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培养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2009-04-02周灵丹
摘要:高职院校应从青年教师的现状出发,走出师资培养的误区,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保证新世纪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青年教师;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世界各国都把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中坚力量,其培养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和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高职教育提升内涵,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师资不足与教师素质不高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随着大批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生进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扩大,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学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思维活跃、特点鲜明、可塑性强、精力充沛,知识结构更新快,热情高,勇于探索,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在青年教师队伍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并制约着青年教师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足够的爱岗敬业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增强了竞争意识,强化了效益意识,但相比之下,青年教师的工资相对较低、待遇较差、工作又重。而青年教师正是高消费的群体,需要成立家庭、抚养子女等,现在很多高校都把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推向市场,更进一步加重了青年教师的负担。面对校外企业单位的丰厚报酬与优厚待遇,教师的职业信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青年教师会产生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另谋高就或者把时间、精力过多地投入第二职业,不能安心于教育事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这势必会影响到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
教学效果欠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了解学生少,因此,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组织乏力。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缺乏系统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基础训练,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化师范教学技能培训,毕业后未经过严格的职前培训便直接走上教师岗位,承担教学任务,所以对教学规律知之甚少。
实践能力薄弱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缺乏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与必需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与高职院校所需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相距甚远。
科研能力有限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青年教师本身比较年轻,科研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础;二是学校在政策上没有对青年教师倾斜,青年教师很难争取到较高级别和较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在院校的科研经费分配中,老教师在科研立项申请中占主导地位,这大大影响了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误区
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忽略思想道德的培养许多高职院校在制定选拔青年教师骨干与学术带头人、评先进、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申报基金、出国选拔等关系青年教师切身利益政策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历层次、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刊物的等级、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等指标,而将学生的认可度、个人的工作态度、思想表现只作为一种形式上的参考,客观上对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形成了误导。青年教师多把学历、职称与资历放到首位,而不重视自身的思想品行修养,在言行上表现出双重人格,因此,学生对教师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注重传统课堂教学,忽略高职教育方法的培养传统的以教师与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模式在青年教师培养中仍得到广泛应用,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或任务模块为载体的教学组织模式,重视学生专业学习环境、社会实践环境与职业工作环境的协调配合,强调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具体性与实践教学的直接性、实用性的紧密结合,将教学过程的现场感、真实性、职业性作为检验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合理性的关键因素。这才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精髓所在。
注重学历层次的提高,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根本,高职教育需要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但高学历并非一定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学历高不等于能力强,高学历与专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相背离的现象并不罕见,硕士生、博士生在专业实践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上不如高职生的情况也并不奇怪。高职教育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行业企业技术、工艺和方法,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的专业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才真正是高职院校需要的“稀缺资源”。
注重校本培养、忽略外联培养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由于对教学常规工作不熟悉,高职院校一般会安排一名资深老教师与其“结对子”,也就是俗称的“传、帮、带”,这是一条能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学科队伍、适应教育教学与科研实践工作的有效途径。但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至关重要,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所教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与本专业领域内的某些传统及高新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技能。否则,就不能及时跟上社会的发展,就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注重个体培养,忽略整体提高一般高职院校会为青年教师中的拔尖人才创造条件,重点培养,使其成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为院校带来积极的影响。这种培养方式成本低且效果明显,但青年骨干教师只是整个教师队伍的一部分,虽然每一学科都需要带头人,但更需要发挥整体的作用,因此,要使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后劲,必须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措施
制定青年教师培养的整体规划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是一项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根据各自的规模与师资结构的特点,制定与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相适应的青年教师培养的整体规划。同一教师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教师在同一时期也有不同的培养需求,因此,要整体规划,着眼发展,突出计划性,既有近期目标,又有远景规划,分类梯级培养,分阶段实施,确保各项培训活动具有科学性、计划性与针对性。
注重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由于资历浅,经验少,在工作、生活、学习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现实生活与自身理想的差距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给与其更多的人文关怀,减少阻碍其工作发展的后顾之忧,激发其努力工作的热情,积极地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和谐环境,稳定青年教师队伍。
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由于从业时间短,师德建设方面是其薄弱环节,因此,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师德的培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的实践过程,不断净化师魂,塑造师德,将高尚的师德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提升自身育人的影响力。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青年教师精力旺盛,竞争意识强,学校应因势利导,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优秀青年,应打破长期以来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在职称评定、职务选拔、争先创优等方面实现政策倾斜,破格晋升、择优提拔、优绩优酬。同时,应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和教学、科研奖励基金,满足全体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多渠道创设竞争载体,为青年教师提供施展才能、创造业绩的机会,如举办板书、教案、说课、课件制作、观摩教学、技能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比赛,使青年教师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发挥出更大的潜能。通过竞争激励机制,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仅仅依靠外部的督促,更能转化为青年教师内在的需求,促进青年教师的持续健康发展。
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教育。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要打破常规,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反思青年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但常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容易忽视。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定期的系统评价与反思。通过持续不断的反省、思考、探索,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学习他人的成功实践,使“反思性教学”的理念落实到高职院校每个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这样既可以增强全体青年教师的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及对专业的敏感性,又可以提高全体青年教师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持续发展与成长。我院为此专门开辟了“期望博客”,鼓励青年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抓好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当今世界,人类正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终身教育成为社会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知识视野,更新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知识素质与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多种形式的结合,除了鼓励青年教师以在职或脱产的方式进一步深造、提高学历层次之外,还应通过与企业、院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联合的方式对青年教师加以培养,可采用挂职锻炼、观摩教学、承担合作项目、访问工程师、开展技术服务、参与产品开发及企业管理等形式,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直接对接。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后备力量的储备,是高职院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更是21世纪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雷裕祯,试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的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2]李俊霖,姚秉华,浅谈青年教师实验技能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
[3]刘红委,高职院校高技能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08,(2)。
[4]张文来,浅谈青年教师培养[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5)。
[5]吴晓华,如何激励高校青年教师成长[J],文教资料,2008,(21)。
[6]蔡华军,吕斌,青年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8,(8)。
作者简介:
周灵丹(1982—),女,江苏海门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员,助教,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