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区域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中的应用

2009-03-02彭雪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评价者教学质量模块

彭雪庄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进入到快车道。从信息化硬件设施的配备到软件系统的建设,已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教育评价作为对教育质量主要测量手段之一越来受到重视。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为教育质量评价手段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科学而又可操作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成为教学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广州市越秀区从2004年初开始,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了教育评价管理当中,构建了区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探索,现已在全区初中学段推广应用,在区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目前,教育质量评价主要以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为主。在现实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是评价者设立各种教学测验,通过测验,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完成情况的数据得到评价信息。一般来说,完成测验和试卷批改后,评价者把成绩录入到计算机中,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排序和统计,作为单次考试或测验的分析结果。这种评价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评价人员只需掌握常用的制表软件或其他相关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就可以实现。但在使用过程中,评价缺乏导向性,不能形成有效的跟踪数据,造成重复劳动,数据可靠性低。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无疑为教学质量评价注入了新的活力。运用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填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如中考和高考,普遍采用网上阅卷系统。只需要把答题卡通过高速扫描仪扫描到阅卷系统的数据库中,客观题由系统自动批改完成,并录入成绩,而主观题则由评卷教师,通过网络中的客户终端批改试卷,系统将自动记录得分。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价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库对评价数据进行管理(如学生基础信息、小题成绩、试卷与知识点的对应关系表等等),统一数据源,规范数据源管理,对评价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针对评价对象设立观测点,了解对象的发展趋势。

如何发展教育评价系统?单纯的“拿来主义”是否就能解决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各个地区的教育评价都有各自的特色,不同的软件也有其适用范围。直接生搬硬套,只能适得其反。构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教学评价系统,需要从实际出发,在研究和推广的过程中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从评价者角度考虑。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必须兼顾两个层面: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包括科任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所关心的是学生个体和班级的情况,而管理者(局领导、校长、教研员以及主管教学的有关科室负责人)则关心学校总体情况。这两者是点和面的关系,从不同层面进行教学分析,准确把握学生情况。开发好评价管理系统,必须在前期投入时,深入了解各个层面使用者的需求。

其次,从评价功能角度考虑。系统的评价功能必须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有明确的导向性,必须蕴含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为教学管理的标准化与教学服务,具有教学资源与力量调控功能、教学结果的诊断与矫正功能、学习动机的维持与激发的功能、经验判断与量化决策的功能等。综合说来,系统最好具备以下五个模块。

考试管理模块:创建考试信息,提供成绩录入、成绩查询、知识点管理等操作功能。

结构性分析模块:通过位置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成绩状况、名次等;通过比较,得出某个班级在历次考试中的变化,并且附上参考对策,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提供解决方案。此模块应具有个人、班级、学校在某次考试中的比较和分析功能,从点到面了解各个评价对象的情况。

达成度分析模块: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分析,具体而言是通过试卷知识点相对应的得分率数值,从而分析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该模块应包括个体达成度分析与比较、群体达成度分析与比较等。

发展趋势模块:以时间作为横坐标,分析被评价对象的发展趋势,尽量采用折线图的方式呈现,让评价者有直观的感受。

教学有效性分析模块:展现出某次考试的高低分组人数比例、学生的学习水平、群体达标效果以及教学对策等,并附有图标显示高低分组的区域。

再次,从评价实施策略角度考虑。一方面,系统的推广应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先在小范围设立试点,总结实践经验,研究可行性,主动发现问题,加以修正,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避免大范围使用时出现不可预知的状况。另一方面,应用系统作用于管理服务,则必须以管理为先。在系统的推进过程中,注重收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针对大家反馈信息,修改需求,加强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相应的功能报表,使之更符合实际管理需要。

软件从认识到接受,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让学校校长和教师更新观念,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系统构建过程中,培训工作要贯穿始终,培训主要以教学理念和应用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这对系统的有效推广起着重要作用。

广州市越秀区是发展教育评价管理系统的先行者。目前,以合作的方式与第三方公司共同研究构建应用在初中学段的教学评价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全区37所中学投入使用后,涉及师生近4万人次,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以初三年级为例,该区1.3万名学生6门学科的考试,能在3天内完成全部的成绩批改和录入工作。该区引入网络阅卷系统进行试卷的批改和成绩的录入。录入后的数据直接导入评价系统中进行分析,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录入工作量大和误录等问题,大大缩短了试卷批改时间,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同时系统实现了“目标导向性评价”,使教学评价分析更有针对性。借助系统开展教学分析后,95%的教师反映能更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效指导教学方案的制定;78%的教师表示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每次小测和考试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达成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更有65%的教师表示通过趋势分析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到学生在大考中的成绩。

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在区域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中,有助于实现教学评价的导向性指引,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和效果,对区域教育管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走信息化道路,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系统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在教学评价上,可以说是区域教育管理应用上的一个革新,其研究和推广应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带来更多的思考。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评价者教学质量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考虑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研究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学习者为评价者的国际汉语教材评价标准预试研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