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板磨出的声音

2009-04-28高庆云

新闻爱好者 2009年5期
关键词:脚板代人回忆录

高庆云

晚饭后,在小区的草径上散步,隆冬时节,天寒地冷,外边行人稀少,我的脚步声在偌大的草坪上,清静中愈显响亮。此时,我忽然想起近日所读好友李根林新出版的回忆录《岁月与感悟》,岁月的痕迹不就是脚板磨出的声音吗?

我国著名记者安岗说过这样一句话:脚板底下出新闻。河南日报驻安阳记者站老站长李根林,从事新闻工作35年,他正是用脚板磨出了自己艰难而多彩的岁月,磨出了自己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生活。

在《岁月与感悟》中,作者写了他的成长经历,但更多的是写了他的记者生涯。正如书的封面上标出的“三十五年记者路,让往事继续活着”。读根林的回忆录,仿佛看到他随同省领导抗洪慰问采访,看到他伏案讴歌英雄,看到他与文物专家交谈,看到他为地方建设献计献策……时时是奔走的脚步。处处有新的风景。有一句话这么说记者职业:“你看到我时,我在报上。你看不到我时,我在路上。”我想,这句话用在根林身上很贴切。

《岁月与感悟》记述的是岁月,重点却在谈感悟。“感悟”排在每章之首。文字不多,但不乏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辟的理论叙述。根林的文章朴实无华,真实平淡,不追求格式,也没有更多的修辞,之所以真挚动人,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大半是因为作者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从而勾起了他们那代人对昔日岁月的难忘回忆。人们读书,犹如与智者谈话,这种谈话,若浮光掠影即显浅薄,意义不大。要进入智者思想的高境地,汲取其精髓,才有更大的收获。读书的真谛在于读思想,看过《岁月与感悟》,我想我读懂了根林。

这本书还可当作史料来读。一篇重要新闻作品的问世,在完成它的报道功能的同时,也成为新闻研究的史料和对象。新闻的发现,需要勤奋,需要联想,也需要境界。透过新闻作品背后的故事,我读出了根林的努力和品格,也看到了那代人的“贫穷、艰辛、动荡、磨难、拼搏、奋起”。

《岁月与感悟》从内容到编排形式,也不乏新颖之处。书中还独出心裁地选录了7位友人的书评,及作者的8篇代表作品和点评。如果说回忆录部分是作者脚板行进中发出的声响,而附录的作品则是记录这最响声音的音符。书评则是回忆录的延续,它会更好地帮助人们阅读,进一步补充和丰富回忆录的内容。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照片和插图,图文并茂,相映生辉,自然天成。封面设计也颇有诗意:大漠中一队负重前行的骆驼,一路走来,汗水多多,收获多多。

二○○九春节于安阳园丁园

(作者曾任安阳日报副总编辑)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脚板代人回忆录
大灭绝回忆录
18代人360多年坚持做同一件事『传承+创新』 田再田蜂业成就甜蜜事业
成了精的脚板薯
蜜獾回忆录
基于里兹法的输电铁塔塔脚板内力计算及其应用
谁是这代人
半半歌
毒虫回忆录
两代人的不同
哪些人群可以被称为“i代人”?(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