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读”经典:让隐形的翅膀羽羽丰满(下)

2009-04-03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文字家长孩子

陈 琴

四、“素读”有量日日清

我给一个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订了一个整体的规划目标: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在实践中,我总结的经典“素读”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大经典,同并进;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

首先,根据年段选好读本。比如,为识字计,最好是以明清时期的蒙学读本开始,对识字有绝好的帮助,儿歌、童谣也可以渗透一些,相伴每天回家阅读童话故事,两个学年就可以解决基本的识字问题了。虽然有很多人拒绝明清之前的读本,我个人认为“三百千”和《声律启蒙》这样的书,文字非常美,内容也基本健康。我们来看看,明清时期的人用什么语言跟孩子说话的——

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辄净手……

十二个字,朗朗上口,把一个孩子晨起洗漱以及上厕所后该有的卫生习惯讲得这么具体而精炼。除了汉语,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的语言能有这样的功力?再看这样的文字——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春。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鳌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兩若金镛。

94个字一段,典雅的文字,妙曼的音律,集历史、地理、天文和伦理于一体,单从文字而言。这样的语言读多了,就不会让大量的汉字躺在字典里沉睡了。我们现在的字库在渐渐变小啊。语文课应该尽量为孩子们创造机会认识更多的汉字,而不仅仅是课本上那几个字。

现在英国留学的一个姓徐的女孩,三年级时我教了她们好几首小令《如梦令》之后,写出这样的词来:

常记天河北路,爸爸饮酒过度。醉眼闯红灯,却被警察捉住。呕吐,呕吐,引来野狗无数。

万般刚毅化为绕指柔,那个忙于生意的父亲,立誓从此酒不致醉。

好的文字是为孩子们喜欢的。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喜欢顺口溜似的句子,而明清的蒙学读本基本是这样的句子,前人善于以诗一样的语言跟孩子说话,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其二,每天要有一定的“素读”量。我这样来规划孩子们的“素读”量:每个孩子每天坚持背诵100字左右的文段,一学年除去节假日,每个孩子按在校日为180天计算,六年就可背诵十万多字的文章;而此外再引导孩子每天阅读5000字左右的文选,一学年就是90万字左右的阅读量,六年就是50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这还是最低的估算。我们的新课标规定小学生的最低阅读量是154万字,一二年级要求每个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5万字以上,可网上公布的数据显示,能达到这个要求的是少之又少,老师和学生依然难从高耗低效的语文困境中突围。而对记诵量就根本没有提。我们现在是对学英语的要求很明确,有准确的记诵量,母语却没有。

“素读”的作业要在校内完成。要巧妙地利用好零碎的时间,组织好有趣的形式,早读十分钟,下午十分钟,有时是语文课挪出五到十分钟,坚持五六年,奇迹就发生了。

早读很重要。在学校取消早读课之后,我依然坚持每天陪那些自愿到校早读的孩子一起读书。老师的引领很重要。我喜欢让孩子们以读书声开始每天的课程,我也喜欢让孩子们见到被我捧读的文字。

不要把“素读”作业留回家。现在的孩子在家开口读书的人很少,家长就更难监督了。我发现许多孩子不把“回家朗读课文”当一回事。凡是要背诵的文字还是在校内完成为好。一本书,坚持每天几行,一学期就背会了。化整为零,寒署不变,日有所诵,集腋成裘。

其三,利用班级的优势开展活泼的“素读”课,效果会更好。

现代课堂当然不能照搬古代的私垫授课方式,那种以教鞭威吓为手段的枯燥乏味的模式已经证明不可行。就笔者的授课经验而言。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对古代的经典训练课堂进行改良,效果显著。

1,诗词或以韵文为主的诵读内容,最好是采用集体分组巡回接力的形式。把诵读的内容和学生都分好组。学生的组号可以随时变换,交替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我都是以这种回环接力的形式让学生背熟的。比独个的诵读有趣。这种方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增添集体诵读的乐趣——

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②日月盈昃辰宿列张③寒来暑往秋收冬藏④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②金生丽水玉出昆冈③剑号巨阙珠称夜光④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三四遍回返复沓之后,就能背诵了。也可以采用递进式的推进法,我们称为顶针式,学生也很喜欢。比如:

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③龙师火帝鸟官人皇④鸟官人皇始制文字①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这样接力读,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始终处于一种比赛状态中,孩子们斗智斗勇。其乐无穷。他们不会觉得累。

2,角色朗读也是极好的办法。比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诗,如果按照一般的读法,学生会很烦闷,而且容易乱,前后会颠倒。如果是独个人自己练习背诵,过一段时间你又会忘记。但是,一开始就设置好人物角色,有的领背,有的和声,有的唱,就不一样了,不仅有趣,还不会错乱。

(男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女领)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齐:快板式)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男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男快板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男领)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女生深情地)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男生长叹式)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女:悄声地)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男:骤然高起)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女深情地)昨夜闲潭梦落花(男和: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男和:不还家)。

(齐、慢)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唱)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学生有了自己的角色台词,就再也不会忘词了。

3,短语式的三字或四字甚至五言诗都可以借助“节奏”或“和声”来增添吟诵的乐趣。学生会觉得很好玩,可以消除学生的疲惫感和倦怠心。对于诗词的解释可以设计“以诗解诗”的形式,学生一读就懂,一呼一应。兴趣盎然。

另外,每首诗将关键的一两句设计唱曲。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时常将即兴吟诵时的歌声用ppt中的“录制旁白”录下来,放给学生听,几遍就会了。而伴随着吟诵穿插的吟唱。这种读法确实好玩得很。来看——

长安遇冯著(领读)

韦应物(和声——韦应物)

(领)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和:哦,灞陵雨呀!)

