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变化中把握教材
2009-03-02毛祖亮
毛祖亮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之对应的教与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都一一模块化,教材是这些要求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知识点、重点、难点、能力点、思想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隐藏的深层次内涵,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同时不拘泥于教材,最终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1.引导学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在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所拥有知识的多少是不同的。如何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综合运用知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在学完第一册前三章,必须让学生清楚这三章之间的内在关系。即第一章学习力的知识,第二学习运动的知识,第三章则是研究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问题,所以第三章是一、二章的综合,要学好第三章,必须学好第二章。这样学生在学习上就会有一个总体认识,而力和运动的关系便由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确定了。学习完第五章后,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用所学过的匀速直线运动知识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解决复杂的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是什么;如何用力的观点和运动的观点来分析曲线运动问题,牛顿运动定律在此是如何应用的,哪些公式在这里可以使用,哪些不可以使用,等等。学完第七、八、九、十章后让学生对整个力学有一个整体认识。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看,可把整个力学知识分成三大块:从动力学知识来研究物理问题;从能量的角度来研究物理问题;从动量的角度来研究物理问题。从研究知识角度来看,可把整个力学分成二大部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研究了匀速直线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中重点研究了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这些运动都是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同时伴随着能量和动量的变化。这样就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很好的把握整个力学知识,为学习电磁学内容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2.扩展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加深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光电效应一节中,教材是这样说明的:“只要入射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即:γ>γ0。但有些问题中不给你各种金属的极限频率,给的是逸出功,怎样判断是否能发生光电效应呢?只要教师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明白:把上式两边都乘以普朗克常量h,即可得:hγ>hγ0,便可得到另一判断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即入射光的光子能量在大于逸出功时就会发生光电效应。又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达式EP1+EK1=EP2+EK2和△EP=-△EK,两者表达的内涵是一样的,都表征着机械能守恒,但外延是不同的,前者在列方程时必须选择零势点,而后者则不必选择零势点。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后者有不可替代作用。动量守恒定律中“守恒”的内涵不仅包括大小守恒,而且方向也是守恒的。而大多数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大小守恒上,致使在判断作用后的运动方向时容易出错。
3.利用好“思考与问答”中设置的延展性内容,为教材内容延伸打好基础。
在一些重要的章节都能看到编者为了加深对某些重要内容的理解,设置了一些“思考与问答”,如果利用好会大大提高其作用。但不一定在每节教学中立即加深与拓展,可以等到本章结束时再来进行这些内容。如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有这样一个“思考与讨论”:一个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与一个轻弹簧相连,开始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有一颗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动量守恒吗?把木块、子弹和弹簧为一个系统动量守恒吗?
教材只要求讨论什么情况下动量是守恒的,但如果学完本章后把这一问题拓展一下,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增加一些条件:设子弹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0,木块的质量为M,弹簧的质量不计,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求: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和子弹的速度是多少?子弹射入木块后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过程中物体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是多少?弹簧被压缩的长度是多少?子弹从射入到停在木块中的过程中,系统的能量损失多少?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大多数类似的问题,充分利用了这一“思考与讨论”的功能。其他章节的“思考与讨论”也可采用如此方法。
4.充分利用“阅读材料”和“选学章节”解决有关物理问题背景资料的缺失问题。
有很多问题只要仔细分析并不难,但背景内容却说了很多,有些学生阅读起来就感很困难。怎么办呢?“阅读材料”和“选学章节”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内容。如黑洞知识、大爆炸知识、无缝焊接、物体的稳度、失重与宇宙开发、纳米技术、尖端放电和避雷针、电容式传感器、气体分子的速率和统计规律、伯努利方程和飞行器的飞行、冷光灯、电子显微镜与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衰变与如何确定古木年代的确定,等等。它们涉及的内容是前沿的,与实际生活有很大关系,如果一无所知,就很难读懂所给的物理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了。现在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机械波后有一节内容“乐音和音阶”,教师可提供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认真阅读。
5.深刻领会教材叙述中的重要词和句,提高对教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在叙述原子核的结构时有这样一句话:通过放射性知道原子核是有结构的。什么样的结构呢?教材中根本没提,如果教师让学生思考并查阅有关资料就可知道,这对那些勤于思考和勇于思考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激励。在学完相对论后学生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建立在光速不变假设原理基础上的,而实际中经常听到什么“时光倒流”、“如果人运动速度接近光速,人会变得年轻”等,实际这都是对光速不变假设的怀疑。时光真的能倒流吗?光的速度能不能超过现有的速度?未来这一假设还能成立吗?这些都无法确定。教师在讲课时,应该鼓励学生对这一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怀疑。又如学习能级时,教材只是说原子在不同状态有不同的能量,能量是量子化的,而这个能量是什么能却没说。教师如果给予点拨一下,并鼓励学生查阅有书籍或者上网查资料,会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