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构

2009-04-09周万民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项目建构

周万民

摘要:传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它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与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和接受能力不匹配,学生学得很痛苦,老师教得也累,学生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为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未来的职业要求出发,着力构建以任务引领型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以解决传统课程模式带来的弊端。

关键词:行动导向;课程;项目;建构

一、传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传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实训环节的教学和理论知识应围绕应用、够用的原则。不仅课程门类多、教学内容深,而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学校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与将来所从事工作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例如:传统的《机械制图》对学生手工画图和机械测绘提出较高要求,而企业中一般技术工人只要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即可,很少有画图的机会。传统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大量阐述金属学理论及热处理工艺,而一般机械加工技术工人只要掌握主要金属材料的机械、工艺特性即可,无需了解热处理工艺。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全面介绍各种工艺知识,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大部分知识较空洞,学生厌学。再如数控机床的教学,至少开四门课,其中必然要涉及电机的教学,讲电机必然要从功能开始讲起,等等。这些知识学生学得很痛苦,老师教得也累。从系统的教学理论观点来说,这种课程设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却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与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和接受能力不匹配,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在行动课程体系下,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串联性,比如说数控机床从开机到关机,看图纸,工艺方法的确定,编程序,对刀具,找零点,操作机床加工,它把技能作为所需要知识加以集成形成一个串集,从而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集成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库。所以如果从学科体系来看,这个知识点是跳跃的,是不连续的,但是我们从工作过程来看,不是跳跃的,而是连续的。这样清楚地展示了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目标,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行动导向式课程体系

1职业分析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依据职业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课程,其最大优越之处在于组织企业与学校的有关专家合作进行职业分析,从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知识和职业特征出发,经综合、提炼、总结编制出某专业工种的具体课程内容。

职业分析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方法用于课程开发的历史并不长,一般认为,较早完整地表述这种思想的是巴比特的“活动分析”理论,即通过对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调查分析,找出完成这些活动所需的能力、态度、习惯以及各种形式的知识,并以此作为课程目标,然后据此选择一套相应的教育经验来达到这些目标,从而为学习者进入社会生活后的活动作准备。由此我们可认为,以上这些以活动为本位的课程理论,正是职业分析方法的思想基础。在现代课程改革方面确实从客观上体现了活动课程论的基本思想,是对传统的学科课程论的一种反应。为了能有效地了解和辨认每一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手段和程序来分析每一项独立的职业活动的行为目标及其过程的内容,通过职业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的。

2以技能为本位的行动导向式课程体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学科模式课程是以强调学科分化的知识体系为依据的,它选择课程内容的根据主要在于这些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学科领域内的知识,而不在于在学生身上是否引起行为变化,因此课程内容往往相互分离,各成体系:行动导向式课程则建立在职业活动分析的基础上,它把人们的活动本身看作一个整体,与活动有关的知识也并非是按照分门别类的学科来运用,所以课程内容也应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每部分都与某一核心相联系,这一核心便是特定的专业实践活动。构建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行动导向式课程体系。就是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教学比较:

3行动导向式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行动导向式课程体系建立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与实践脱离),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是重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改变“实践是为理论服务”的观念,把实践提升为主体地位,把理论由核心地位转变为从属地位。如图示:

最显著的特点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明确分工与紧密联系,一方面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强调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无论何种课程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的实用性,如专业课就是把有关的专业知识综合成专门技术实用知识体系而不去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哪些是就业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哪些就是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由此诱导并督促学生去反复练习、强化熟练以达到符合要求的程度,但这又并非是将选择出来的零散的专业知识简单地捏合在一起,而是围绕着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这一核心将这些内容有机地、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减少了科目的设置,又避免了课程内容相互重叠和分量过重的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适应现代化企业中生产的需要。

4行动导向式课程体系的建构

项目化专业课程是一种建立以核心项目为主线、相关知识相互作用的综合性模块化课程,从横向看,其课程内容都紧紧围绕着技术工人的专业实践活动这一核心,从纵向看,所有课程内容又都按学习认知的要求,划分为基础项目课程、分业项目课程、综合项目课程三个层次按阶梯逐级上升。因此,也可以称之为“阶梯式”塔状课程结构。

(1)课程整合:在这种课程结构中,各课程分工明确,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不片面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而注意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紧扣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一系列有关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专业课教学之中。以机械加工工种为例,项目化专业课中,机械制造基础就完全取代了学科模式中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和专门工艺学等等多门学科,把传统的单科课程体系改造成一个整体的综合课程体系。这样不仅精简、合并了课程内容,避免了不必要的简单重复,使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同时也避免了课程安排上的不协调和课程学习的盲目性,有利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获得专业所需的实用知识。

(2)课程排序:怎么进行课程内容排序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该重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这个问题,导致我们的职业教育退回到传统的教学体系。我们对课程的开发要使专业课与实践课程相互匹配、协调,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知识的积累螺旋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举一个简单例子,例如电子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中,传统教学过程为:1、PN结的形成机理,2、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3、二极管的特点,4、二极管的应用。如果教学过程改为:1、二极管的特点,2、二极管的应用,3、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4、PN结的形成机理。结果就会是学生学习有兴趣,有动力,教师的教学也将得到充分肯定,实现教学相长。

5行动导向式课程体系的学习建构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从发展学生认识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角度考虑,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整个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就是紧紧围绕着“某工件的制作”这一具体的专业实践活动而进行的,学生通过完成这个项目的全过程,学会独立地确定目标,制订、实施和检查计划。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学时间要长一些。在这一较长的教学时间内允许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进度,并允许学生在校内外从事与这一项目有关的独立的学习活动。

行动导向的教学表达了行为或活动的全过程,每一次观察和思考都导致一次行动。以可编程控制器对产品分类自动流水线的控制为例,将已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即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输入至机器之中进行试验(即行动),这表明理论和思维得以实现并受到检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控制错误将导致修改程序(即对观察和思考的反作用)。如果观察与思考的意义仅仅只是依据一个具体的任务在理论上编制一个程序而不进行实际的使用与试验,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不完整的。专业理论教学的危险就在于仅仅只有观察或思考,而没有行动。这样,学习就成了纯粹的“观赏”或单纯的“思索”。这就是所谓的“黑板上开机器”,以说教代替了经验。为此设置的实践课,以求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知识的一体化,但并未取得完全成功。这是因为仍存在分科课程设置导致的学科分离,使得完整的行为在“思考”与“行动”之间的连接处被断开。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一旦观察和思考变为行动,就构成了完整的行为;行动反馈给观察和思考,又使观察和思考得以修正和扩展。也就是说,通过观察和思考指导并控制行动,通过行动又激发观察和思考。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项目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背景下学生探究力的有效延伸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听障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基于行动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