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三个讲究”

2009-03-10胡雪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凡卡讲究角度

胡雪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否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会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为了使提问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思维、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作用,我们必须十分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讲究提问切入的角度、问题设计的技巧和提问时机的选择。

一、讲究问题切入的角度,明确提问的目的性

确定问题切入的角度,其实就是精心选择“问点”。面对同一个教材内容,可以提问的方面很多,但又绝不能随意乱问。如果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只能徒增热闹,并无实际价值;如果问得太迂曲,太深奥,或者太笼统,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问点”的选择上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原则:

1、要着眼于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而言,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在教学中抓住重难点切入,就能化难为易,点要害、通关隘,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2)“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为了突破难点,我们可以确立“问点”:作者真的“恍然大悟”了吗?鲁迅的鼻子是真的被墙壁碰扁的吗?通过提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懂得“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失去自由;而“碰壁”则是指鲁迅先生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

2、要立足于问点的思维价值。问点如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是否选择上,不但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提高,还会磨灭学生的思考兴趣。因此,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常常能独具慧眼,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极具思维价值的好“问点”。例如,有一位老师在《凡卡》一文的教学中,围绕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这个中心问道:从爷爷的处境看,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即使爷爷收到了,能否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显然,这样的提问角度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

二、讲究问题提出的方法,加强提问的艺术性

在找到良好的切入角度,选择了合适的“问点”以后,提问的方法就成为需要讲究的问题了。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最根本的活力在于不断创新。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上,我们一定要舍得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提问时能做到问法新颖,富有情趣,才能使学生喜闻乐答,思维畅达。因此,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

1、提问要处理好“直”与“曲”的关系。“直”就是直接发问,由于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把握,效率较高。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用多了难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曲”就是曲问,顾名思义即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的好处是含蓄生动,饶有情趣,容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合理交替使用这两种问法,使其各得其所,那么就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提问要处理好“顺”与“逆”的关系。“顺”就是教师严格按照课文的时空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发问,然后学生自然的“披文入境”,顺藤摸瓜。这样做,虽然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较有好处,但多次、大量的使用顺向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出现暂时性抑制。而逆向提问则要求学生利用事物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其妙处在于能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灵活性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讲究问题提出的时机,增强提问的适切性

在课堂提问中,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恰当的时间提出恰当的问题呢?

1、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把握。比如说,当学生的思维受到生活经验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到原有知识的影响很深而一时难以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而跃跃欲试时……我们不失时机地提出相应的问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根据课文的教学环节进行把握。课文教学,一般要经历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精读理解、总结评价四个环节。在解读课题时,可采用引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抓住走进文章大门的钥匙。比如有一位教师正在讲解《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突然教室大门“砰”的一声,一名迟到学生破门而人,径直入座。在全班惊讶的时刻,教师索性顺水推舟,就诗发问:“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为什么不猛扣呢?”于是学生答诗人知书达理,有教养、有礼貌,使得迟到的学生满脸通红,全班同学会心地笑了。当然,这样的课堂教学资源,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猜你喜欢

凡卡讲究角度
不要将就,要讲究
《凡卡》续写
说话要讲究停顿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
城里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