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

2009-04-09葛青松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通州校企社区

葛青松

随着工业化转型、城镇化加速、市场化提升,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支持经济发展、服务群众致富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从一定意义上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住了区域经济持续进步的根本和源头。因此,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全新的举措来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水平,以全新的思路来谋求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服务产业,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

产业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发展速度、技术水平、经济剩余以及人才需求发生变化,从而要求和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结构和培养规格。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必须在资源配置、专业结构、发展规划上与区域产业“无缝对接”。

1调整资源配置,对接产业布局

研究区域产业布局,掌握服务区域内的地方产业发展现状,能够为科学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提供依据。对接产业布局,调整资源配置,需要跨越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鸿沟,打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以统筹发展的宏观视角对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既突出重点学校,体现基础性,确保做专做强;又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前瞻性,确保做精做优。惟其如此,才能发挥和放大优质职教资源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品牌,形成区域人力资源的市场竞争力。

2003年10月,通州在南通地区率先实行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成立“通州职教集团”,就是调整资源配置,走集约化、集团化发展道路的一种尝试。2008年8月,为了进一步推进通州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集聚全力做大做强通州职教品牌,通州职教中心与江苏电大通州学院进行了资源整合,力争建成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内领先的高职特色院校,成为通州、南通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储备库。

2调适专业结构,支撑产业集聚

近年来,通州的产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区域性的产业特色。“十一五”期间,通州将继续强化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家纺、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船舶修造及钢结构、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力争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80%;重点推动船舶海洋工程、机械电子、风力发电等产业,实现区域产成品协作配套;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施建筑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持续做强做专做精建筑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空港经济,加快发展铁路运输业及相关仓储、配送、采购等物流业。

为此,通州职教将加快与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商业服务、信息服务等产业相关的专业群(链)内部结构调整,减少相同专业的设置数量。积极推进与家纺、纺织服装、建筑、船舶修造、钢结构、模具、现代农业、房地产、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社区服务等产业相关的专业群(链)建设,形成内部门类较多、结构合理的专业群(链)。

3调优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转型

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还要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2008年4月,通州市委、市政府继2006年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后,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晰了今后一个时期通州职教的发展方向,即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职教,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全市将重点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主导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形成与支柱产业系统配套的专业结构,培养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通州职教中心将成立服务业外包研究中心、工业品设计中心、动漫设计中心、家纺设计中心,为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和骨干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服务:农综技校将进一步深化与明德重工、景瑞现代农业园区等的合作,为船舶修造与钢结构、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做好技术人才培养培训的配套服务;通州建校继续大力开展建筑职业技能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为通州建筑业高位走强、健康发展做好服务。

二、服务企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就是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为建设学习型企业,面向在职职工提供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服务;为企业产品升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信息;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供服务。

1强化共识,集聚校企合作推进要素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校企合作亦都停留在浅层。

通州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将“校企合作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加以推进,力图打通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隔膜。首先,职业学校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寻求合作伙伴,按照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培养对口人才,与企业建立契约式的紧密合作关系。其次,确立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参与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再次,强化部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职责,为校企合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创新思路,探索校企合作多元模式

通州在校企合作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合作机制,在人才合育、资金合股、教学合作、研发合创、产业合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订单培养。学校依据企业需要培养专业人才,整个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毕业后到下单企业就业。一种模式是学校一条龙服务,企业按照用工需求,委托学校招生培养,学生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由企业安排就业。如通州职教中心与凯瑞家纺、农综技校与明德重工的合作办学;另一种模式是校企共同培养,校企合作共同招生,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习训练,学生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由企业安排就业,通州电子技术学校与江华机械厂、华东职业技术学校与上海中达电通公司的合作就是这种模式。

——共建基地。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设备,建立校内或厂内“生产与教学合一型”实训基地,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办学。通州职教中心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建设的“富士康精密模具(南通)人才培训中心”就是一个典范。基地由通州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建设基础设施,同时负责招收学员;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价值1亿多元人民币的实训设备,用于学员的技能培训。基地占地总面积近50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年培训总量4000人次。2008年10月16日,富士康精密模具(南通)培训中心正式揭牌,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施将该中心打造成了全国一流的精密模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示范工程,为通州、南通乃至长三角的精密模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校企共训。通州建立了教师到企业实践服务制

