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欲的困惑

2009-02-21马积廉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性本能蛮力性道德

马积廉

“当年海上惊雷雨”,茅盾先生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赞颂曹禺先生的《雷雨》在当时的成功。曹禺先生也以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

本文就周萍在他人生歧路上的心理历程与它给我们的性道德方面的启示做一个浅析。

结合全剧所着眼的精神和伦理因素,命运悲剧最深沉的主角无疑是周家的大公子周萍。“周萍是最难演的,他的成功要看挑选的恰当,他的行为不易获得一般观众的同情……,演他的人要设法替他找同情。不然到了后一幕便会搁了浅,行不开。他沿着一条歧路,从与繁漪的乱伦之名走向与四凤的乱伦之实,最终触犯了严厉的乱伦禁忌,在现实残酷的狞笑中以踉踉跄跄的脚步书写了自己的人生悲剧。

一、乱伦之名——挣扎在原欲与性压抑之间

在《雷雨》里,按照作者的介绍,周萍一直居住在乡下,后被接回周公馆。自小得不到母亲的爱护与关怀又远离父亲,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周萍,性格中潜伏着一种因情感失落而引起的心理缺陷:儿时母爱缺失,这一情感需求难以满足,恋母情结难以分化、减弱和消失,心中有压抑,于是渴望从繁漪那里得到母爱和理解。周萍一方面在父亲的阴影下小心翼翼地生活,另一方面又不甘于这种压抑的现状,抑郁而不得志。但他也有着强悍的内在生命力。“你以为他是做不出惊人的事情,没有男子的胆量么?不,在他情感的潮涌起来的时候,——哦,你单看他眼角间一条时时刻刻地变动的刺激人的圆线,极冲动而敏锐的红而厚的嘴唇,你便知道在这种时候,他会贸然地做出自己终身诅咒的事,而他生活是不会有计划的。”这是一种“可以炼钢熔铁,火炽的,不成形的原始人生活中所有的那种‘蛮力。”由于年龄上的接近,更由于恋母情结中母爱需求和性爱需求的混沌未分,他的母爱需求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始终附着于性爱需求,母爱与性爱的双重欲望导致他走向繁漪。

这也就是人的原始欲望,源于性冲动,即一种生殖本能。他的“蛮力”的深层根源即是由原始人生殖崇拜生发出的以性爱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欲望。这种原始时代延续下来的野性并没有很快消失,而是潜伏在人的潜意识中。它爆发出惊人的威力,将所有的人伦道德观念、所有的顾忌冲溃。周萍在这种无意识的驱使下,肓目地走向了欲望的深渊。他对于繁漪的爱,除了恋母的成分外,首先是一种“性的牵引”,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爱的层次,只是源于性本能的,他如愿以偿掳获一颗寂寞的心。但在被世俗文明高度同化且又弥漫着封建传统道德的周家大宅中,周萍那种在乡下未受浸染的从人类祖先传承下来的原始的野性与蛮力必然受到束缚。繁漪是其后母,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两者年龄相当;并且繁漪与周朴园的婚姻已是名存实亡。在原始社会形态下,这样的关系是无关乎道德的,可以说并不构成乱伦之实。但是他与繁漪的母子关系却又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同时他也畏惧着他的父亲。而且,封建道德精神对性本来就是压制的。

他开始挣扎在原欲与世俗文明之间,不可能依旧敢爱敢恨,而是开始后悔、退缩、逃避、懊恼,不能不说他曾经抵抗过,而且“对这道堤防的敬畏,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所确立的一种文明要求……但是个人对这种诱惑力的反抗是很吃力的,他们常常幻想甚至实际上超过这道堤防。”长久的情感压抑获得渲泄之后,周萍并不轻松,跟着而来的,是畸恋的阴影带来的恐惧心理,他由此背负了沉重的道义十字架。所以,当后来繁漪仍不肯放手,提醒他“你忘记了在这屋子里,半夜,我哭的时候,你叹息着说的话么?你说过你恨你的父亲,你说过,你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时,他回答:“那是我年轻,我的热叫我说出这样的话。”,在挣扎中,原始的蛮力被压抑了。没有了那样的“热”,但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他借酒消愁。想摆脱与繁漪的罪孽,拯救自己,最终他选择离开。尽管周萍为了心灵和身体的自由,将自己最富有人性的一半压制下去了。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幸福的凭借,他的内心仍然涌动着原始的蛮力与野性,尽管依旧与性压制作斗争,但它以更猛的威力牵引着周萍走向另一个更太的悲剧。

