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探究空间 激发探究学习
2009-04-03王翼建
王翼建
数学学习的生命力是探究,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是探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拓展探究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一、在信息整理中激发探究学习
数学教学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就要求必须寻找可供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信息。有具体可联想性的,有模糊性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作出正确的判断,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作出相对科学的决策,学会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有效地表达和交流信息。教师要精心设计相关的信息内容,让学生在信息整理中进行探究学习。如“可能性”一课的教学。
师!刘翔参加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10m栏比赛获得冠军。
师:在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10m栏比赛。他会获得冠军吗?
生:可能会获得冠军。
生:因为他上届获得冠军,而且破了世界纪录。
生:可以会跑得比上届还快,再次打破纪录,获得冠军。
生:可能其他选手都摔倒了,刘翔获得冠军。
生:可能其他会怕上届冠军刘翔,突然退出比赛,刘翔获得冠军。
师: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我可以看出大家都希望冠军是刘翔
生:是!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
生:我不认真学习就不可能考100分。
生:我走路闭着眼睛可能会摔倒的。
生:万众瞩目的110米栏比赛,卫冕冠军刘翔在第1轮就因伤退赛,冠军不可能是他了。
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呈现给学生学习数学的信息,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而“可能性”这一课的学习。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刘翔在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10m栏比赛会出现的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通过数学信息的呈现,或多或少给学生留有学生探究选择的余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
二、在综合分析中激发探究学习
教师要通过探索背景的创设、探索程序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于一些问题,可以有着多种解决方法,为此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如教“元角分的认识”时。
师:教师节快到了,半帮同学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决定把自己攒的40个1角硬币都拿出来,拿着这么多硬币真不方便。半帮同学就去找什杂店的阿姨帮忙。阿姨说就这样吧。收了半帮同学的40个1角硬币,又给了他4张1元钱,半帮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半帮同学拿40个1角硬币换4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
生:将40个硬币一个一个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这样10个1角就是1元,4个10个1角就是4元,所以40个1角和4元是相等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请大家观察一下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1元和10角相等。
生:10个l角就是1元。
生:1元就是10个1角。
生: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选择哪一种方式,这样就是要求学生作出综合分析进行选择。根据新课程标的要求,提倡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设置方式并进行讨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选择分析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综合分析探究并解决问题。
三、在猜想估算中激发探究学习
猜想可以缩短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促使获得探索成功的机会,更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应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想、估算、验证、假设……养成良好的猜想习惯,发展学生的猜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问学生: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离球一米远,这条线需要多长呢?又问:如果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学生纷纷估计:1000米、10000米、100米……教师说:大家说的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短呢!同学们感到很惊讶。教师继续说:只要通过学习圆周长的计算后,我们就会很快算出的。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学生自己探索学习,问题理解就更加深刻,我们要为学生多提供探索的时空,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