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制及其教学性的突出
2009-03-02李斌
李 斌
[摘 要]电视语文校本教材可以让学生学到什么,怎样编制它,如何突出它的教学性?通过电视语文校本教材,学生可以学习文章艺术,学习语言艺术,了解风俗人情,积累写作素材。电视语文校本教材可以采用转录购买、节录整理、自制拍摄等方式编制。要把握好电视语文校本教材的教学性,使电教变成"教师手中的电教",突出“教师为教而设计”的特点。
[关键词]电视语文校本教材 作用 编制方法 教学性
追溯教育的起源,先有身教、言教,后有教材。随着统一的教学内容的出现,利用教材教学,使教与学双方都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因而,教育管理的专门机构出于对“效果”的考虑,教材及其相关的内容被做得愈来愈规范,教学的要求也愈来愈细密。其结果是由于过分追求知识传授的系统性、统一性及其训练的规范性,使语言文字的训练逐渐变得枯燥,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源被闲置。学生的语文个性被压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能力日渐低下。究其原因,其教材体系的自我孤立是主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倡编写校本教材并建议:“教材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教材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教材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出于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执行,更出于增强语文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愿望,很多语文老师积极编写电视校本教材。然而,或许是因为太想改变传统教材太过严肃的面目,这些教材往往娱乐性太强而教学性太弱。下面,笔者围绕电视语文校本教材这个话题,谈谈这样三个问题:电视语文校本教材可以让学生学到什么,怎样编制它,如何突出它的教学性。
一、电视语文校本教材的作用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多样化的社会。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多种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生所接触的各种媒体中,除了书本以外,恐怕就要数电视了。电视也是语文生活化的一部分。所以挖掘电视中的语文资源,让电视很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对语文教师来说,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沟通课内、课外的学习,还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可以学习文章艺术。一集或一部电视剧就是编导们用电视语言写成的一篇文章。为了推动情节,它也要讲究谋篇布局、开头结尾、伏笔照应,学生就可以从中学习文章的结构艺术;为了吸引观众,它也要安排线索、渲染环境、设置悬念、利用对比等,学生就可以从中学习文章的表现技巧;为了塑造人物,它要精心设计对白,用环境烘托人物心理,用特写表现人物感情等,从中学生可以学到刻画人物的方法。
2.可以学习语言艺术。中学生学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语言。电视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如电视剧中各具个性的人物对白,相声小品中幽默诙谐的打趣逗乐,艺术节目中主持人的穿插缀连,新闻述评中嘉宾的精要评点,商品广告中独具匠心的俗语点化,体育比赛中恰当及时的评论解说……即使从背景画面中也可以学到很多语言知识。如中堂、殿前的楹联,商肆店铺的标牌,风景名胜的题字,室内房间的书法等。当然,这就要求学生细心观察,一只眼睛看画面,一只眼睛看画里。只有这样,才能在别人不经意处,汲取知识的琼浆。
3.可以了解风俗人情。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与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语文就要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思。新课标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为性的统一”,确认语文的人为性,就意味着学习语文,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还应广泛吸取人类的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是语文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但是,现实的条件又不允许学生过多地走出校门去直接地投身社会实践,只能通过书本、电视这些窗口去间接地了解社会。
4.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以上所谈其实都与积累写作素材有关,可以看作广义地积累写作素材。中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狭小,生活阅历少,与社会接触面小,积累的写作素材有限,写起文章来往往捉襟见肘,不过是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陈景润、华罗庚这些从书本上得来的人物和事迹,现实生活的鲜活事例、社会热点一概不知或知之甚少,写文章时难免抓耳挠腮、无病呻吟,所写文章也是苍白无力,针对性不强。如果平时看电视时注意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科技动态,就可以弥补学生的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二、电视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制
电视语文校本教材可以自己动手,利用条件,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编制。
1.转录购买。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及歌颂前辈或英雄的课文。对于这些内容,从大多学校条件来看,若是自己摄制,难度是很大的,除了机器设备、人力、财力跟下上外,艺术技巧也是难以达到教材要求。所以可直接录用,其方法有二。其一是在声像宣传媒体发展较快而且基本普及的今天,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影视节目中有一定数量的片目,不但具有教育性、科学性,也具有教学性。它们的内容和课文教材内容相吻合,可直接录用,作为电视教材使用。 其二是随着现代化教学步伐的加快,电教媒体优化教学的发展,有关电视教材出版部门已就有关教学目的编制出了一定数量精美的电视教材,这些电视教材大都注重教材性的特点,可以直接购买或转录。
