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9-03-18张于贤赵艳艳林青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23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交叉学科因素分析

张于贤 赵艳艳 林青霞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交叉学科的内涵及重要性,然后针对我国高校在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观念、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和管理体制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着手,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方法来解决现存问题。

[关键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23-0114-03

1交叉学科概述

1,1交叉学科的内涵

所谓交叉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学科基础上,由不同学科领域、部门和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一类学科,有跨越单一学科性的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个性与共性、理论与方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宽阔的交叉地带出现的新生学科群落。交叉学科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融和来自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因而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1,2交叉学科的重要性

交叉学科是新科学的生长点,对增强科研活力、开拓学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发展交叉学科,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由于现代科学研究的问题涉及多学科领域,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发展交叉学科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传统学科发展,加速新学科形成。

(2)发展交叉学科,能有效提升高校科研能力。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高层次人才集聚,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高,具有承接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研究,容易形成新学科,而新学科的持续生成是一个大学的希望与活力所在,是提高大学竞争力的基础。

(3)发展交叉学科,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通过交叉学科的研究,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以更新和充实,创新性加强,协作能力提高,进一步促进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另一方面,通过跨学科的联合培养,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先进的、前沿的和综合性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能够使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得以提高。2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交叉学科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这种特点使得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特殊的学术环境和管理模式,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和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来保证。然而,国内各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在思想观念、教育体制、师资队伍以及管理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传统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对交叉学科研究的积极性。

(2)交叉学科招生制度不完善,交叉学科招生制度对考生报考存在一定的限制,还不能为培养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提供通道。另外。交叉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不能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

(3)由于存在学科壁垒,不同学科专家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教师往往只针对某一领域做深入研究。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了解透彻。而不具备多学科知识结构,不能满足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需求。

(4)传统的管理体制以院系为单位,教师编制、资金、实验设备等都属于各个院系。这使交叉学科研究缺乏统一管理,缺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5)大学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得不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3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现存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为4个方面:思想观念、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和管理体制。这4个方面影响着交叉学科培养模式的建立及运行。加强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整体综合实力,缩短与国外高校的差距,培养新世纪的高科技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思想观念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思想使得人们倾向于对单一学科进行“纵深”式研究,而对交叉学科研究认识不足,学科之间“横向”交流存在障碍,认为交叉学科研究只是知识的简单叠加,学术水平不高,对交叉学科研究成果质量产生置疑,使得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人员常常得不到其他学科专家的支持与认同。另处,交叉学科课题的申请与单一专业课题的申请相比较难,而且由于对交叉学科的研究缺乏了解,还可能会影响论文评价和学位授予,不利于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多种便利的条件。

3,2教育体系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影响

(1)研究生招生录取方面。招生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开端,对于研究生培养至关重要。交叉学科是多学科的综合,考生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而且有些交叉学科招生是为了增加研究生人数,并非真正进行交叉学科研究,致使考生不愿去冒风险。研究生招生制度不能为培养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提供帮助,有时还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需要改革交叉学科研究生招生制度,采取相对灵活的选拔机制,增加复试权重,着重对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另外,鼓励跨学科招收研究生,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之间容易形成良好的交叉学科学习、交流环境,从而提高创新意识。

(2)学科专业设置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些学科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从而影响了交叉学科的发展。其一,我国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没有设置专门的交叉学科门类,也没有在目录代码和名称中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留出发展空间_5]。其二,现行的学科专业设置,使得交叉领域研究生拿到的学位不能正确反映其研究领域,这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还影响了学生参与跨学科课题的积极性。因此,学科专业设置上,应加大改革力度,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定期请不同学科的学者举办学术讲座,使研究生能在更宽广的学科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另外需调整学科专业目录,增加专门的交叉学科门类,完善研究生学位制度。

3,3师资队伍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影响

导师的学术水平、综合素质等直接影响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目前多数院校导师从属于某一个学院,研究方向比较固定,他们往往专注于对某一学科的某一具体方向做深层次研究,由于存在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学者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忽视了学科间的融合。另外。有的导师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交叉学科研究题目,而没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知识结构的培养。还有些导师所研究的课题仅仅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内容的简单叠加,缺乏深入的融合和借鉴等。这些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成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叉学科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进而也影响了交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上应调动教师在交叉学科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增加进修名额。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吸

引更多致力于交叉学科研究的科技人员进行学术研讨,为教师创造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增加跨学科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另外。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可以在不同学科导师的指导下实行联合培养。博采众长,提高交叉学科培养的质量。

3,4管理体制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影响

(1)教学管理体制方面。目前的资源配置和研究生培养主要以现有的成熟学科、专业为基础,教师编制和研究生培养以及学校现有的一些科研条件、实验设备都隶属于单一学科。以学科为基础的院系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为拔尖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造成了阻碍。因此,可以建立由多学科教师组成的交叉学科管理委员会。承揽大型交叉学科项目,指导交叉学科的研究,跨专业聘请教师以及有兴趣和能力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

(2)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缺乏学校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支持。现行的管理体制中,院、系的划分使得学科设置固化,研究生培养和师资队伍都要有确定的学科“归属”,失去了了解其他学科发展动向的机会。另外,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等有关切身利益的大事仍归属所在院系,在考核和评定时难以准确把握和界定,这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到高水平的交叉学科联合研究项目的实施。因此,根据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建议如下:第一,要减少高校教师队伍固定编制比例,扩大流动编制比例,更多地提倡高水平的教师跨校互相兼课,聘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员来校授课,同时改变高校教师来源结构单一的状况,鼓励高校同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人员流动。第二,在学校管理层面上,成立专门的交叉学科管理机构,组成“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体系,负责交叉学科建设及运行中的宏观规划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下设的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部署,进行综合管理及考核与评估。

4结论

搞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能够增强高校科研实力,加快学科建设,培养出适合社会及科学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然而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起步较晚,存在着多种问题。本文针对影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因素逐一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建议:第一。解放思想,改变传统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理念,提高交叉学科研究的积极性;第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行多个导师联合培养;第三,改革现行教育体系,鼓励跨学科招生,跨学科开设课程,进行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第四,创新教学及行政管理体制,设立交叉学科管理委员会,增加教师流动编制比例等。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交叉学科因素分析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