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地膜覆盖栽培及其配茬技术
2009-04-05李茂年王植清朱文革刘红久曹国松
李茂年 王植清 朱文革 刘红久 曹国松
莲藕地膜覆盖栽培及其配茬技术
李茂年 王植清 朱文革 刘红久 曹国松
近年来,蔡甸区在莲藕种植过程中,示范推广了莲藕地膜覆盖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地膜覆盖示范结果
①莲藕生育期缩短,结藕早 地膜藕开始膨大结藕比露地藕早8~12天,据2006年调查,武植二号品种露地藕全生育期104天,其中幼苗期42天,旺盛生长期33天,结藕期29天。地膜藕全生育期94天,幼苗期33天,旺盛生长期31天,结藕期30天。
②节水、防杂草 由于前期地膜覆盖采用浅水湿润管理,节约大量的灌溉水,节约了用水成本,地膜覆盖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也降低了人工除草的成本。
③采挖上市早、经济效益明显 作青荷藕采挖时,地膜藕和露地藕相比,上市早,价格高,效益明显。据2006年试验示范调查,地膜藕武植二号6月下旬采挖,平均667 m2产780 kg,产值2 808元。而露地藕7月中旬采挖,667 m2产740 kg,产值1 924元。地膜藕每667 m2增加地膜成本84元,人工成本150元,地膜覆盖增效益650元。
2 地膜藕主要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品种鄂莲一号或中熟品种武植二号、鄂莲五号,鄂莲一号比中熟品种提前10~15天成熟。
2.2 藕田的选择及底肥
土壤pH值5.5~7.5,耕层深30~35 cm,保水力强,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一般水稻田应进行冬炕,3月下旬进行耕整,每667 m2施腐熟人畜肥3 000 kg,整田前施入,进口硫酸钾复合肥50 kg、碳铵50 kg、磷肥50 kg,退水后,平田前施入,由于盖膜后不便追肥,底肥应施足,占整个施肥数量的80%。
2.3 规格作厢
作厢前进行深耕,做到泥活泥烂,开好“三沟”,即围沟、厢沟及腰沟。厢沟及腰沟不可过深,过深不利于藕鞭穿插生长。厢宽根据膜宽定,厢宽比膜宽少0.2 m,便于扎膜,一般为2 m的膜,1.8 m的厢面,厢面要求平整,厢面平整是地膜覆盖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厢面平整,有利于水位的管理增温,要求厢面平整如镜,泥面松软不硬,沟泥上厢不回流,。
2.4 排藕覆膜
3月下旬定植,选择睛天进行,将种藕叶芽朝上平整摆放泥中,叶芽及尾梢要略低于厢面,便于盖膜。每厢两行呈“∴”形排放,均匀分布定植。每667 m2栽400株,每厢栽2行,行距1 m,株距1.7 m,有效芽头400~500个,平均用种量400~450 kg。
地膜使用厚度0.004 mm超微膜,覆盖时轻轻把膜覆盖在厢面上,膜泥要紧贴,便于藕芽自行顶破地膜,膜的四周扎边入泥,利于保温。
2.5 破膜接苗
一般坚硬的藕芽可自行顶破地膜,如藕芽难以破膜,叶在膜内展开,需人工辅助破膜接苗,接苗后将洞口用泥及时封严,破膜揭苗要仔细,一般上午9点左右进行,一天一次,直到长出3~4片立叶为止。
2.6 水位管理
第3片立叶前保持厢沟有水,厢面湿润,不见明水,当厢面泥干时,可灌跑马水,随灌随排,寒潮时加深田间水位保温,第3片立叶后直至封行,保持厢面3 cm的薄层水。封行后,加深水位10 cm左右,利于叶面蒸腾作用,封行后,地膜失去增温效果,可将地膜揭除。莲藕开始膨大时,田间水位降至5 cm左右,利于结藕膨大,提高产量,藕田的水位管理也是地膜覆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2.7 追肥
追肥2次,揭膜时追第1次肥,每667 m2尿素40 kg,莲藕开始膨大时追第2次肥,每667 m2硫酸钾复合肥10 kg。
2.8 收获
为了及早上市,6月中下旬即可采收嫩藕,新藕极易失水,应及时采挖,及时销售,如不能及时销售,应洗净泥土,放入水中待售。
3 配茬栽培技术
由于地膜藕采收比较早,对后茬作物的栽培非常有利,现介绍3种配茬方法。
3.1 二茬藕
地膜藕6月中下旬采收,采收时,取大藕上市,留小藕移栽田间作为第2茬藕栽培,第2季为每667 m2用种量900株,有效芽头1 200个,并应及时加强水肥管理,11月后可采挖上市。
3.2 水芹
①茬口:9月上旬栽植水芹,11月至翌年2月采收,每667 m2可产水芹3 000 kg左右。②品种:品种选择无锡玉祁水芹,该品种纤维较少,香味较浓,品质好,产量高。③定植:采用排播,每667 m2种茎用量250 kg。④软化:水芹可直接采收上市,但软化后口味更好,有深水软化和深栽软化2种方法,软化期间要停止施肥。一般软化20天后可分批采收。
3.3 豆瓣菜
6~7月采收地膜藕,9月上旬豆瓣菜育苗,10月中旬定植,11月中旬搭盖小拱棚保温促生长,11月至翌年3月可分次采收,667 m2产量达5 000~6 000 kg。
李茂年,武汉市蔡甸区农科所,蔡甸高庙猫山井,430100
王植清,朱文革,刘红久,曹国松,蔡甸区农科所
200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