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反向性”思维初探

2009-04-14张国华

关键词:减负记忆力自信心

张国华

摘 要:把当年求学时的由结果推理出过程的“反向性”思维运用于教学工作中,具体表现在生字读写、习题讲解和课文探究三个方面。它的运用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强化记忆力,培养学生自信心等作用。

关键词:“反向性”思维;减负;记忆力;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3-0037-02

读中学时,求证几何题,从已知条件到结果的推理遇到困难时,我往往选择从结果往回推论,看要得到这样的结果会需要什么条件,然后依次类推,直到和已知条件联系上。我做了老师后发现,把这种由结果推理出过程的 “反向性”思维运用于教学中,效果尚可。于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反向性”思维的探索,效果亦佳。

一、读写生字时的“反向性”思维

我们曾形成了生字读写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读写——学生练习读写——检查学生读写。我在教学中却发现对于有一定读写能力的中高年级学生,运用“反向性”思维,变教学模式为:检查学生读写——教师指导读写——学生练习读写——再检查读写,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三四年级的语文中,每一课都要求学生字,这些生字一部分是学生已接触过的。如果教师盲目指导,是不易做到有的放矢的。因此,我在教学课文时,会先检查学生的生字读写,用游戏的方式让他们互相挑错字并记下来,针对学生认为难写、难读及容易出错的字进行指导,把重点放在不会读写和读写错的字上,不必要求遍数,学会即可。如此可减少了学生的读写量,避免他们因枯燥、机械的生字读写产生学习上的抵触情绪。最后检查生字,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了高年级,学生已完全具备自己检查,自己纠错,并自行改正的能力,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只负责监督即可。

二、做习题时的“反向性”思维

我在给学生讲解习题时发现,许多学生在当堂好似听懂了如何做这一类型的题,但不久就会忘记了。即使反复讲解,还是会有些学生因无法掌握,一旦离开老师的指点就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去解决问题,以致在独立做题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运用“反向性”思维效果不错。

以“转述句”这一题型的讲解为例,于是,直接给出了几个习题的正确答案。

(1)小蓝对津津说:“星期天,你到我家来玩吧。”

转述句:小蓝对津津说星期天到她家去玩。

(2)老师说:“小云,把那本书递给我。”

转述句:老师让小云把那本书递给他。

(3)售货员阿姨笑着说:“小朋友,你要买点什么?”

转述句:售货员阿姨笑着问小朋友要买点什么。

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每个小题中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如标点符号、人称代词等的转变)并记录结果。然后,全班同学交流,互相补充,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学生一起理解什么是转述句,并抓住两句间的几处转变总结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以老师出题或学生互相出题的方式检验这种方法的可用性,检查学生解题方法是否准确无误,对于学生忽略的地方予以提醒。

反复练习几次后,学生们解答这一类题的准确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奥妙在于“反向性”思维下的习题讲解,变学生被动接受问题为主动思考问题。即使所学的内容相同,自己动脑筋思考得来的总会比被动接受的印象深刻。

三、做探究时的“反向性”思维

在农村小学,学生普遍存在着涉猎知识的平台少,见识面窄,理解力差;生活中常使用方言对话,普通话表达能力有限等现象。这就使引导学生探究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文章,往往会出现在老师做了充分的点拨指导后,有的学生还不能够体会理解,而能够体会理解的学生又不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情况,“反向性”思维可解决这一难题。

在对《桃花心木》这篇课文进行探究时,利用“反向性”思维设计了以下情节:

师:读完课文后,老师觉得我们每位同学都是一株桃花心木,在你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帮你解决了所有的事情,不让你经历任何困难挫折,那你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无用的人;或者是一个经不起困难挫折打击的人。这些道理是从课文里得到的,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给我这样的启发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理解证据找出来。

生读课文,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汇报。

生:我认为老师是从第12自然段看出来的。

师:哦,原来证据在这儿啊,那谁来具体说一下。

生:“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就告诉我们如果父母帮我们做的事太多,我们就会养成依赖父母的坏习惯。

生:还有“一旦停止浇水,树苗就会枯萎。”就是说如果父母不管我们了,我们就什么也不会做了,也就成了没用的人。

生:我认为那句“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就是指会被困难挫折打倒的人。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仔细,找到的证据也很充分。

生:种树人说种树是百年基业,这和人的教育是一样的,教育学生就像种桃花心木一样也是百年基业。

师:跳出了第12自然段的框框去理解,我们是否体会到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意?我们又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热烈讨论……

这种“化整为零”的做法,是适合我们班学生的理解及表达能力的。看似直接给出了结论,其实是给学生指出一个方向,过程让他们自己去讨论交流体会,最后变老师的结论为自己的理解。在表达能力上也降低了要求,给他们以提示,让每个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不但保证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保障了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他们深入探究课文的自信心。

【责任编辑 王开贵】

猜你喜欢

减负记忆力自信心
你的记忆力好吗
非凡的记忆力等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超强记忆力
测测你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