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立而道生

2009-04-09卢静娜江文龙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沭阳本真职教

卢静娜 江文龙

姹紫嫣红,百花竞妍。沂沭泗水下游,因改革创新而扬名天下的苏北名城——花都沭阳正在向世人绽放她迷人的芳香。近年来,沭阳人以敢为天下先的非凡气魄,以“一切服从于把事情办成办好”为原则,逐步把改革创新推进到所有可触及的领域,从而受益无穷。位于沭阳县经济开发区内的沭阳职教中心,正是这片热土上的佼佼者。“立本求真”的教育思想,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追求,心怀对职业教育的信仰,沭职成就了其发展的“加速度”。回眸沭职的成长轨迹,感受正是:返璞归真成大道,浴火重生凤涅槃。

走近沭阳职教中心,我们会惊叹其发展的“加速度”——2003年12月,学校通过了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验收;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验收:2009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同时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

这其中每一项成绩的取得,对于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来说,都可算作一次事业的辉煌。而似乎在转瞬之间,能够把这一连串的辉煌集于一身——沭阳职教中心的崛起,令人瞩目,而这种超常的发展之路其实最合乎“常规”,最有其规律可循。

以前到过沭阳职教中心的人们都还会记得,原来的学校,四十亩的校园,近百名的职工,38位中层干部,整个校园里几乎没有一座像样的建筑,仅有几排低矮的平房,一百几十个学生,民间流传着“177万人口大县只有176名职校生”的说法,以绝对“优势”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正因为这样,他们也几乎从没接待过来参观交流的单位团体。用校长的话说:“过去,我们由于条件所限,失去了一些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机会,但我们也在落后与困境巾,用难得的安静环境,教师扎实钻研学问,学生刻苦学习技能,并且能穷则思变,凤凰涅槃。”“穷则思变,凤凰涅槃”正反映了沭职人在发展事业方面执著的信念和追求。目前,学校已成为集职前教育、职后培训、技能测试、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设备齐、功能全、队伍强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坚持“培养经济能人、服务地方建设”的办学宗旨,做大做活品牌文章,积极实施“内引外联、校企结合”的办学方向,严格管理,注重实训,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备受同行关注的沐职,看起来是“暴发”,但在他们自己看来,却是一个日积月累、细水长流的过程,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积攒”。然而制定一个“积攒”式的发展策略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几年、十几年的“积攒”过程中不浮躁,不张扬,不为外界一时的潮流所动,竭尽全力求改革,静下心来谋发展。沭职做到了,所以成功了。为了这种“积攒”,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一直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直试图回到自己“培养经济能人,服务地方建设”的办学本原。

沭职人把学校的辉煌崛起看得很平常,很“自然”。校长丁银川把学校的成功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加法”,他说:“如果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只是因为我们自始至终都坚持在做一个简单的加法,这就是‘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体现这种文化的人群=‘学校的发展。”沭职人正是沿着这个“简单的加法”路线,拥抱成功的现在,走向辉煌的未来。而这个加法中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正是——回归本真,也就是沭职所说的“平实”。什么是“平实”?丁银川校长告诉记者“平实就是不浮躁、不张扬,就是在你应在的位置做你应做的事情,就是重视基础,就是主张‘回归本真!”要实现教育的返璞归真,就需要倡导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追求有效率的“本真教育”——“本”,一指客观实际,一指人;“真”,即规律,即真实。“本真教育”的含义就是尊重客观,适应规律;以人为本,教人求真。学校文化应成为培育人的沃土,回归本真的办学文化需要教师成为精神丰满的“人”。学校应推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体现并遵循教育本真含义。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各项工作拒绝脱离实际的、浮躁的“炒作”,一切从学校、从师生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还教育以本色,即“办学以师为本,教学以生为本,服务以民为本”。

1办学以师为本:“尽情享受两种趣味的人们”

