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鲍菇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2009-03-27贾秀芬

农家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培养料出菇菌丝

贾秀芬

一、生长特性

1.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可广泛利用和吸收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及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且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旺盛,产量越高。

2.温度。杏鲍菇属中温品种,可耐高温28℃以上。最适发菌温度为22~24℃,高于30℃时菌丝生长不良,易出畸形菇。出菇温度为10~28℃,最适温度为16~22℃。

3.水分。杏鲍菇属耐旱品种,因出菇阶段不适宜往菇体上喷水,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配料时适宜的含水量为65%~70%,水分偏低则不易出菇。培养期不喷水子实体也能正常生长。出菇期子实体分化阶段空气湿度以90%左右为宜,低于85%时菇质量较好,适宜出口外销。

4.空气。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期较耐二氧化碳,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缩短发菌期,刺激原基分化和菌柄伸长,二氧化碳浓度在2.2%以下时,菌丝能正常生长。现蕾及出菇期需要新鲜的空气,一般二氧化碳浓度在0.02%以下为宜,此期需加强通风换气,通风不良,菌丝生长缓慢,原基分化延迟,菇蕾萎缩。

5.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现原基及子实体生长阶段有弱光即可正常生长,一般给予不大于300勒克斯的光照或散射光即可,光线的强弱对菇体无多大影响,但不宜阳光直射。

6.酸碱度。适宜菌丝生长的培养料pH值为4~8,最适值为6.5~7.5;出菇阶段最适pH值为5.5~6.5,小于4或大于8时不利于子实体生长;覆土材料最适pH值为5.5~6。

二、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杏鲍菇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60天,属中温偏低型菌类,利用自然条件栽培,于秋末冬初或春末夏初出菇较适宜。长江流域可安排9月至次年3月栽培,10月至次年5月出菇,于栽培期前60天进行菌种生产。其他地区可适当提前或延后安排生产。

2.培养料配方。①棉子壳85%,玉米混合粉14%,石灰1%;

②杂木屑75%,麸皮22%,白糖1%,碳酸钙1%;

③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77%,玉米混合粉20%,白糖1%,石膏粉1%,石灰1%。以上配方培养料含水量为65%~75%。

3,配料制袋。按比例称好配料,在拌料场将料翻拌均匀,加水并调节含水量为65%~75%、pH值为6.5~7.5,建堆发酵,中间翻堆3次。然后将培养料装入17×33×0.004厘米的聚乙烯折角袋内,每袋可装干料250~500克,湿料600~1000克。装满料后,袋口套上塑料颈圈,盖上海绵体塑盖,放人太空灭菌包内消毒灭菌4~5小时。或放人常压灭菌锅内,在蒸汽温度100℃条件下保持8~10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冷却至30℃以下时,用“四不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全开式打开袋口塑盖并接种,每750克瓶装的杏鲍菇栽培种可接料袋40~60袋。接种后将菌袋置清洁卫生的室内发菌培养,保持室内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每天通风1~2次,保持空气新鲜,大约30天菌丝可长满袋。

3.排菌袋出菇。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直立排放在出菇场地,打开袋口,拉直袋筒膜,筒口表面盖1层报纸,喷水保持报纸湿润,调控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温度15~20℃,加强通风换气,促使菇蕾分化伸展,形成正常子实体。杏鲍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13~15天。幼菇期菇体在袋内小气候中生长,当菇体在封闭的袋内向上生长距袋口2厘米时需去掉报纸,让菇体接受散射光向空间伸展,增加喷水,逐渐提高相对湿度达85%~90%,促使菇体不断长大,形成正常子实体。

猜你喜欢

培养料出菇菌丝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提高双孢菇成菇率三技巧
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协同致病菌
适量添加稻壳有利于灵芝菌丝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