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9-03-18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23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王 朋

[摘要]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EKP的广泛应用,ERP课程教学质量影响着ERP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ER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ERP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23-0119-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RP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将ERP课程教学引入高校。不仅是解决社会上ERP人才匮乏的一个良好途径,也是高校教育面向市场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一种举措。当前,ERP教学内容和模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应找出ER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高校财经类专业适应市场需求的ERP课程教学新模式。

一、ER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目前ERP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被割裂而破坏了其系统性。如有许多高校在选用ERP软件时过分强调财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或者按照专业把ERP软件的子系统割裂开来,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会计电算化或沙盘就是ERP的全部内容,破坏了ERP系统的整体性。使学生以偏概全。很难对ERP有全面的理解。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各子系统间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各系统协调工作。才能体现出ERP的优越性。然而,目前的教学状况让学生对ERP缺乏系统性了解。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ERP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且ERP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学内容多元化,业务流程和软件功能复杂化,而ERP教学如果仍采用传统的理论讲述和单调的软件演示,可能使学生无法明白其中的道理,无法体会到ERP在企业运营中所发挥的作用。即使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案例教学法,也很难满足ERP的教学要求。因为真实的市场环境是千变万化的,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会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ERP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调整,但这样的经验是无法复制的。他人的经验只能给人启迪,不能代替管理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相对较差。

3,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ERP师资问题是目前高校ERP教育的主要难题。ERP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涵盖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系统管理技能。而目前从事ERP教学的教师大多都是从相关专业转行过来的,他们在教学中更偏重或强调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部分教师虽然自学或进修了该专业。但也苦于缺乏实施ERP的实践经验。真正的ERP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影响了ERP课程的教学质量,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效率不高。

4,缺乏高质量的配套教材和教学软件

ERP课程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教材,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教材是由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这些教材大多以实验操作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系统地掌握并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给ERP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统一编写科学规范的适合高校ERP教学的教材成为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此外,现在使用的ERP软件基本上和企业实际操作的软件一样,只不过做了一些限制而已,这套实验软件较少考虑到教学的特点,但课堂毕竟与企业还有差距,在课堂上难以虚拟企业的实际情况,也难以获得企业真实的生产数据。实验结果的可验证性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ERP课程教学应以强化应用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素质培养为重要内容。创建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基于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理解的。建构主义要求教师和学生要转变原有的灌输式学习方法,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思想,使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主动权,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主动的建构活动。案例教学是当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它使理论灌输课堂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互动课堂,然而要学生学好ERP课程,仅仅有案例讨论还远远不够。必须将静态的案例变成动态的模拟。根据建构主义的思想和ERP课程教学的特点。ERP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构建一个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下,开展体验式学习,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实验或实践教学中实现学生对企业ERP实施过程的直观感受和理论知识的迁移。

如在ERP课程中引入“ERP沙盘对抗模拟训练”。这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体验式实验教学方式。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和仿真的企业环境,学生承担不同的企业角色,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并实施。“ERP沙盘对抗模拟训练”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展示企业流程的操作,结合职位扮演、运营模拟、教师点评,将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生产制造、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全部展现在沙盘上,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体验、学习复杂而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从而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高管理素质。

2,优化教学资源

(1)配备优质的ERP教材。一本优质的ERP教材应该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使学生在掌握ERP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加深对ERP软件的认识,学会最基本的操作;二是通过操作的学习和角色的模拟,学生能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单独完成自己的任务,成功实施ERP。同时ERP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决定ERP教材建设必须要由信息系统方面的专家和管理精英及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统一编写,通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加以促进,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教材选择的随意性,从而规范教学内容。

(2)选择优质的ERP教学软件。教学软件的选择,一方面可以采用商业软件建立ERP实验中心。如“用友ERP实验中心”,由软件供应商为ERP教学提供案例支持,但是必须在ERP系统中建立适合教学需要的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校企联合开发ERP教学软件,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有规范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优良的教学条件,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开发的软件更具有通用性。更能适应教学要求。

(3)拓展校外教学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选择实施ERP的企业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分批分期到企业的ERP实施一线进行实习。体会ERP的实施过程和效果:也可以聘请软件公司中资深的技术人员或ERP实施顾问给学生培训、开设讲座: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如我院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用友公司主办的“ERP沙盘对抗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广泛地利用了校外的教学资源。

3,重设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素质

ERP实训课程以训练学生的业务技能为主,为此,

师生关系必须进行转变。教师不再单单是讲解员,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课堂教学由听讲模式变成教师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模式。通过模拟经营活动,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系统的知识。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素质与习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序化、系统化。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ERP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了以“学”为中心,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另外,教师素质的提高是ERP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ERP教师的素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主动探索ERP课程教学,如为教师提供科研项目机会,调动其工作热情,提高自身素质;--是去实践一线深入学习,参加ERP软件公司举行的各种培训,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增加实践经验,加快教师自身知识更新的步伐;三是引进人才,通过引进的办法。吸纳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的ERP复合型人才,充实ERP教师队伍。

4,创建基于任务的课程评价体系

所谓的任务型评价是指“以任务为核心,把它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评价项目的选择从任务出发,评价工具的编写以任务为基础。评价所要评定的是被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任务型评价是评价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采用任务型试题,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完成一个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展示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然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给予评价。实践证明,创建基于任务的ERP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基于任务的ERP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多样化:一是通过上机进行业务操作的方式,着重对学生在实训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操作基本业务流程的正确与否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如财务软件模块操作测试;二是由学生担任企业的角色,由2~4名教师组成考核委员会设置角色任务,让学生独立或组成团队来完成角色任务,考核委员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对其担任角色的理解以及发挥的作用、任务的完成情况、所在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企业业绩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地探索新的ERP实验教学模式,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ERP人才。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