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观研究综述

2009-03-17孙少威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就业观

孙少威 孟 莉

摘要:通过对职业观这一概念的历史阐释、与职业观相关的概念辨析以及对职业发展理论的总结归纳,明晰了职业观这一概念的由来、内涵与发展。

关键词: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

学者们对职业观的研究开始于两个世纪前,国外学者系统研究职业观始于20世纪下半叶,我国对职业观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我国对大学生职业观的研究和教育逐渐突显出重要性。职业观作为人们对职业范畴的看法,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联,对个人的职业行为起到支配作用。本文通过对职业观的综合阐述,介绍了职业观发展的相关历程。

职业观

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对职业观进行过研究。马克思1835年在《青年的选择》一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以人类的福利和个人的理想为主要指针。我们不应当认为这两种利益之间可能发生对立性的冲突,认为一种利益消灭另一种利益,因为,人生来就是这样安排的:他只有为了社会进步和同时代人的福利而努力,才能够使自己完善起来。如果我们选择一种能够对人类作最大贡献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负担太重,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牺牲;到那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小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我们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它却是经常不断起作用的,而在我们的遗骸上,将会洒下崇高人们的热情眼泪。”

日本学者宫地诚哉、仓内史郎在《职业教育》(1981)中对职业观的定义是,职业观是人对职业的态度,它因“职业三因素”(维持生活、发展个性、承担社会义务)中哪一个占多大比重而异。人们的职业观受所处历史时代的影响也相当大,同时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黄炎培在《职业教育之礁》中说道:“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何高度,总以其所学能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彼不务应用而专读书,无有是处。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职业观概念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如下阐述:

从对职业观的认识和态度方面——朱启臻的《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一书(1996)给职业观的定义是:人们对职业范畴的认识和态度,是人生观在职业选择上的具体表现;梁迪在《略论新时期大学生职业观的特征和作用》(2007)一文中又指出:职业观就是人们对职业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它是职业主体选择职业和看待职业的指导思想;楼华梁在《大学生职业观现状分析》(2007)一文中认为,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这一现代社会的基本行为方式的认知、需求、价值取向、态度、评价等具有综合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人生理想在职业问题上的反应,是人生观重要组成部分。

从职业观的内容方面——陆圣珉的《职业指导课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1999)一文认为,职业观是一个人对职业的基础观点和态度。职业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如何看待人类职业本质、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道德等丰富内容;王晓红的《大学生就业应确立的心理准备和意识》(2003)认为,职业观是指一个人对于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理想等;梁迪在《构建职业观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2006)一文中指出,职业观是由职业锚、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评价等要素构成,其中职业锚是职业观的核心。

从职业观的价值和作用方面——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简编本)》(1999)认为,职业观是对职业价值与意义的看法。人们通过对某种职业的劳动性质与形式、社会地位与发展前途、工资报酬、职业群体人际关系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才能、兴趣、性格等方面做出集体分析与判断,从而得出其好坏、优劣的概括认识;李海萍在《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大学生端正职业观》(2002)中认为,职业观是个人对职业的根本观点,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它有改善生活、发展个性、服务社会三大要素,三者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不同层次的职业观,对个人的择业意向、从业态度、创业效果、转业行为起支配作用。

其他方面——艾凉琼在《官本位的传统职业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2003)提出,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追求和选择方面的价值观,它是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芮必峰《鼓吹者、旁观者、参与者——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观》(2004)认为,职业观(Professional Ideology)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社会对从事某种专业工作人员的较为恒定的角色认定,海外有学者译作“专业理念”或“专业意理”。社会生活中职业化程度越高、职业地位越巩固的职业,人们对其从业者的角色认定也越明确。

综上,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范畴(包括职业价值、职业意义、职业本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的看法,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连,是它们在职业问题上的反应,应对个人的职业行为(择业、从业、创业、转业)起支配作用。职业观受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职业观相关概念辨析

职业价值观从数学的集合概念关系上看,职业观包含职业价值观,前者的外延大于后者。职业观包括与职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的认识,而职业价值观则是对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职业观的主要组成部分。

择业观、就业观大学生职业观与其择业观、就业观虽然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有本质的不同。择业仅仅是职业的选择,就业表示职业的获得,而职业则有着丰富的内涵。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根本态度,主要用于指导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转换,具有时代性、主体性、选择性等特征。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待如何获得实际职业,以便为社会服务,得到社会承认,并且得到相应报酬的关于就业方面的根本看法和主张,受社会现实和职业需求的制约,主要用于根据社会实际进行职业定位。大学生职业观则是大学生对待人生重要问题——职业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在整个人生历程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它在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引导大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学好本领、促进大学生培养全面的能力结构、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职业、促进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规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职业发展理论

职业观发展理论源于职业发展理论,也有人把职业发展理论称为职业生涯理论。美国的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休普和萨帕对职业发展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里主要结合大学生年龄段所处的时期进行论述。

金斯伯格认为,职业发展阶段分为三个时期:幻想期(11岁前)、尝试期(11~17岁)和现实期(17岁以后)。儿童处于幻想期,这个阶段职业期望的特点是只凭自己的兴趣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与社会机遇;尝试期是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该阶段职业期望的特点是:人们不仅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而且能较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能力。同时,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职业角色的社会意义。但是,他们还不能充分考虑社会就业环境;现实期的青年即将步入社会,他们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主观条件与社会现实协调起来,并将目标集中在几个非常具体和现实的职业上。

休普认为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即试探阶段(25岁以前)、创立阶段(25~45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他认为在试探阶段要经历一个自我考察、角色扮演、探索职业方向的阶段。在探索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是“试验期”,此时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领域,发现了一个起点工作,并试图使之成为终生的工作。“试验期”内可能会有数种工作变换,因为每个人都要选择一种最佳配合,即既符合自己的工作兴趣、需要和技能,又要符合特定工作的要求。

萨帕把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成长阶段(14岁之前)、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和衰退阶段(60岁以上)。其中探索阶段由3个时期组成:试验期(15~17岁)人们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都已有考虑,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择业尝试;过渡期(18~21岁)青年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者开始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尝试期(22~24岁)青年在这阶段差不多选定了自己的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

格林豪斯将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职业准备(18岁之前)、进入组织(18~25岁)、职业生涯初期(25~40岁)、职业生涯中期(40~55岁)、职业生涯后期(55岁以后)。其中“进入组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得到足够的信息以后,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认为职业生涯指的是伴随人的一生,围绕职业而进行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不同的人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其核心是职业,即无论个人从事的是有酬职业还是无酬职业、无论他们处在未曾工作的职业幻想或职业准备阶段还是处在职业进行中或职业结束后的阶段,只要是与职业有关的经验或活动均属于职业生涯的范畴。

但由于这些研究者所处的年代不同,他们的研究观点也有差别。可以看出,相同年龄的人在他们的理论中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这一阶段承上启

下,对他们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举足轻重。

参考文献:

[1]梁迪.略论新时期大学生职业观的特征和作用[J].经济师,2007,(5).

[2]楼华梁.大学生职业观现状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3).

[3]陆圣珉.职业指导课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J].教育导刊,1999,(Z1).

[4]梁迪.构建职业观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5).

[5]李海萍.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大学生端正职业观[J].理工高教研究,2002,(4).

[6]艾凉琼.官本位的传统职业观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作者简介:

孙少威(1983—),女,河南周口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2006级在读法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为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

孟莉(1982—),女,江苏沛县人,任职于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科。

猜你喜欢

就业观
以就业为导向在中职化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究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分析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及启示
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职业观教育实践研究
从一分钱到一元钱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贫困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观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