师资永远是学校发展的命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规范职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所在。沭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教师放在“本原”的位置,使教师实现了两个回归:一是事业的回归,即视教育如生命,爱生如子,无私奉献。二是心灵的回归,快乐而优雅地生活,成就学生和成就自己的快乐,共同构筑教师幸福的教育人生。

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实行教师评聘分开制,结构工资制,优绩优酬,多劳多得。每月分两次发放国、省标工资,张榜公布,公开透明。学校同时设立教学奖、科研奖、考勤奖,各项制度汇编成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优秀专业教师,学校在实行待遇留人的同时,更多的精力则用在感情留人上。对外籍教师在住房、生活等方面给予精心照顾,引导和鼓励他们在沭阳安家落户;对聘用教师和在编教师一视同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性质定位。

学校特别注重教师个人业务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始终关注教师的个性化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校把所有交流的机会、进修学习的机会、得到荣誉和鼓励的机会全部给教师。学校有一种见解:在一线工作的教师非常辛苦,非常富有奉献精神。这种奉献应该得到补偿,得到激励。但老师们需要的补偿和激励主要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个人的发展,是个人在工作中的自我实现。如果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事业的成功、个人专业化的发展,有更多的机会与外界进行交流与合作,那么,即使身处苏北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又何苦之有呢?几年来学校派往大中型企业顶岗培训教师83人,派往高校进修66人,参加“四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51人,出国深造27人。

学校做得最好的,还是对教师的尊重。学校信任教师,尊重教师职业的特点,执行教师不坐班制。几乎每天都有公开课,并且由个人申报,教务处统一安排。平时,不管什么人来听课或有重大活动,一律按公布的课表进行,绝不临时调课。这种基于心理研究的对教师的尊重和由此而体现的公平、公正,赢得了所有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聚精会神”和对学校发展的“齐心合力”。

学校非常注重教师与教师的和谐。他们认为,教师要有“为尊严而教”的信念,要有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只有教师之间建立了和谐、良好的关系,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他们才会平等相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沭阳职教中心的老师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彼此之间和睦的气氛、融洽的关系。困难面前,他们很容易取得一致,产生共鸣。因此,外界的人们会觉得他们生活得非常平和,非常淡然。其所以平和,其所以淡然,是因为没有太多的计较、太多的纷争。

营造一种以人为本、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说起来轻松,实际上,在它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太多的执著,太多的牺牲。

为了这种氛围。沭阳职教中心至今没有换汽车,但老师看着那辆旧桑塔纳,心里却倍感亲切,倍感踏实;为

了这种氛围,吃苦在先的校领导几年来几乎从没有得到过个人的荣誉,但老师们得到的却很多很多:同样是为了这种氛围,只要学校需要,每一个老师都可以没日没夜,把那种“书生意气”发挥到极致。有了这样的氛围,他们的工作效率之高确实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请看他们半年完成的部分工作清单:

新扩增紧邻学校的75亩土地,并完成全部拆迁改造任务:

新建学生宿舍5000平方米:

彻底改造校园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成功创建成两个省级示范专业:

成功创建一所驾驶员培训学校:

依托服装专业,创建了校办服装厂,并注册了“晓飞”商标,开始投入生产:

成功建成数字校园网,实现师生人均计算机0.43台:

三天全体教职工招生2158人,被当地老百姓誉为“最受欢迎的职校”:

学校的发展需要高效率,高效率不是来自于行政命令的力量,而是来自于融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沭阳职教中心发展的一种内在逻辑!

作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基地之一,沭阳职教中心的主研究课题是《职校课堂的个性化理论与实践》。作为课题组组长,丁银川校长在他的课题研究计划框架里这样写道:“所谓职校课堂个性化,实际上是处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职校进行教学建设的一种理想状态和模式。它要求职校教学群体中的每一个教师立足于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和特征能够作出自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形成个人的风格,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实现职校课堂个性化的途径就是个人特征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

这是他们课题研究的基本构想,更是他们办学的宣言和长期的实践——以个人的发展为本原,再让个人的发展汇聚成学校的成功。有了这样的发展准则,科研热情的形成、教师队伍的逐渐成长以至于紧张高效的工作模式的产生,都获得了一种无形的、也是必然的线索。

