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009-03-02杨丽萍
杨丽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121—01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分量最重、变动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有关阅读教学的条文,可见其重要。本文就加强阅读教学的意义及途径作初步讨论。
1加强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字、词、句积累后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阅读不仅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而且在整个语文活动中都处于中心环节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可为写作提供多方面的营养。而且阅读能力的优劣影响着人的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精读。正如古语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因此,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2加强阅读教学的途径
首先,阅读教学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重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判断,即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其次,要强调实践。南宋诗人陆游曾赋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清代著名学者颜元世曾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这些真知灼见道破了实践的重要性。当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学生在讲读课上求知识、学方法,在课内,自读课文上求实习、学巩固,在课外,自读课文上去实践、学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由全依靠到半依靠到最后不依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科学原则。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以下几点。
2.1阅读时要辨析文章体裁
文章体裁不同。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也存在差异,就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记叙文重在把握其中心,了解详略的安排以及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说明文重在其结构层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说明对象的性质。议论文则在论点、论据、论证上下功夫。诗歌要揣摩意境,散文要品味诗情画意,小说要研究人物。抓住了这一系列体裁的灵魂。就可以少走弯路。另外,要准确捕捉词语、句子传达的信息。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既有对时光匆匆流逝的伤感,也有人到暮年对易逝年华无可奈何的叹惋。
2.2阅读时要分析语义、语境
语境即语言环境。当时社会的状态、性质。引导学生去分析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实现快速有效阅读的目的。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是说老翁垂钓。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是谈天气。又如鲁迅笔下那位备受科举制毒害的旧中国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形象,正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构筑的语言、行动、外貌而栩栩如生的。“多乎哉,不多也”。恪守着文人的清高,殊不知已成为别人的笑料;“唯一的穿着长衫站着吃酒的人”,贫穷的处境,高傲的心灵,使他成为那个社会的多余人,生活在夹缝中无力自拔;掌柜结账时提出“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时人们仿佛才想起那个备受他们愚弄和玩笑的孔乙己,此刻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孔乙己不欠那“十九个钱”,人们还能否想起他?他的地位、身价在人们的心理天平上连“十九个钱”都不如,这就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社会的炎凉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只有教会学生细心分析、深入思考作者笔下的一词一句,品味文中的一人一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3要培养“精读”的阅读习惯
语文的学习天地比较广阔,阅读的空间更是自由,不仅仅依靠课堂,更应该利用社会这一广阔的语言环境进行实践,这就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不仅要勤奋,而且要学会“精读”。对此,朱熹曾有精辟的论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深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阅读时要心神专一,把握文章要点和中心,不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在熟读强记的基础上还要精心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语言风格,详略安排等。通篇读完后,掩卷静思,是否心有所感,情有所动,读有所获,提笔写下自己的心得,这样才真正实现了阅读的目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若仅仅停留在教师课堂中逐字逐句的分析,只能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4阅读教学应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
成功的阅读教学,应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变化的情感为动力。如讲析《故乡》一文中海边少年闰土形象时,紧紧抓住“深蓝”、“金黄”、“碧绿”、“银”这四个色彩词语,动情地描绘海的阔大和圆月的美丽。有情有景的描述,在学生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立体图画。于是,有同学会惊讶地发现此时此景的少年闰土,不正像那位少年哪吒那般神勇吗?由此,许多同学便能意会出这幅珍藏在作者心目中的少年英雄的图画,特别是画上那位神勇的少年后来麻木、迟钝,木偶人一样的变化。老师的讲析,当然不能是平平淡淡的,应该声情并茂,配合手势、表情。恰到好处的手势和表情,能让阅读教学做到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进而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判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授渔者”而非“授鱼者”。学生应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不断增强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