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2009-04-02何世峰
摘要: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因素。在课堂教学层面制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原因主要有备课模式化、讲课程式化、不重视课后反思、科研意识不强等等。因此,青年教师要注重教育理论学习,加强教学训练,开展教学竞赛,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问题的提出
教学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和任务,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急剧增加,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他们不仅是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希望,也是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骨干力量。但从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因此,探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与有效措施,就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2004~2007年在一所高职院校(该校是2004年由三所省级重点中专学校合并升格建成的)任教的青年教师,共6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的24人,本科(师范类)学历的5人,本科(非师范类)学历的32人。这些教师上岗前均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了高校教师任职资格。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质量、可持续性、最终价值取向必然受到内因(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教育观等)、外因(社会环境、教育教学环境等)的双重影响。笔者撇开外因,仅从课堂教学层面,通过访谈、听课与查阅相关教学资料的方式,对制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与分析
备课模式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六成以上的青年教师在备课时只重视教材的钻研与教法的设计,有一半以上的青年教师忽视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和学习潜能。这个结果引起笔者的深思,教师备课的着眼点究竟是什么?备课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处理教材、设计教法、书写教案,还是研究学生?造成备课模式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年教师尽管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但他们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知之甚少,备课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着眼点是教材,关注的是教法设计。这种备课方式立足于教材本位、教师本位、知识本位,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进行设计的,教师是教学主体,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学生却是被动的。
讲课程式化笔者在访谈和听课过程中发现,近八成的青年教师上课关注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与重点难点的突破。他们讲课时,依据教材,按照教案程式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学生课后的反映是“书本上我能看懂的教师讲,看不懂的教师也不讲,结果还是不懂”,“我觉得很容易的问题,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我觉得难懂的问题,教师却一带而过了事”。这种程式化的讲课就是一味依赖教学预案,没有为学生着想。比如讲一个概念,不能仅把定义在黑板上照抄一遍了事,而要讲如何去理解、体会,从正面、反面、侧面展开讲解,指出应如何正确理解,提醒理解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指出与相关概念的差别及联系等等,而这些书本上未必都有,但却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这样,学生听一堂课,既可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可学到思考的方法,提高能力。
不重视课后反思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六成以上的青年教师在课后没有对教学情况作记录的习惯,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也懒得记录,这主要是对教学反思的意义理解不足。没有反思的行动是近乎本能的,没有反思的行动在时间的长河里只会无限地重复而无法超越自我,自然也就谈不上教师的专业成长了。顾泠沅教授提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有如下关系:
从以上图示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中的卓越代表——专家级教师在与初入职教师的对比中,最明显的成长就是案例知识与策略知识的成长,尤其是策略知识的飞跃,这有赖于教师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和事后的积极反思。其实,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教师教学的宝贵财富,是进行教学反思的最好对象。
科研意识不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61名青年教师中,只有2人主持过院级课题,6人参与过课题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该校是由3所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教师的学历、职称偏低,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未能形成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学校科研氛围不浓;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对高职院校开展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不高。事实上,早在1809年,威廉·洪堡就提出了“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性”原则,主张在一种“批判性、创造性的复杂思维活动”中,使教学与科研形成“一种连续发展的统一体”。
思考与建议
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思考的产物,是对教育现象及其矛盾运动进行能动地反映所形成的具有层次性的、可以指导教育实践的观念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教育理论来源于个体的经验积累与已有的理论体系两个层面,具体的能力发展模式是:学习借鉴、经验积累→感知内化、形成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再积累→……。因此,青年教师既要关注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又要认真学习已有的教育理论,并将自己习得的理论与自己在大量经验积累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体会进行整合,达到有效指导教学工作的目的。
加强教学训练新进学校的青年教师,除了要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岗前培训之外,学校应以“传、帮、带”为教学训练方式,以微格教学、教学理论前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技巧、教学观摩与研讨等为教学训练内容,对其进行周期为一学年的教学训练。其间,每位受训的青年教师都要接受2~3次微格教学诊断,并系统参加教学讲座与教学研讨,这样的教学训练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开展教学竞赛广大青年教师的事业心与上进心都很强,希望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以期获得领导和同行的认可与称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正好可以为其提供一个打擂比武、展示风采的机会。通过竞赛,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风教态、教学责任心、教案设计与编写能力、对所教课程内容的理解与熟悉程度、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与技巧、语言表达、图示板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教学特色等等,同时,青年教师在竞赛前、中、后还可以得到专家与教授的精心点拨和评议,这些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科研活动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青年教师应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主动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一是要与毕业院校的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或学术讨论班,及时掌握教育科技领域的前沿知识,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二是要经常与同事协作磋商,与专家合作交流,在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中自觉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赫尔曼·勒尔斯,经典的大学理念:洪堡构想的大学观念的起源及其意义[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0,(3)。
[3]宋光辉,加强教学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作者简介:
何世峰(1965—),男,安徽庐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与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