长期的投入终究得到了令人欣喜的回报。全校教师先后在省级以上教育报刊上发表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文章122篇,出版专著、编著,参编教材、实训指导用书21种。学校现有教育部专项课题1个,全国项目办规划课题2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立项课题8个,县级青年教师个人课题23个。教科研成果斐然,“科研兴校”已成为沭阳职教中心的重要办学特色。

学校有两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5名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这在苏北职校中首屈一指。近5年来,全校教师有24人次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观摩比赛中获奖,有167人次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先后有65人次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教师有3项发明荣获国家专利。

对于一所苏北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教师队伍的发展达到这样一种程度,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沭阳职教中心的教学研究成果选集《跋涉》中,一位领导在序言中这样写道:“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一方面教会别人技能,一方面自己钻研技能,两件事完全打成一片。所以别的事业是一种趣味,职业教育是两种趣味。沭阳职教中心的老师们是真正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他们享受到了这两种趣味……”这无疑是对沭职人生动的办学实践和高涨的研究热情最恰当的写照!

2教学以生为本:学生“健康而温暖的生命场”

本真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状态,追求教育的真实与有效。这种教育是一种教育者价值引领和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的双向互动、和谐共处的过程,其终极追求是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因此,教育文化环境应尽快形成一个健康而温暖的生命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还要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

一所职校的生命,从本原意义上说,应该回归到学生的身上。因此,不管是学校的文化、学校的特色,还是学校的理念都应该在学生的行为上、学生的感受上折射出来。

曾被教育部选派参加全国职教助学金新闻发布会的07级计算机班学生郁海涛这样告诉记者:“我在这里的最大感受就是自由,就是精神上的放松。同其他学校一样,沭阳职教中心也有制度,也要练技能,也要美化宿舍,也要搞大扫除,但这些不是负担,老师们没有在这些地方苛求我们。”

精神的放松来源于一种心灵的互动。也只有在放松的条件下,人的精神才会更多地感受,更多地吸收,更多地创造!沭阳职教中心之所以被评为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最根本的原因也许正在于此!

为了这种互动,沭阳职教中心的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原本专为教师辟出的阅览室、活动室、小餐厅等学习活动场所:为了这种互动,学校领导在开学之初就会宣布:“沭阳职教中心的学生和老师只有年龄上的差异,没有角色上的区别”!为了这种互动,沭阳职教中心的学生们在课堂内外总能与老师平等地对话,倾心地交谈,精心地切磋技艺……

为此,学校实行“自我教育,自我增值,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放手让学生创办《新芽》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银行,社长、台长、行长以及相关职务均由学生自己担任,写身边人,讲身边事,自我抒发喜怒哀乐。彰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逐渐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校以副校长为值周组长、以中层干部和班主任为成员组成值周小组,每组值班7天,每天24小时在岗,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所不同的是,学生是舞台上的演员,老师是舞台下的观众。学生的表演欲望在老师的掌声中越发强烈,当然表演技能也就日趋成熟。

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以生为本,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既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又坚持以服务地方建设为中心的办学方向,充分利用沭阳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来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坚持“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企业抓教学,对准创新育人才”。以产业定专业,以专业促产业。达到办一个专业,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

坚持以生为本,学校建立了毕业生“四大召回制度”。一是“召回”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学校为每一名毕业生都建立了档案,并保持经常联系。学校还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调查走访等形式,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对一些技能水平一时还达不到岗位要求的,学校将其“召回”,进行短期培训提高,直到适应岗位要求为止。二是“召回”因企业转产对人才提出新要求的在岗毕业生。对这些有转岗需求的毕业生,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再“充电”,做到技能培训和岗位开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三是“召回”失业下岗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安置后,因企业转产致使专业不对口而造成隐性下岗的,或因企业倒闭破产等原因而失业的,学校首先负责将其“召回”,然后根据本人特长及企业用工信息,推荐给新的用人单位。一时找不到合适岗位的,根据企业用工信息和本人意愿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保证其实现第二次就业。四是“召回”在外表现突出的优秀毕业生。学校让这些功成名就者回到学校现身说法,通过他们在企业的成功奋斗经

