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之构建
2009-04-02闵华姚军梁盛朱国兵邓玲姣李青松
闵 华 姚 军 梁 盛 朱国兵 邓玲姣 李青松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验实训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改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文章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工学结合;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直接体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学生在企业中学习、实践,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逐步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邀请相关企业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建立了校企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校外长期从事相关职业技术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以及校内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共同研究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等。根据培养目标,确立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进一步明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进行课程设置。
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训教学体系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训课掌握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植物组培快繁技术、发酵产品生产技术等,学会经营与管理企业。因此,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环节尽量安排在生产、经营、管理的第一线,以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近几年,我校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目前,教学活动总时数为291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200学时、实践性教学活动1710学时,实践性教学时数占教学活动总时数的58.76%。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图1)内容包括:(1)基础技能训练。专业基础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基的配制、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通过实验课完成。(2)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如外植体灭菌与接种、植物茎尖脱毒培养、试管苗诱导生根、试管苗移栽技术、微生物纯种分离技术、菌种移接、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制备等,通过专业实训课完成。(3)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在各单项实践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对各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结合生产、科研安排综合实训内容,如香蕉、蝴蝶兰的脱毒与工厂化试管苗快繁培养、平菇栽培与管理等。(4)顶岗实习。如掌握植物组培快繁技术、食用菌生产主要技术环节,掌握发酵产品生产技术等,熟练参与植物组培苗生产与经营、食用菌生产与加工、发酵产品生产与经营的主要工作过程。这一环节通过学生最后一个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完成。(5)工种培训考核。组织学生参加植物组织培养工、菌类园艺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把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凡取得一个职业工种证书的,给予奖励学分3分,要求学生毕业前完成。(6)毕业论文。成立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要求毕业前完成。
学生1~4学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理论、实践学习,实践技能培训包括基础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第4学期开始在校内实训基地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综合实训。第5学期开学初到企业生产实习1个月,强化学生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部分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完成毕业论文。10~11月份学生回校学习,主要学习企业需要的知识技能,第5学期的最后2个月、寒假和整个第6学期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强化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及综合职业素质。同时,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以工助学,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校内实训侧重于专业基础、单项技能训练,而校外实训则侧重于专业综合技能培养,二者互为补充,既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实训基地建设成本。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对生物基础实验室、生物类专业实训室重新装修并添置了不少仪器设备,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可用于该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数量(800元以上)共610件,总价值237万元,实验开出率达100%。生物类基础实验室2005年8月通过了广西教育厅基础实验室合格评估。现有生物技术实训基地、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主干课程《植物细胞工程》、《发酵工艺学》、《食用菌栽培》均有实力雄厚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中生物技术实训基地、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被批准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是“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重要场所。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通过签定合作办学协议,与企业共建了1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桂林莱茵生物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南宁鸿淇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良风江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等。这些实训基地实力雄厚,为学生顶岗实习及青年教师实践创造了条件。学院每年都会派遣学生、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不少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企业选中留用。学院还聘请桂林莱茵生物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横县云表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南宁鸿淇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26位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生实训指导、评分及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在利用企业实践优势的同时,也利用学校教师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与企业一起进行产品研发,开展技术服务。如广西南宁鸿淇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聘请本专业教师做企业顾问,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使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通过到实训基地锻炼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生产、管理第一线,有利于获取最新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将这些新知识应用于教学,既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更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教学空闲时间,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锻炼,参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在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如教师到广西南宁鸿淇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良风江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等实训基地参与实践,与技术人员交流,身体力行参与到生产、管理第一线,从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通过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专业办学水平,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后能较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企业通过实训基地也可以物色到合适的员工。可以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熊芊,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结合”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2]廖晓明.浅谈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意义[J],陕西教育,2008,(2).
[3]连纯华,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评论,2007,(3).
作者简介:
闵华(1969—),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微生物、食用菌教学与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