(领)问客何为来?(和:何为来呀?)采山因买斧。(齐:噢,采山因买斧!)

(领)冥冥花正开,飚飚燕新乳。(和:花正开呀,燕新乳!)

(领)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和:唉,鬓丝生几缕?)

(齐唱: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唉,鬓丝生几缕?)

唱诗,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教李白的《将进酒》时,一开始。孩子们读的腔调完全是高昂兴奋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学生读时,豪气尽显,却领会不了“万古愁”的沉痛和愤懑。于是。设计了几句关键的唱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当学生听到这样沉郁低缓而激愤的曲调时,就开始反省刚才的读法。注意到诗中的几处关键的“反语”手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意境就顺带出来了。总觉得,诗,不需要讲得太透。但要了解大致的意境。

唱还是最好的记忆方式。比如。弘一法师的“长亭外,古道边……”很多人不记得全词。可是,借助歌唱就能继续回忆后面的词了。你记不住屈原的《橘颂》,就唱吧:“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吲难徙,更壹志兮……”多美的旋律,一唱三叹,油然流动。

不仅诗词类的文体可以吟唱,散文体的古文也可以读唱相和。时常想,许多歌剧里的唱词远不如我们的经典文论中的词句那么富于诗词的特质,可是,经乐曲的润色,就显出极强的韵律了。所以,香港很多小学都把《大学》的重要章节编成健身操或舞蹈曲目。深受学生喜欢。

总之。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要傻呆呆地坐着背。“素读”其实可以做到不俗也不闷。

4,贵在坚持,重在复习

“素读”经典目前还是游离在语文课门边的一门课程,因此,时间的利用是关键。我基本上是用零碎的时间,早上,课前,放学时十分钟,每天不断。现在基本是用早读时间。南方的日照时间长,冬天又不冷,还要等到八点二十才上课。取消了早读。我就跟家长们商量,让自愿到校早读的孩子八点准时回来,我每天在教室陪孩子们早读。他们读他们的。我读我的。各不相干。一天的课程在琅琅书声中开始,是非常有益的。天天坚持二十分钟,看起来很难背诵的一本书也被蚕食而尽了。《老子》说得好:“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开始的谨慎一直贯彻整个过程,才会有完满的功效。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仅凭一时的热忱是不可能持久的。

要战胜遗忘,也要下一番功夫。要经常带着学生复习已经背诵过的内容。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浓厚的复习课。比如可以将各种名句按照归类的形式串起来,就像经典歌曲大串唱一样,不停地来回唱。凡是要背诵大量的文字都不可能做到字正腔圆地朗诵,随口性的,玩耍性的,有口无心的,都没关系,你的目的是记住,而不是表演朗诵。比如将背诵过的诗篇中写“秋意”的诗句挑出来,按五言、七言搭配组合的方式来复习吟诵,不会觉得单调。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男生——《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女生——《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晓涧淙流急,秋山寒气深。(男生——《南安道中》朱熹)

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女生——《过广陵驿》萨都刺)

把这些内容做成简单的ppt课件,以镂空的方式呈现,方便学生复习。

5,巧用现代媒体,比如配音朗读制品。一些有声图书作品,在班级里播放,反复听读,效果也很好。

五、经典“素读”与课外的海量阅读齐步走

除了每日在校内的“素读”外,课后的阅读也很重要。每个学期,我们都集体阅读五本书,四本是浏览式读。读情节就可以了,其中一本是精读,得逐字逐句地读。精读的书我会动员家长参与,像上学期我们全班同读《三国演义》,很多家长真的是跟着孩子把这本书朗读过一遍的。要求读原著。特别差的那几个可以读简易版的。很多孩子一开始都说读得很吃力,到十几回之后就没什么阻碍了。有几个男生把这本书看了四遍,书中特不起眼的人物都记得他的来龙去脉。这也是“素读”的一种方式,把一本书读透。还可以选背其中精彩的片段。选择精读的读本最好是附带信息比较大的,古今议题比较多的。比如,《三国演义》的卷首词,很多孩子就很喜欢。

要帮助学生家长营造家庭的阅读氛围,建立家庭阅读制度。我其实最自豪的是能让全班的家长成为阅读的觉悟者。许多家长为此感激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说不是陈老师的力主,即便是像《论语》这样的典籍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揭开了。每个孩子被送到学校来时已经是半成品了。他们的背景知识不仅仅是智力上有差异,更重要的是非智力的习惯性差异,我们做老师的面对相对落后的孩子,只能尽力修正他们的差异。有时,教孩子时还得更费心力去教育那些不觉悟的家长,当家长重视了,跟教师的努力一致了,事情就好办多了。

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预设量。我规定中高年级每天阅读5000字以上的文章。设计阅读跟踪表,定时定量。每天坚持。要家长参与。新课标规定小学毕业的阅读量是一百五十多万字,然而,网上有统计数据,能达到这个量的是凤毛麟角。其实。只要规划好,这个量一个学期就能突破了。我现在的班级中,有一大半的孩子阅读了400多本书。令人高兴的是。有几个孩子的阅读品位已经非一般的同龄人可比,他们几乎鄙视简缩版或白话版的章回体小说。都是读原著。高年级每天阅读两万字左右是很轻松的事,一本《三国演义》两个星期就可以读完了。这种半文言性质的阅读对孩子一生都很有益。经过文言熏陶和没有读过文言的人,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小学生,经过文言训练的孩子,运用文字的能力会自如从容,文字的美感会不经意间流露。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这样的话,孔子说得更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有的下品都可以通过读书来修正。我经常跟家长说:“文字是神奇的药!可以医治我们的愚顽之性。”要想获得神奇的药性,当然先要把“药”吃进去。

猜你喜欢

文字家长孩子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家长错了
梦中的文字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