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跟头”
2009-03-20蒋国平
蒋国平
“摔跟头”也叫“摔跤”,是生活中常见之现象。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要摔些跟头,尤其是孩提时代,不摔跟头恐怕就学不会走路。
人们常用“摔跟头”来比喻工作或人生道路上的失误或失败,这比喻还是较贴切的,不管什么“跟头”,或是影响前进的步伐,或是带来精神上的痛苦,更有人从此一蹶不振,或一命呜呼。近年来官场上此类人和事颇多,有位高权重的,有位不高但同样张扬胡作非为的。
人生之路漫长,要说一个“跟头”不“摔”,也不可能,另外,有些“跟头”也难免,乃至必要和有价值,比如为了改革,为了创新,就像孩童之摔跟头,是为了走得更快些。对这类“跟头”,不管是组织还是他人,不应耻笑和冷落,而应鼓励和扶持。有些因一时迷糊,摔得不重,则应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吸取教训,在日后的路上走得正些稳些。而对于那些为了一己之私利,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者,则不可姑息,其本人摔得起不来事小,关键是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很大损害,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很大损失。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干部队伍中那些“摔跟头”者,有些原来并不坏,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有的也是很能干和作出贡献的。有的在仕途上很顺,跑得很快,其原因有个人的努力,更有组织多年的培养,付出的心血,交的学费不在少数。一个“摔跟头”影响和伤害绝非一个人。因此,如何防止有权者“摔跟头”,是为政者更是有关部门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摔跟头”者越少,我们的干部队伍就越健康,越有战斗力,我们的事业就越兴旺发达。
现在不少地方建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基地,让“摔跟头”者现身说法,这种警示教育是个好形式,前车之鉴,对人心灵的震撼有时胜过讲大道理。不过,自律的作用是有限的,关键还要靠他律,要从制度和机制上下功夫,让有权者无从下手,想“摔”也摔不成。
(作者单位:中国监察杂志社)
责任编辑:张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