背景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最近5年里,我校中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三)服务于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加强特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实现特色发展的关键,他们在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通常承担三种角色,一是学校办学思想的实践者,文化传承主要由他们担当;二是学校已有特色的传承者;三是学校新的特色的创造者,这又往往通过创新与发明来实现。我校以对外汉语教师数量最多、教学经验最为丰富而享誉全球。46年来,我校共派出925人次的汉语教师赴75个国家和地区执行教学任务,目前每年有85人在海外任教;北语汉语教师进修学院在21年的历程中培训了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 000余名海外汉语教师。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高质量的对外汉语师资,我校始终以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为己任,将按照国家汉语言文字办公室关于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的整体部署,以汉语教师进修学院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建设为基础,积极探求对外汉语师资的教育规律和管理机制,建设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储备基地。

我校在以对外汉语师资为突破点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正如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科南特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2]进入21世纪以来,在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我校师资数量稳步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依托,围绕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在这批年富力强的教师当中,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全国优秀教师和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这支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师资力量拥有强大的整体实力。在国家选派出国汉语师资的考试和考核中,我校选派的师资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大学特色是大学独特的、持久的内涵。有特色的大学,才是有魅力的大学,也才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大学。就全国而言,大学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形成大学间的相互协作共生的良性发展局面。高等学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办学实际,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也就是说要用特色发展的思想来实现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一所大学的特色愈鲜明,其与其他大学的协作互补作用便愈强,也就愈容易产生出特色化的高等教育和培养出特色化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这些又可以

进一步提升和丰富这所大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树丞,张佑祥.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的发展战略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4(8):17-18.

[2] 陶爱珠.世界一流大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9.

(责任编辑 东 彦)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科学发展观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
广电新闻节目如何更好的发展
传承古城精神 打造教育特色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