历,既激励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又让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职校学生的美好前景,并通过他们向家长、向同学、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的“亮点”。

坚持以生为本,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外出实践,老师跟岗护航”的制度。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目前学校在外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已达1000余人。为使工读活动更加规范化,学校委派带队教师与学生一同进厂,同吃同住,与企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双层”跟岗管理,有力保障了工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带队教师管理办法》,在带队教师的选拔、聘任、职责、奖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工读活动带队教师须由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经个人提出申请,专业部推荐,然后报请学校研究批准。工读活动期间,带队教师要在指定地点带队,了解学生工作生活情况及思想动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疏导。带队教师将由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通过到岗抽查走访、检查工作日志、电话抽查等方式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工读活动高效、规范、无缝隙。目前学校已在苏州等地设立了实践活动办事处,在外带队教师达30人。带队教师上岗后,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学生们情绪稳定,干劲十足,工读活动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教育的回归就是要摒弃一切浮华,回归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幸福。教育的回归是从狂热追随形式上的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到走向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性回归。回溯职业教育的本原,我们就能发现,发展性是它的本质特征之一。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始终导引着沭职人的思路。

3服务以民为本:“让老百姓认同叫好”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对于个体来说,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人的全面、终身发展。对于大众来说,教育不仅仅是对个体的培养与塑造,更应该是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一种担当。职业教育的回归就是对地方经济和“人类发展”的促进与担当,它不仅是要有效益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有灵魂,能够服务于广大民众。这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一种教育行为上返璞归真的身体力行。

丁银川校长说:“有变才有为,有为才有位。我们要用事实证明职业教育的巨大功能,让老百姓认同叫好!”

沐阳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富余劳动力多,并且随着沭阳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涌现许多失地的城市新市民。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培养造就更多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新型技工,学校在抓好常规班教学的同时,着力做好面对农村青壮年的短期技能培训。学校在保证实训室满负荷运转的同时,还将相关设备送到七雄、章集、龙庙等乡镇,把培训送到田头,送到农户,这样既解决了农村青壮年无技术、就业难问题,又解决了地方企业缺技术、招工难的问题。仅2008年,学校就举办了服装、电子电工、焊接、计算机等专业短训班41期,培训学员215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41人,其中城市新市民700人,鉴定初级工1760人,中级工223人。绝大部分学员拥有一技之长后,顺利在地方工业园区找到满意的工作。学校还与工业园区企业联合举办了6期企业班组长培训班,为企业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注入活力。真正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

学校每年输出1500名毕业生,一年就可增收2400万元以上,为全县38万多农户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条好路子,在全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像2006级学生陈桂花,2008年去苏州顶岗实习,见习期满,工资在1800元,由于工作扎实,有能力,肯吃苦,深受企业好评,半年后,还把父母带到苏州去工作,工资都在1000元左右,农业收入和工资收入使她家马上成为小康之家。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本地的老百姓都说,沭阳职教中心为我们“送出一个人,省得一份粮,留下一份田,赚回一笔钱,富了一家人”。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个体的人的培养,而且是要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让个体在提升与奋进的过程中,推动自己与社会的共同进步,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人类的发展。

沭职的发展之路告诉我们,回归教育本真,使浮躁的心灵趋于宁静;回归教育本真,使教育的目标更加清晰;回归教育本真,才能实现教育的理想——学校特色鲜明、和谐发展;教师热爱教育、无私奉献;学生健康快乐、鲜活灵动。总之,教育必须“本真”,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必须力求做到真正以人为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这就是“本真教育”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沭阳本真职教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本真
粽子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江苏沭阳苗木市场最新苗木价格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江苏沭阳苗木市场最新苗木价格
江苏沭阳苗木市场最新苗木价格
江苏沭阳苗木市场最新苗木价格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