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化多维度导入高职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浅说

2009-04-02张晓青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英美文化导入方法维度

摘要:目前,外语教学者和研究者对高职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教学中需导入英美文化知识已达成共识。但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导入方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从词汇文化、句法结构、语篇分析三个维度分析了在高职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导入英美文化的重要性,并对泛读课堂教学中英美文化导入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比法、阐释法、情境法和设疑法等四种可行的导入法。

关键词:英美文化;维度;泛读教学;导入方法

泛读教学中导入英美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较早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将作者编码的语言文字进行解码的过程。确切地说,阅读理解是语言知识和人脑中的各种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职英语专业的泛读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让学生拓宽知识,了解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课程。高职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过硬的语言应用能力、较广泛的跨文化知识、较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外贸实务、教学、管理和涉外文秘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虽具有一定的词汇量,但对以英美国家为主的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作者意图理解到什么程度,不仅取决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学生对文章社会文化背景了解的多少。因此,在设计泛读课程的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素质的培养。

泛读教学中英美文化知识的多维度导入

维度一:词汇文化词汇文化是指附加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包括内涵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等与本民族有关的意义。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威尔金斯(Wilkins)于1972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意思,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可见,词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主要文化之一。在泛读教学中,词汇文化的摄入是阅读教学的最基础阶段。由于词汇文化差异,学习者会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发生文化干扰,达不到有效阅读目的。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从一开始就不能孤立地学习词语,要把词汇放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学习和使用。

维度二:句法结构由于不同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表达方式也会因文化而异。(1)在对于主语的选择上,英语常常出人意料地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的词语。如:Astonishment deprived me of my power of speech.中文的翻译则为: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又如,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中文译为:这位曾使全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自己却饱受辛酸。(2)英语的句子结构有着由复杂向简单方向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在能用单词的不用短语,能用短语和复合词的不用从句。如:He stood in a hotel lobby in San Francisco,not two miles from the soon-to-be-opened tunnel.复合形容词soon-to-be-opened替代了一个定语从句。如用定语从句,全句可改写为He stood in a hotel lobby in San Francisco,not two miles from the tunnel that was to be opened soon.(3)西方人在说明一件事情时,习惯于开门见山,将主要意图先表达出来,然后再补进其他诸如原因或例子等次要信息。如:I dont think that this criticism is well conceived,for he doesnt seem enthusiastic about the suggestion.

维度三: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是图式理论。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近年来,现代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和阅读研究方面,并对研究外语阅读教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语言学家韩礼德(Holliday)认为,语篇功能在分析和理解篇章时起着重要作用。罗森布拉特(Rosenblatt)提出,阅读理解有四个层次,即字面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推论性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估价性理解(evaluative comprehension)和欣赏性理解(appreciative comprehension)。传统的阅读教学只能达到对语言的表层理解,不能把握语篇的深层语义结构。想要弥补传统阅读的不足,将语篇分析导入阅读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语篇分析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对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注重语言功能,还涉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此外,语篇分析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学生对语篇的敏感性。在语篇分析教学中,还要处理好语篇分析与基础语言知识教学的关系,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言知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上进行语篇分析,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英美文化导入泛读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具体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泛读课程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中多维度导入英美文化知识的需要,可以采用对比法、阐释法、情境法、设疑法等具体教学方法。

(一)对比法

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所学语言文化和母语语言文化的异同,排除母语对外语学习带来的负效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语言知识学习新语言。在运用对比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中西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差异的原因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既能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能加深对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的理解。

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语言上的差异和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是他们掌握所学语言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最大障碍。而相对于文化共性来说,不同文化间存在着的差异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应坚持对比的原则,深刻提示隐藏于语言和非语言形式与意义之外的文化内涵,将英语与汉语文化的某些差异进行导入,使学生能更好地实现有效阅读的目标。

