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报偶拾

2009-04-28赵立功

新闻爱好者 2009年5期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殖民地加缪

赵立功

流氓与叭儿

当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后,一家网站以最快的时间推出了报道,并用了一个相当娱乐化的标题:《奥巴马当选美国黑老大》。一望便感觉到,这家网站编辑的流氓素质,“黑”而“老大”,可谓一箭双雕,不仅拿奥巴马的混血肤色开涮,而且把他所在的国家美国俨然当成了黑社会。

或许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缺乏约束的网站完全可以用“娱乐”一词来为自己开脱,但娱乐真的就没有道德和政治的底线吗?玩娱乐的人是否平时也拿自己的兄弟姐妹开“荤”娱乐呢?己所不欲,何以妄施于人!

何况在倡导人种平等、国家和民族互相尊重的现代文明社会?我们的网络媒体一方面在敏锐地痛感境外白人对黄皮肤的中国人的歧视;另一方面又在侮辱着皮肤比自己的颜色更深的人,哪怕他已贵为被某些国人热情向往的美国的新一届总统。

与此相对的是,我们的媒体和很多文化人对美国大选的狂热关注。许多媒体放弃了正常的版面秩序,一反常规地拿出巨量版面全方位报道这次奥巴马的胜出。奥巴马作为美国民主党的候选人,战胜了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赢得大选,成为美国新一届总统,当然有政治的、文化的和经济的多重意义,但最大的意义是:他是美国的新一届总统。他的一切着眼点,都首先是从美国的内政和民生出发的。于我们而言,也当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和观察,至于对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请有关人士做理智的分析,媒体给予理智的报道就是了,其他竞选的边角料,适当报道也可,却何以要像眼下这样几近迷乱的狂热呢?

过分狂热的背后,我们隐约地看到中国某些包括媒体人在内的所谓精英文化人的定力和灵魂中的“叭儿”性。

在中国,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事情有很多,每天有那么多社会内容需要报道和监督,媒体作为一个已经颇具规模的社会力量,须臾不可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丢下自己的国计民生,过分狂热地追逐属于别国的外务,是否偏离了自己的职守,客观上造成了一种社会失职呢?

从流氓到叭儿,这正是当前很多媒体的不同嘴脸,虽然这些媒体各顶着网络或传统的新旧标签。

《一个民族的记忆》

美国总统的大选,吸引了国内很多报纸的眼球,大选结果公布的第二天,很多发行量巨大的地方报纸,都以巨量的版面,上演了对奥巴马当选的追捧。别人家的内务,关你什么事呢?看看热闹就行了,至于这么激动!

倒是《人民日报》一些版面的文章。尤其是国际方面,叫人读了佩服,他们的记者遍布世界各地,不断从很多非热点国家发来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报道,增长了人们对世界的广博认知,也显示出一张国家级大报沉稳的胸襟和气度。国家的胸怀,本就不该嫌贫爱富,浅薄势利。对世界各国家各民族,一视同仁,把新闻的眼光遍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不仅是一张大报报格的体现,也是对读者最宽厚的负责。

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11月4日它的国际新闻版面上的一篇重头文章——《一个民族的记忆》,副题是《北非纪行(一)》,这篇文章报道的是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记者的文笔非常漂亮,报道的眼光也客观全面,把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特色、城市布局、宗教文化和一个多世纪作为法国殖民地的历史及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斗争,介绍得非常完备,许多景观,寥寥数笔,却启人遐想。在这些报道中,记者的眼光尤其聚焦在这个国家的首都阿尔及尔,而阿尔及尔的重点,又是这里的大学。作者通过对阿尔及尔大学的报道,深刻地反映了阿尔及利亚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嬗变,在这些嬗变中,我们看到,从前殖民地时期的法语正逐渐淡出这里人民的生活,而阿拉伯语正日渐回归,并已成为这里的官方语言。由此我们也明白:摆脱了政治上的殖民地身份后,今日的阿尔及利亚正在从事文化身份的独立,并因此取得了国家心理的自尊和自豪。

谈到阿尔及尔大学,不能不想到毕业于这所大学的加缪,这个殖民地时代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幼年和青少年时代也是在阿尔及利亚度过的,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长期殖民统治,使这两个隔地中海对望的国家几乎要水乳交融。二战时期,阿尔及尔甚至一度成为法国的临时首都。生活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是把他们有贫有富的社会生活也带到了阿尔及利亚,法国的贫民,也与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贫民杂糅在一起。幼年的加缪,一岁丧父,就生活在这两个国家的贫民杂糅的环境里。直到青年时代,到阿尔及尔大学半工半读地完成了他的高等教育。

加缪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法国人的骄傲。而他本人于1960年死于车祸,当时,阿尔及利亚正为摆脱法国的殖民地统治而浴血战斗,两年后,它终于赢得了自己的独立。

然而,在《一个民族的记忆》这篇文章中。在记者报道的阿尔及尔大学校长关于这所大学的介绍中,丝毫没有提到这位毕业于阿尔及尔大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拥有世界声誉的加缪。是出于校长的孤陋寡闻吗?显然不是。原因当出于一个曾经有过殖民地痛史的国家的高层文化人,对于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爱,他们决不以自己过去殖民地历史上的老主人的文化成就来为自己民族文化的脸上贴金。加缪的文学成就固然有世界声誉,但它所代表的只是法国文学,而“阿尔及尔大学是发展民族教育与文化的先驱,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才”。阿尔及尔大学的校长阿得雅尔满面笑容地向人民日报记者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和他背后的国家令人尊敬。

由加缪也想到了另一位和他同时代的法国作家杜拉斯。这位出生在越南,青少年时期在越南度过,后来也回到法国,并依托早年的文化和生活记忆,创作了感觉独特的文学作,品。为法国文学摘取了又一颗诺贝尔文学奖明珠的作家,她的经历与加缪多么相似,他们的文化和生活记忆都来自他们所曾经长期生活的殖民地,显示出文化的杂交对催生新的文化的力量。从政治形态、经济利益和民族独立的角度来说,殖民地无疑是罪恶的,而客观上带来的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又是这种罪恶衍生的一朵文明之花。这,又是另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了。

编校施宇

猜你喜欢

阿尔及利亚殖民地加缪
新加坡殖民地自由港政策的形成(1819—1867)
英属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
狗邪韩国是倭人之地——兼论任那非日本殖民地
阿尔及利亚Sidi Aich隧道通风设计
阿尔及利亚贝贾亚高速公路Sidi Aich隧道照明设计浅析
秋是第二个春
十二、什么是“殖民地近代化”论
阿尔及利亚G合同区三叠系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
KBR公司承揽阿尔及利亚合成氨装置改造合同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