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2009-04-17姜太荣

文学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文学作品语文课程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根据现行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新课程中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文学常识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两个方面。

1、文学常识教学

文学常识包括文学史常识和作家、作品以及时代背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概况,熟悉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及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代表意义的作家,是使他们整体认识文学价值的重要教育内容。这不仅有益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养成,也有利于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语文课中有关文学发展概况及其成就的教育,应该是借助教材进行的,这种教学应该依托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五彩纷呈的文学样式进入学生的视野和思想,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会成为他们终生拥有的文化财富。同时,也便于从时代背景和作家境况入手体会作品的社会价值,为鉴赏创造条件。

2、文学作品教学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是文学教育的重点和中心,我们前面所说的文学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这一部分来实现的,它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当代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作品和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这是中学文学教育的主体。通过文学作品教学,让学生了解、认识社会历史生活、文化传统,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文学知识,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影视文学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关于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艺术构思、文学语言等一般知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界定是客观而具体的,是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这次中专语文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课程评价、教科书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都突出了文学教育的内容,这无疑是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它为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指明了清晰的方向。通过文学教育,可以使学生从历史的深度认识生活,多角度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从中汲取营养。教师应该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指导。语文积累的有效途径是阅读经典名著,尤其在当代社会阅读活动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强调阅读经典、诵读优秀诗文显得更为重要,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如比较性阅读,专题性阅读等,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延伸密切结合也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学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其任务具有双重性:“知性”的教育任务和“情性”的教育任务。

“知性”的教育包括文学知识教育和阅读技能训练的任务。前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中外文学史知识、各类文学体裁知识等等,要求学生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知识,了解文学作品所涉及的有关作者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背景材料。后者可以作为进行文学教学的线索,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把握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价,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名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情性”的教育主要是指兴趣激发和情感培养的任务。文学教育就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思想、艺术感情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并引起阅读鉴赏文学、尝试进行文学研究,甚至进行文学创作的兴趣。在教育呼唤人文回归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点显得尤为可贵。

总之,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阵地向课外扩展,改革旧的讲析模式,以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为纲,实现两个突出:突出积累和感悟;通过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突出情感陶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激发学习文学的兴趣。

姜太荣,新疆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文学作品语文课程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