度,主动为企业服务: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以工商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以“技术创新、科技攻关、成果应用、产品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对各类技能人员和一线职工实行以岗位技能和实用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能性强化培训;共同参与企业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加强考核,落实校企合作目标任务

通州为了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程,制定了校企合作考评考核制度,将为企业服务列入部门、学校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通过督促学校、部门、企业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推动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建立。

学校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要为职业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兼职教师,帮助学校的训练基地建设。优先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各部门要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有效地支持校企合作,指导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企业家联谊会,帮助职业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并长期跟踪服务。

三、服务农村,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职教富民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1努力丰富职教富民培训模式

通州以高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为出发点,充分挖掘职成教资源。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探索和丰富职教富民的有效路径和模式。

培训主导型——以各类培训为重点的富民途径。开拓创新,形成课堂、基地、村头田头、流动大篷车、远程网络等多种模式,合理利用农忙与农闲、白天与晚上等不同时段,广泛开展各类培训。

技术推广型——以农村实用技术推广为主的富民途径。“请进来”,为农民传授知识;“走出去”,为百姓送教上门。学校与家庭作坊、果园田头挂钩服务。

合作经营型——参与农村经济组织建设与服务的富民途径。以技术为纽带,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或直接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开展经济产业化服务。

创业引导型——引导、支持农民创业发家的富民途径。通过开展农民创业的宣传与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帮助农民了解创业信息,掌握创业本领,投身创业致富的大潮。

2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只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才能富裕农民。

通州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加以推进,成立了“通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统计、考核工作。

各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加强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加强与市内外劳务输入地和用工单位的联系、协作,坚持异地转移与本地转移并举,根据劳动就业市场的需求,积极实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增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

3着力推进农科教结合

农科教结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兴盛、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多年来,通州牢牢抓住“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这一载体,加大投入,注重示范,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教育培训为渠道、以科学技术为动力的基地建设模式,以农科教结合的示范基地为核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功能辐射网络。

通州利用职成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燎原基地等良好条件,采用联办、独办等多种办学形式,创建了20多个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开发、引进、推广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科技致富项目。通过引进试验、教育培训、提供信息、印发资料、现场示范、上门指导等途径,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使农民致富受益。目前,通州已建成3个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四、服务社区,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开展社区教育服务,是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的新的工作任务。通州以“提高市民素质,促进社区发展”为宗旨。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载体,建立、健全市、镇、村和社区职业教育网络,为更多的群众提供学习的机会、发展的空间。2001年,川港镇被列为省级乡镇社区教育实验区;2008年,通州建成了江苏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江苏电大通州学院建成了江苏省级社区培训学院,另外,川港、十总、三余3个镇通过了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验收。

社区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决定了社区教育必须全面服务于社区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最广大的民众,尊重民意,满足民需。通州社区教育实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社区教育培训服务的模式、方法和质量,在服务中完善功能,在服务中提升品质,在服务中彰显价值。

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社区居民创业致富能力

职业教育服务社区的长处就是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公益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为社区居民增添一技之长。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就业与创业的能力。通州创新培训方式,启用“职业培训大篷车”,将技术培训送进社区,做到了面对面、手把手,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通州还在社区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变“打工教育”为“创业教育”,培养社区居民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促进了全员创业氛围的形成,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

2开展在岗职工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

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服务于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技能的提升,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品质,不断增加职工的收入,是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通州各镇社区教育中心主动服务企业员工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十总镇社区教育中心以上市公司——东源电器为龙头。联合工业园区内其他企业,成立了东源职工学校,职工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企业职工的参培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

3开展休闲文化教育活动。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教育一大重要功能就是为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通州开展送戏、送电影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年均演出70多场,放映优秀影片360多场;“通州之夜”广场文艺活动成为群众文艺演出的品牌。各镇社区教育中心结合地方群众文化传统,举办知识讲座、文艺会演、作品展览等活动,有效地活跃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深受欢迎。近年,刘桥镇的楹联、风筝,石港镇的老年书画、京剧等群众特色文化项目还走上了央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猜你喜欢

通州校企社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浣溪沙·春日单车走通州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最有故事的通州楼市
通州过热的房市正在降温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