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研讨式主题班会实践与探索
2009-03-17刘晓华
摘要:基于高职学生课余素质拓展项目即“研讨式”主题班会的实践与研究,从能力本位的视角理解“研讨会”主题班会活动的理论背景和活动设计,分析了在该活动中学生学习任务的特点和活动效果,旨在表明高职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环境下,积极开展学生课余素质拓展课程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主题班会;实践
近年来,在我国高职教育中,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备受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它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产业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课程思想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如何通过搭建不同的学生课余素质发展平台,因地制宜地开发高职学生课余素质拓展课程,理应成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以教师兼班主任的身份,积极开展“高职学生研讨式主题班会”实践与研究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主题研究式学习活动的理论内涵
回顾现代大学教育史,研讨式学习最早出现在德国的大学课堂里,当时主要用于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后来被广泛用于社会各种活动,例如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它的优点可以从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所倡导“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得到印证。“主题研讨式学习”体现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特征,人的发展必须借助各种活动,同时,人的活动是指人作为主体,能动地与外界物质客体和其他主体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以瑞士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所谓“学习”,即学习者从体验与理解事物的由来与反思自己的经验中主动构建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以及提供必要条件与机会,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运用他们理解的规则构建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分析、说明与预测各种信息。显然,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强调学习过程的建构性,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和发展自身的感知、思维和情感体验。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每种智能可以在人的大脑中找到解剖学的基础,并有相应的功能区。他还认为,人类的智能最少包括八种,它们是: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自知—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交往—交流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他认为,如果要发挥一个学生的潜能,学校就应该从八种智慧出发,选择最适合他们潜能的智慧,让他们尽情发挥,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潜能,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基于上述学习观的“研讨式学习活动”,通常体现以下特征:(1)强调内在动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或能力动机,即求得才能的驱动力;(2)强调学习过程。在活动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3)强调信息的提取。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是提取,而不是储存。信息如何组织又是能否提取的关键。学生自行发现与组织的知识,有助于记忆和提取;(4)认可人类智能多元化的现实。让学生自主选题,合作学习,优势互补,彰显个性。
“研讨式”主题班会活动的组织形式
研讨式主题班会的学习活动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主要报告人组织小组讨论选题理由和确定话题;(2)话题准备;(3)学生的话题报告;(4)小组和全班讨论;(5)教师或学生点评;(6)活动反思。
研究初期,教师(班主任)根据学院课题研究的总体部署,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坚持“实用为主、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原则,结合学校与本班级实际情况,确定本班级建设和发展的总目标。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并提出班级建设每个学期具体的发展目标和3~4个研讨式主题班会活动的主题。以此为基础所开展的研讨式班会活动都是对班级发展主题内涵的深刻解读。
每个学期初,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协商并制定本学期具体研讨式主题班会活动计划,并确定每次班会的组织形式。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兴趣相近为原则,学生自由搭配组成若干活动小组,每组人数3~5人,由每个小组学生自行讨论并推举其中1人为小组长。然后,小组长组织其他组员讨论班会主题的含义,确定本小组演讲的子话题,并进行学习任务的具体内部分工。结果由各小组长上报给班长,以便登记备案和活动排序。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课余研讨学习空间和时间,主题研讨式班会通常要求学生至少提前两周准备相关材料。例如,每个活动小组可以学术论文形式写出1000字左右的演讲搞,同时制作PPT辅助课件,以实现主题班会研讨活动中的互动式演讲。以上材料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班会活动的前一周上交给班主任,班主任负责审核材料,并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以确保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活动时,每个小组制作的 PPT辅助课件的主题演讲一般限定在5分钟内完成。首先,主报告人(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其余小组成员依次陈述自己的辅助观点。每个小组陈述结束时,观众席的“专家”(学生或教师扮演)提问、发表评论或深入讨论。同时,教师和学生代表给活动小组评价并计分,该成绩记入考评栏目,作为学生个人班级素质教育学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研讨式主题班会学习任务的特点
研讨式主题班会学习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本位、职(就)业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发展模式。该学习任务既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班主任教条的理论说教。这些活动不是按照知识的逻辑,而是选择那些关键的、典型的、符合学生阶段性与长远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命题,集思、学、做为一体,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素质的任务实施教学。这种学习任务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实践性研讨式主题班会活动任务的契机源自班级的发展目标,具体应联系学生的实践问题。这种学习任务有驱动性,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大。每学期的研讨式主题班会活动的学习任务总是在总结上学期班级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贴近学生实际,确立班级发展新目标,根据学生关心的话题设计活动任务。在高职教育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将直接为企业服务,如何不断拓展自身职业素质为就业做准备,提高个人综合职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学生所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其中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实用英语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研讨式主题班会通过对学生发展密切相关话题的集体探讨,虽然不能提供唯一的定论,但活动过程本身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第五学期即毕业前夕的主题班会紧紧围绕毕业和就业的话题展开,系列活动包括:如何写一封含金量较高的求职信;如何体现个人简历的特色以及模拟招聘活动等。