在英汉语言中存在不少“虚假对应”的表达,即英汉语言中有一些表达看似相同,实则涵义差别很大。这种“貌合神离”的表达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对比法是克服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一些表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的英汉表达,让他们找出这些表达的异同,从而对英汉文化差异,特别是习语、忌讳语、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一些短语如“lip-service”(口头支票)、“pull a long face”(拉长了脸)意思较为明确,中文里也有类似的说法。但“apple in sbs eyes”(某人的掌上明珠)、“Civil tongue”(口才好)、“elbow sb out”(赶某人出去)、“neck-pain”(最痛的伤)、“eat ones heart”(感到难过)这样一些词,他们却不能准确理解,并常常发生错误。在得到相关的文化背景方面的解释后,大家会对这些习语产生较大的兴趣,在以后的实践中,他们就会主动收集一些习语。

(二)阐释法

这是泛读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阐释法,顾名思义,即教师对教材中容易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点”(相对“语言点”而言),尤其是那些含有文化意义的词语直接加以解释。如在教材中出现的flower children指的是美国街头的佩花嬉皮士,soft money指的是非法政治选金,都是西方文化所特有的。French leave表面意义是“法国人的离开”,而真正含义却是“不辞而别”,短语本身反映了英国人对法国人不注意礼仪的反感。《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这篇文章描述了一群流落纽约街头的妇女形象及其生活,她们性情古怪,不好交际,几乎把自己封闭起来。文章本身并不难,但当问及课文的内涵——作者为什么说这群妇女“down but not out”(潦而不倒),学生大都回答不上来,原因在于学生对美国文化及美国人的价值取向了解甚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加以解释,即作者是怀着欣赏的态度来写这篇文章的,因为在他看来她们是一群具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具有“享受自由,不受社会约束”的性格特征,而独立和自由正是美国人性格的写照。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的疑惑和误会消除了,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美国文化也有所了解。

又如《泛读教程》第一册有一篇名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的文章,是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 motivates you?Being praised for doing a good?Money?Recognition?Awards publicly given?”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经历对这个问题畅所欲言,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需要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从而向学生解释Hierarchy of Needs的含义:Hierarchy of needs is that each need level must be generally satisfied before the person attempts to fill those needs on the next level.通过对“需要层次”进行概念阐释而导入文化内涵。

(三)情境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教师要从语言表达的功能和意念出发,在呈现新材料之前,创设与之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语言材料传递的信息,深刻领悟语言材料的交际功能。教师在情境导入上要注意设置与文化背景相关的语言情境,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情境中去,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例如,《泛读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课文《University Student Life》,教师可以假设几个表演场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改编和表演。这样,学生不仅亲身体会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也能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情境导入可直观生动地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增强语言交际能力。

(四)设疑法

背景问题设疑指教师在教授新的语言材料时,根据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情况设置疑问。例如,《泛读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Musics History May Show a Path to Future Peace》,笔者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根据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情况精心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Music is quite popular with students.What do you usually look for when you listen to music?(2)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music in daily life?(3)Young people today know a great deal about pop music and pop singer,but relatively they know less about classical music,Chinese or Western.How do you account for this?(4)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peace?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与探讨这些问题,对文章的主题有大致的了解。通过难易适中的思考题导入新课,既可涵盖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传达新的文化信息,又可以引起他们对文章的兴趣,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内容。

以英美国家为主的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导入是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方法与途径不胜枚举。本文在此所做的探讨是微乎其微的,旨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外语界同行的注意和兴趣,共同把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教学进行得更为完整、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守仁.新编英语泛读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秦乐娱.英语阅读策略[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崔雅丽.英语阅读效率的非语言制约因素及克服对策[J].英语学习,2000,(9).

[5]端木义万.新编美英报刊阅读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张晓青(1981—),女,硕士,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师,主要从事外语教育理论、教学法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英美文化导入方法维度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美文化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浅析英文电影在传播英美文化上的作用
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
英美文化大学英语拓展课改革综述
改进数学导入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