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高教强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9-04-29姚纬明卢孙中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江苏

姚纬明 卢孙中 傅 静

摘要:面对江苏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学校应按照社会需求调整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层次和规模,鼓励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江苏省要力争获得全部学科、专业布局权,形成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三位一体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建立有利于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动态适应机制。

关键词:江苏;学科建设;高教强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09)04-0029-04

江苏省在实现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现已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呈现递减趋势。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江苏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迫切需要。实施“高教强省”发展战略是江苏建设经济强省和实现“两个率先”对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江苏“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优化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支持前沿性、前瞻性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尽快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群,提升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江苏省的学科建设必须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江苏省学科建设的现状

1建立了门类较齐全、结构与布局较为合理的学科体系。江苏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20所,其中中央部委所属9所。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9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64个,国家重点(培育)二级学科23个,均占全国的10%左右;省级重点一级学科80个。我省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35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3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64个,有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2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45个。形成了包括12个学科门类和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体系。

2重点学科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九五”期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省政府共投入专项经费1.48亿,重点建设了95个省级重点学科,并对42个原国家级重点学科作了配套资助。“十五”期间共评选出重中之重重点学科11个,均为江苏省急需发展的信息通讯、新材料、新医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技术、化工新技术等学科领域;重点学科111个,其中大部分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和我省支柱产业领域,如信息通讯、新材料、环境工程、现代农业、现代制造技术、化工新技术、交通、轻工、建筑等急需发展的学科55个。

3加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实施“江苏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主动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大力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和科研部门的结合,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加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使我省研究生教育更好地做到增加社会贡献与提高自身实力的有机统一。一我省在加强产学研三方科技合作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创了产学研三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已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出20个左右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取得了较好成果。

4江苏在某些二级学科授权领域仍有差距。在经济学门类中,博士点覆盖率仅为18.8%,法学、军事学门类的覆盖率也在50%以下,理学门类的地球物理一级学科则没有博士授权点,工学门类的海洋、石油、冶金、核工业、船舶、水产等博士授权点很少或是空白,农学门类的水产业一级学科博士点也很少,且在已有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部分二级学科也是空白。博士点发展不平衡,布局亦不尽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江苏和全国发展的需要。

二、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1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江苏要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依靠高等教育为其提供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以及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其提供科学技术支持。江苏以全国l%的土地、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江苏在物质资源方面没有特殊优势,最可依赖的资源是人才资源,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是教育和科技优势;江苏的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走在全国前列,最基础的是江苏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教育部部长周济也强调指出:“对江苏来说,最大的优势是教育优势,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2目前,江苏已经进入到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呈现递减趋势,人才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江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建设经济强省,实现“两个率先”的迫切需要。因此,为了保证教育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江苏省在2005年6月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江苏要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和建设经济强省,就必须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江苏高教强省建设,大力提高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贡献率和支持度,为江苏的经济强省建设和实现“两个率先”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3经济发展既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也为高教强省建设提供了可能。江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十五”以来,江苏以全国第三的财政收入实现了全国第二的财政教育投入,创造了全国第一的高等教育规模。江苏以全国第14位的人均预算财政支出,达到了全国第10位的生均预算支出;江苏无论是教育经费总投入还是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每年在全国都排名第二位。事实表明,江苏的经济大省地位已经撑起了高教大省这一片天空,并为江苏由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战略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江苏传统学科结构提出了挑战。“十一五”期间,江苏将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创产业竞争的新优势。因此,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江苏经济的整体素质的行业或技术将会得到优先发展,例如,农业、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建筑、现代服务业、水利、交通运输、能源保障和信息网络等。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必将对研究生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学科设置状况和人才培养类型将要改革。江苏需要积极培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即机械、电子、化工、汽车工业。四大产业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产业整体水平不但总量在全国具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在产品档次、技术开发、

创新能力和营销体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四大支柱产业更高的发展需要更高级的人才来实现,优先发展和加强与此相关的学科专业,将成为江苏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5江苏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教育大省,研究生教育目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培养的研究生不仅要满足江苏的需要,而且还要为全国服务。全国的各行业中都有江苏学子的身影,江苏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目前江苏研究生教育无论在专业和层次上都无法与此相适应。经过多年发展,财经、管理、农业、中文、医药等专业因受市场机制和就业范围的影响,己基本上能满足需要,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英语、计算机科学、金融、保险、证券、工商管理、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财会、商贸、旅游、法律等学科专业需求仍较旺盛。

