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教学艺术,开启识字之门

2009-04-03王雅丽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形声字字形识字

王雅丽

在我国语文课程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把识字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研究在小学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研究识字教学的艺术,寻找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多认少写”的新理念。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最低限认字1600个。比原大纲规定识字1250个提高28%。而写字800个,比原大纲规定识字1250个减少36%。新课标的变化一是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不同,主要表现在识字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二是体现了认、读、写、用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使学生尽早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可见新课标也充分强调了识字的重要性。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汉字结构的艺术性与独特性要求在小学识字教学中采取正确的方法,教会学生既认识字又能掌握独立学习识字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识字方法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之间的关系。然而,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极不协调。一方面,儿童观察力不强,直觉具有笼统性,对客观物体的大体轮廓直觉占优势,空间方位直觉能力不强,未形成精确的分析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汉字这种特殊的方块符号数量多、结构复杂、笔画杂乱、类似性大、差异性小,这无疑增加了儿童识字的难度。再加上,过去对汉字一直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人们把汉字当作无理性符号,教学上也基本采用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求学生重复性抄写,学生感到识字很枯燥乏味,压抑了儿童的发展,甚至扼杀了儿童的禀赋和才能,使儿童对识字产生厌烦情绪。

事实上,汉字虽然形态各异,数量繁多,但汉字的造字原理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汉字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一定的部件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构件法则为背景。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人们可以从多种信息联想渠道解释字的内涵和外延。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个动人的故事,表达着某种认知信息、联想逻辑,记录着一定的发展轨迹。汉字教学若能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直观分析,运用联想等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教会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形分析综合,就能把识字的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识字教学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充分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具体想象的特点。发挥无意注意的暗示作用,扬长避短,可以使儿章心理发展与汉字特点间的矛盾迎刃而解。汉字再也不会被当做一种难读、难写、难记的符号,而是一种拼形的、表意的、启迪人智慧的“魔方”。那么,要让识字教学变得如此神奇,就要讲究一些教学艺术。

首先,要诱发儿童识字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迫切的求知欲望,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

有个同学曾问“‘笑字为什么是竹字头呢”,若单就这一个字讲,很不容易讲清楚,教师可选择“风中的竹林”一类的录像片,让学生一边观察风中的竹子,一边讲笑话给他们听,引逗他们尽情地笑。学生很快就把风中的竹子与他们的笑态联系起来,悟出了“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李阳冰)。“笑”字带竹字头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样,抽象的文字符号变得生动可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以用猜字谜、编儿歌、加一加、减一减等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如引导学生独自或者和同学合作创编字谜。让大家猜字:“一口锅,炒豆豆,一颗里头,两颗外头”;编儿歌:“禾苗种在水田中”“小口回家大口关”:加减法识字:“土+皮=()”“木+寸=()”“村-木+()=时”。还可以把汉字的部件编成字谜让学生猜,如“一字五部件,亡口月贝凡,败者猜不着。胜者可占先”。谜底是输赢的“赢”字。教师提出字谜谜面后。重点指出这个字的五部件,并写在黑板上,增加学生对这五个部件的感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将五个部件进行组合,终于猜中了,从而加深对字的整体感知。

由于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一接触谜面,就想刨根问底,因此,字谜对儿童有着强烈的诱发效应,当谜底揭开后,又立即产生震惊效应,对以后的教学还有同步效应。特别是儿童为了解谜。经过冥思苦想豁然而得,对这样的字是不会遗忘的,甚至牢记终生。这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高效识字,一定会引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

其次,要启迪儿童的创造思维

识字教学的实践证明:启迪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识字过程中时时闪烁,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保证识字质量。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利用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儿童的思维是形象而活跃的,在识字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结合字形。联系字义,发挥想象,自己想出最好的方法识记字形,掌握字义。

“晓、烧、绕、浇、挠”这一组以“尧”为基本字的形声字,字形较难区分。这个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形声字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一首歌谣:“尧帝尧帝开国早。他的儿孙真奇妙。见日晓。遇火烧,抓住丝线绕两绕,水儿一到把地浇。老师指出小毛病。举起手儿把头挠。”儿童看到由于自己的努力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一种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进而成为推动继续学习的动力,主动创造的精神和智力也从中得到了发展。

有个学生曾经问过“为什么‘这是走之底”。走之底原本是个会意字。表示人在道路上行走。大凡表示行走的字都带走之底,如“追、逃、迁、过、送”。而“这”字本义为“迎”,自然与行走有关,所以是走之底。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使他们更感到汉字的奥妙无穷,也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以发展。

再次,要培养儿童的独立识字能力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于教。”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会学生认字,还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识字能力是指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从而能够不依靠教师独立识字。即有自学汉字的能力。学生有了

识字能力,就能主动地去识字,去阅读。而通过自己动脑学会的字。印象深刻,容易巩固。这样。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就会迅速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汉字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汉字虽然千姿百态,数千个字就有数千个形象,但是根据汉字“六书”的造字规律,把识字的规律性知识和方法尽早尽快地教给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和识字数量,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如教学“品”“森”“晶”这类品字形结构的字时,教师除了让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由几个相同部分组成外,还应注意揭示出字理规律,即有一个单字重复出现几次组成的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汉语中的“三”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品”和“森”分别由三个“口”和三个“木”组成,“品”就表示嘴(口)品尝了很多次。“森”即表示许多树木的意思。在揭示字理规律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给学生讲解一些汉字知识,尽量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如讲“晶”字时,让学生懂得“晶”是由三个“日”组成,但却并不表示有很多太阳或日光很强,而是表示有很多星星,因为现在的“晶”字就是古文“星”字的上半部。由于教者注意揭示品字形结构的字的结构原理,因而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在遇到“鑫”“磊”之类的字时,就能举一反三。自觉形成一种识、记品字形汉字的能力。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密切关联,可谓“寓意于形,构形有据,据形明理。形理相通”,因此“知理有助识形”。汉字中的象形字、指事字这类独体字,往往是组成会意字、形声字的偏旁部首和基本部件。首先要学好这些独体字,掌握汉字符号与字义间的联系,然后就可以很容易学习会意字、形声字。以学习形声字为例,教师讲清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的特点。学生自己就可以“望文生义”。如“示”,象形字,本义是侍奉天地的鬼神活动,以它为义符组成的形声字必定与神事有关。学生可列举出“神、札、祖、祸、福”等等。“首~页”在篆文里是形近义同字,都表示“头”。因此学生可以推知以“页”为偏旁的合体字,必定与“头”的意义有关,典型的如“颇”头不正,“硕”头大,“烦”头疼,还有“顶(颠)、领、颈、项”。“戈”是古代的兵器,带“戈”的字自然与征战有关,如“战、伐、戍、戮、戳”。

另外,还要有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偏旁在不同部位的变形,如“手”可变为“扌”“文”“又”“爫”,学生看到“打”“牧”取”“采”这些字就可以利用字理规律解析它们的形义及形义关系,为独立识字创造了条件。当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字理解释字义,不能妄加推断。

猜你喜欢

形声字字形识字
形声字太调皮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画说汉字——摆(bai)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添一笔变个字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
我们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