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2009-03-30肖丽云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沟通教学内容

肖丽云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影响语文课堂有效性因素之一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生有效沟通,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教学内容;有效课堂;沟通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97-02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之一就是要看课堂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最后能否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师生如何有效地沟通,是有效课堂教学重要基础。

一、真诚面对,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教育是师生交往的过程,与学生交往就离不开沟通。如何与学生沟通,决定了教育教学能否成功。而每一次无效的沟通,都可能给教育教学带来困扰和阻碍。一般来说,进行有效沟通需要真诚信任。沟通是寻求理解、信任和共识的过程。

要想让沟通有效果,首先要主动让学生了解你的背景、想法、需求、资源和优势等,教师要考虑自己发出的信息如何使学生接受,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什么不仅要认真地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原因之一。在课堂上,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达到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其次尊重学生,让沟通从心开始,为双方坦诚相见、相互信任、达成共识打下基础。教师一定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读懂当代学生们的所恩、所想和学生们的实际需要。沟通过程中秉持的态度,如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喜欢对方、和对方站在同一立场、坦诚、率直、期望谅解等都是促进有效沟通的良好态度。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教师对学生以诚相待,持之以恒,“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学生一定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的。

二、克服障碍,是有效沟通的策略

沟通在课堂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沟通的本质性要求是沟通的有效性。要克服有效沟通的障碍,教师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选择最佳的信息沟通渠道,合理组织教学,并注重信息的反馈。

1.克服沟通的心理障碍。沟通心理,一方面是指教师的一般心境状态,另一方面是指师生双方相互接纳的状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我们遇到的学生问题,大多是由于学生心理不成熟而造成的。疏通学生的心理是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学生个体,运用生活幽默疏通学生心理,可以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克服沟通的障碍必须注意以下心理因素的作用。首先,要关注学生心理背景,科学地应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效应。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以便准确、及时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批判自己,纠正自己,这也是个内省的过程。其次。增强记忆是消除师生沟通障碍的有效心理措施。记忆水平商的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内容,接受起来也比较好。再次,重视班级的文化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课堂教学中人际沟通的积极背景。班级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班级文化的创建,要注重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不以善小而不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因而也是最美的教育。

2.提高沟通的表达能力。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首先讲话要有重点,使用语言文字时要简洁、明确,叙事说理要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富于逻辑性;措辞得当,通俗易懂,不要滥用词藻,不要讲空话、套话。其次要善用比喻,即使很复杂的问题,也可以用简单的比喻讲出来。其三可以借助手势语言和表情动作,以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对方容易接受。每个人沟通中的语词或体态语词的表达,都是在每个人的个性背景下作出的,是整个人格的反映,特别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感。

3.学会沟通的有效倾听。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是一种内涵。有效的倾听能增加师生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听”有两个要求,首先要给学生留出发表看法的时间,其次听话听音,也就是说,学生发言时不要打断,鼓励学生讲下去,教师做好准备,以便恰当时给以解答。在沟通过程中。如果不能够认真聆听,也就不能够“听话听音”,更无法机警、巧妙地回答学生的各种各样问题。

三、良好心态,是有效沟通的良药

沟通并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沟通不是人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沟通并不需要有专门的场所、专门的地点和专门的时间,只要有心,教师可以随时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沟通。

首先,要创造一个和谐有效的沟通机制。“心态平和,则正气存内。”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态问题,他们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此时,教师应该敞开心扉,随时欢迎学生们来交流。作为教师,应该洞悉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主动多与他们沟通,还可以把主动沟通作为一种机制加以贯彻执行,而不是等发现了问题再去沟通。当然与学生也可以采用一些实用小技巧:如亲笔写一封感谢便条,打个电话,有进步时立即表扬,还可以进行家访,对学生的生活和家庭表示关心,有时候还可以给学生送些小礼物等等。

其次,要以关心学生成长为沟通目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博士撰写过一本书——《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关心,是一种问候与帮助别人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有人说,学会了关心就等于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存。这话说得一点儿都不错,关心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对方能接受的情况下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并且争取不要令对方和自己处于尴尬的地步。对学生进行心态管理,学会关心他们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促使学生发挥积极性和潜能,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懂得他们的心,了解他们的需要。

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会使教师受益终生。

责任编辑星瞳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沟通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