实践表明:活动任务同学生的生活与发展的实际相关度越高,越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越有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开放性完成研讨式主题班会学习任务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合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深层次思考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共同参与的意识。在不脱离班级发展大主题的条件下,班主任鼓励学生自定子话题,有时候连教师和学生都不知道下一步的学习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材料,动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除必要的指导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在一种未知中探索。教师把学生像“小羊”一样放出去“寻草”。教师自己做好“牧羊人”的工作,仅仅提供指导性建议,决不越俎代庖。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常处于无边际的学习环境中,超越课堂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状态,素质的拓展自然而然地成就了他们的能力。
实用性主题研讨会的学习作业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与学生的现实和将来就业密切相关。全班学生涵盖三个专业模块:幼教英语、导游英语和商务英语。这就意味着口头表达能力的绝对重要性。如毕业时,学生拿到面试通知书后去企业或单位面试,在面试过程中,以陈述展示自己的职业优势的一番经历就是一次学生口头能力的检验。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辅助教学或产品介绍或陈述观点,已成为无纸化信息时代一大发展趋势。学生学习过相关电脑技术,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拥有实践的过程。首先,研讨式主题班会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而且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其次,该活动主要通过快速查询、收集、整合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小论文的撰写,使学生对因特网背景下的信息爆炸时代有切身的感悟。如此活动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实际能力。
互动性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研讨式主题班会活动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班级主题研讨会过程中,首先,学生被赋予自主选择权,决定演讲话题,要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提问,去讨论,去比较,去批判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其次,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品的创新度高低有比较,有点评,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增加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一些平时班主任感觉比较棘手的学生话题,如谈恋爱等情感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借助主题班会活动的平台,通过真诚的心灵对话,使得问题悄然化解。
研讨式主题班会活动的效果分析
实践结果表明,通过研讨式主题班会系列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下面摘取主题研讨会后的活动反思和效果调查,以及部分学生同班主任的座谈中几则话语加于佐证(采用化名):
产生了成就感欧文:“记得第一次幻灯片制作并上台演讲,我心里都很慌。我们那一组的话题是‘如何培养创新精神,我很用心地从图书馆和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并负责做成幻灯片,看着一张张精致的幻灯片的成形,我的信心随之增强。最后在班会上展示,我又真正体验一次做老师的滋味。没想到,我组的表现还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顿时感觉特有成就感。至今,那段甜蜜的回忆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培养团队意识凯西:“研讨式主题班会中话题报告是一种合作项目,每个成员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大家配合默契才是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我觉得我们小组的表现有些不理想,问题就出在我们队员个人表现有余,整合效果不佳。”
消除心理障碍马克:“听听大家的陈述,我受益匪浅,不仅扩充了知识面,而且这种心理现象许多同学同自己一样也有,突然感觉自己同大家的心灵距离被拉近,同时反思自己平时的过于自责,不禁产生一些悔意,这种心理自责所产生的痛苦对后来的学习带来不少消极影响,自责越大,压力越大,痛苦也越大。”
更新学习观念莎丽:“这种活动要求我们提前进行准备,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我们小组带着任务的不同分工主动去找资料,知道了不少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了解了世界上所发生的大事,通过个人努力获得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也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包括做人的、做事的,积累了许多经验,懂得了课外学习的重要。虽说累是累了一些,但感觉自己的确在学习,增加了校园生活的充实感。我认为这不仅是展示自己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好机会,原来其他同学能引经据典,看问题比我有深度,似乎他们真的读了好多书。”
促进学习反思杰克:“我上台演讲之前背诵了稿子,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了,当我上台时,却很紧张,脑子一片空白,那时我特着急,幸亏同组同学及时提醒,总算应付过去,只是觉得自己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事后想想,是过于紧张影响了水平的发挥,看来我的心理素质还得继续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玛丽:“这次,我的任务是设计PPT,总结经验,我觉得PPT设计有新意,很重要。于是我在最后增加了两道思考题配上flash动画,既是夺人眼球,鼓励大家参与思考,又为组员同学的补充发言做铺垫。”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显然并不局限于课堂。相反如何有效地开发大学生课余时间拓展课程理应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实践表明,“研讨式主题班会”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载体。该活动体现学生围绕班级和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而确定的学习命题,通过小组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活动中与活动后的反思,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虽然“研讨式主题班会”活动有其局限性,比如,要求教师(班主任)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是它集做、学、用于一体,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并举,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应该成为能力本位素质拓展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加以完善,丰富其活动内涵,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CBE专家考察组.CBE理论与实践[Z].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所,1993.
[2]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乔纳森,D.H.,兰德,S.M.,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LEA出版社,2000.
[4]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刘晓华(1972—),男,硕士,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文责任编辑:宋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