三、江苏省学科建设的布局设想

1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布局较为齐全,研究生教育及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位居全国第三。我省已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7所,有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3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64个。“十一五”期间,博士学位学科专业一级学科授权覆盖率应达到75%以上,新增博士授权单位3-5所。现有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l所,硕士学位授权点645个。“十一五”期间,硕士学位学科专业二级学科授权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新增硕士授权单位5-10所。

2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海洋工程、生物工程、国防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专业。瞄准江苏现代化建设重点发展的产业及学科发展前沿,以江苏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加强一批基础学科,改造一批传统学科,形成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以学位授权增列工作以及重点学科遴选为契机,大力发展应用学科,提高应用学科的比重,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科学、资源环境、现代农业、建筑和涉外经济、金融、法律等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3积极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以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为标志,建立学科群。积极支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着力建设好省“重中之重”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引导建设一批校级重点学科。在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要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发展与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较密切的学科专业,切实提高我省学科专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益,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高层次人才市场变化的需要,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充满活力、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学科专业体系。

4重视重点高校的学科建设,建好研究生培养基地。江苏博士和硕士层次的高级人才主要是由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高校承担的,现阶段要进一步发挥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在培养研究生层次人才方面的作用,使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博士点数占全省的80%,硕士点数占70%。同时,大力提倡高等学校与科研单位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全面启动“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5应该减少财经、管理等长线学科专业的招生,扩大社会急需电子、信息等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增幅较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从规模和质量而言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江苏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以20%增速发展,部分专业基本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博士研究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各方面对高学位人才的需求缺口仍很大。

四、加强学科建设,建设高教强省的实施思路

1努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在国家宏观指导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自我调整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层次和规模。研究生教育要积极发展,应当逐步解决好发展机制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建立起具有一定先导性的、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够不断适应社会需要、能够保证培养质量的发展机制。政府部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根据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几年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改革目前的管理体制,逐步做到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政府通过经费投入进行宏观调控,学校按社会需求调整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层次和规模。

2力争获得全部学科、专业布局权,满足江苏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和省统一领导下,进行学科布局优化工作。通过努力,江苏省要获得硕士授予单位和全部硕士学位专业评审权,获得专业学位评审权,获得博士学位专业评审权。扩大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和建设的自主权,对于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的学科,可以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要增强学科建设的开放性,广泛寻求社会支持,依托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部分应用型学科。鼓励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积极支持、参与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应面向世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学术水平。

3加强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的建设,建立一批能适应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代表江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各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支持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建设120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40个省重点学科;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应当建成省内顶尖、国内一流、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学科;省重点学科应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学科;建设好一批校级重点学科,使之成为国家、省级重点学科的预备队,形成与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学科建设要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特别是能为江苏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和明显社会效益的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科技平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使其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专家。

4鼓励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在相关专业建立学科群,努力增加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生培养规格和模式的改革,积极进行拔尖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现代社会体现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专业或职业知识和能力、运转方法方式,只有多样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才能使社会需求与个人要求得以统一和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要求研究生培养的跨度更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其模式与方法不尽一致。学科专业之间要相互渗透和交叉,在相关学科专业建立学科群。建立并完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因材施教,确有特殊才能的研究生可实行个性化培养和个性化管理,吸引有培养前途的研究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培养高层次创造型人才。

5,建立有利于江苏和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动态适应机制,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要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效率。研究生教育必须加强同社会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近几年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还不快,对江苏省结构调整优化的先导促进作用还不显著。研究生教育必须精心规划,了解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和规模,调整专业研究方向和修业年限,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要坚持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建设实际,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着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实行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要与国际水平大体相当。

高等教育强省,是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龙头,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起着带动和保证作用。江苏要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依靠高等教育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科学技术支持。江苏省的学科建设必须和江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要逐步形成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三位一体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全面发展,为江苏省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责任编辑张向凤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江苏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er
数读江苏
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