2.节录整理。在部分影视片中,有些情节可作为电视语文教材,只是由于这些影视片不是为教学所用的电视教材,情节有些冗长繁杂。不过,可以利用现有设备,把影视片中和课文内容相关的部分节录下来,并根据教学性原则对节录部分进行教学性的加工整理,也可编制出较理想的电视教材。如从电视剧《红楼梦》中节录“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可作 “人物语言个性化”的分析之用,从电视剧《荷花淀》中节录“夫妻夜话”、“探夫返家”,又可作 “人物对话体现人物内心思想及性格”讲解之用。
当然,电视艺术片中有如此丰富的电教教材“资源”,但它们是为大众宣传教育、娱乐欣赏的,并非是教材。所以,从影视片中得到的相关内容,可根据教材和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剪辑加工。如前面提到的“林黛玉进贾府”,从电视剧中节录下来后,我们删去了中间和课文无关的细节,在前面加了“缓冲”过程,在人物出场时加上人物描写及介绍性的“画外音”,使之从姓“电”变成姓“教”,具有明显的教学性(此教材在九三年被评为州省级优秀电视教材)。这样经加工整理的片断运用于教学,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3.自制拍摄。有些教学短片,情节单一,背景不复杂,如果在具备摄制条件的基础上,也可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选题,自己动手摄制。语文课文中名人、伟人较多,为了使学生把握与课文相关的人物生平事迹,也可以搜集资料,自己拍摄人物介绍的电视教材。如介绍鲁迅先生,我们可以他的《自传》一文为线索,择其中重要过程,从史料、画册、著作和影视剧中拍摄好相应镜头(镜头静动结合),然后进行艺术组合,再适时配上相应的解说,通过真实的画面,不到十分钟时间学生便较完整地了解了鲁迅先生光辉的一生。
事实上,只要思想明确、勤于动手动脑,充分利用现有电教设备,在遵循教学规律,突出内容的同时,注重节奏设计(音响、镜头画面等),结构设计(层次性)、用光、蒙太奇等艺术手法,力求简短(10分钟内为宜)、实用(一个电视教材解决1~2个问题)、配套(不是教学资料),在生活中诸如长城、草原、大象、猫、狗、荷花、翠鸟、风雨雷电等都可以编制出与现代化电子技术设备制作和呈现的声像教材相媲美的电视语文校本教材。
三、电视语文校本教材教学性的突出
电视语文校本教材是为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依大纲规定,采用现代电子技术设备制作和呈现的声像教材,其教学性是它的基本属性。与供大众欣赏娱乐的影视艺术一样,它也具有选材精当、用现代声象艺术创设情景、再现形象及作品风采的特点。也就是说,电视教材和影视艺术片有着“血缘关系”,它从影视艺术片那里得到启示,从影视艺术片那里起步,但课堂电视教材从本质上不同于影视艺术片。课堂电视教材立足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的,比起影视艺术片,它没有冗长的剧情、繁杂的事件,在和影视片一样讲究艺术技巧的同时,电视教材具有更典型、更简明的特征。或者说,课堂电视教材不仅不是影视片,也不同于教学资料片。它有自己独有的教材风格,具有教材角色,是现代化教学中为优化教学、促进教学改革、配合相关教学内容编制的现代化教学软件。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于电视教材具有视听结合功能,画面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所以电视教材进入课堂,就受到了中小学师生的青睬。不过,在过去较长的一个时间里,有相当数量的老师只注重了“电视性”,却忽视了“教材性”,在课堂上为采用电教而盲目使用电教,把一些内容稍和语文有关的电视片信手拈到课堂播放,这样不但没有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反而严重地干扰教学。静而思之,就会不难发现:电视教材姓“教”不姓“电”,它和课外电化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那就是明显的教学性。所以,电视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制应该有以下的要求:
1.着眼教学目标。语文电视教材必须着眼于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具有教学性,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特别是学生的学)。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2.坚持系统原则。精心选题,坚持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秩序性原则。认真钻研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课而异,力求教学信息的多向传递(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不宜影响双基训练,淡化文字兴趣,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3.发挥补充作用。利用电视教材参与教学,可以优化教学,但不宜单一使用。要把电视教材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两者相互补充,选择最佳作用点,把握最佳时机,使电视教材发挥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教学重难点。
4.控制播放时间。电视教材虽有视听结合、重复再现、省时省力的功用,但不可完全用此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运用电视教材参与课堂教学时,要把握好时间的长短,控制好定格或重播。那种搞形式、耍花样,无目的地将影视片、教学资料参考片和电视教材混为一体,搞“填鸭式”,一播到底,或一节课或半节课让学生看电视,教师在旁边抽烟喝茶、静坐养神的方式必须废除。
综上所述,只要明了电视教材的作用,把握好电视教材的教学性,使电教变成“教师手中的电教”,突出“教师为教而设计”的特点,就会编制出优秀的电视语文校本教材。运用好这些教材,必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语文教学的效率,进而全面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裴桂荣.电视繁荣给语文教学的启示[J].语文月刊,2003,(12).
[2]谢远品.关于构建语文校本教材的思考[EB/OL].http://text.k12zy.com/jiaoan/html/2004/216144.html.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