二、乱伦之实——绝望于追求与伦理禁忌之间

周萍的原始本能在繁漪身上得不到满足,在命运驱使下,他被迫也是必然地选择了移情对象——四风。为何是必然呢?首先。依然是他潜意识中的“恋母情节”,周萍看上四风,也像当初他看上蘩漪一样,是他继续需要“恋母情结”的慰藉。四凤无论是外形和内在,都与生母有着相似之处,连周朴园也对侍萍说:“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周萍熟悉周朴园摆在桌子上的生母的照片,当酷似生母的四风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潜意识中的“恋母情结”就转移到四风身上。其次,性本能的驱动,对自然纯洁美好的情爱的追求。在和繁漪的一段偷偷摸摸的罪恶的感情之后,他必然更加渴望名正言顺、心地坦荡的恋爱,渴望那种“承认人类的身体和一切本能欲求,无一不美善洁净”的男女之爱。“他见着四凤,当时就觉得她新鲜,她的‘活!他发现他最需要的那一点东西,在四凤的身体里洋溢着,她有‘青春,有‘美。”。同时他也想用这种新的情爱,将自己从苦海中解救出来。他偏偏选中四风,或许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世界上还没有人能把情和欲完美地结合为一体。男人只有战胜了对女人的敬意,不会为那种向母亲或姊妹乱伦的罪恶感和羞耻感所抑制时,才能尽情地宣泄内心的渴望。这也源自于之前他与繁漪的乱伦固置的强烈自我暗示和排解蛮力受阻。而比之于繁漪,四凤虽然善良纯洁,但没有受过良好教养,只是周家的一个侍女,地位自然比不上繁漪,一定程度上不会让周萍产生那样的敬意,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只有在比较不高贵的性对象面前,他才不会产生道德的焦虑。

他对四凤与其说是情,不如说还是欲。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爱。有了四风,潜伏在他意识里的原始的欲望冲动似乎在雀跃欢呼,如果事情不出什么意外,我们也应该为他欢呼。但也就是在这种不断高涨的原始欲望冲动驱使下,他在歧路上越走越远,从与繁漪的乱伦之名走向了与四凤的乱伦之实,最终真正地触碰到了伦理禁忌,而这是不同于封建伦理道德或是世俗对性本能的压制的。换句话说,针对这种血亲间的名副其实的乱伦,是开不得玩笑的。

男女两性关系是人类生命的基础,“爱慕,配偶与生产:这是极平凡极自然,但也是极神秘的事情”。在原始人对这种自身繁衍秘密的探寻及对生命的渴望中,产生了生殖崇拜,对性及两性关系的崇拜也随之产生。为了维持同样是出自生存目的的社会稳定,人类社会不得不调动各种手段来控制和调节两性关系,制约两性行为。在人类性崇拜产生的同时或稍后一些时间,人类社会又都毫无例外地产生了性禁忌。经过不断演变,它们也就成了我们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基础。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一般说来,我们的文明乃是建基于对本能的压制上的。”有了禁忌,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做出一部分牺牲,从这种牺牲中积累起文明的素材和精神的财富,供公众所有。

当周萍在本能驱使下盲目陷入这个乱伦的泥淖时,他受

到社会的谴责,更重要的是自我良知的拷问。尽管他是无意的,但对触犯禁忌而生的罪恶感并不会因为是无意的举动而减轻,正如俄狄浦斯的罪恶并不因肇事者不知晓或按其意愿而减轻。这前后两次不幸的“爱情”,纠缠着欲望与乱伦,一浪高过一浪,最终掀翻了他的生命之帆。他万般绝望,留给父亲最后一句话“您不该生我”。背负如此深重的罪孽,他已不愿求得生的宽容,死,才能得到最彻底的解脱。他还没有坚强到选择自我放逐来赎罪,他无法把握自己。生死是他唯一能够选择的事了。他不是没有追求过,没有挣扎过,但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有自己的不完善。外在环境的严酷加上自身的局限,使其人生充满了悲剧性。

三、乱伦背后——性道德的岔路口

以周萍为中心的这两段病态的情感纠葛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天网,把剧中人牢牢地罩在其中。谁也逃脱不了文化压抑与人性欲求的冲突带给来的灾难。“伴随文明而来的种种不满足感,乃是性本能在文化压力下畸形发展的结果,……正是人类两大本能(性本能与自存本能)之间永远难以妥协的相互抗衡,才鞭策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又带来一种永远的威胁,使人类中的那些弱者陷入心理症而不能自拔。”周萍便是被这样的威胁推下了死亡的深渊。他与繁漪的乱伦之名,揭示出封建礼教与专制对性的压制:而他与四风的乱伦之实,则揭示了现代文明制度所要求的严格标准。这两者都源于原始人的性禁忌,而后者这种文明规范是必要的。

沿着周萍所走的这条乱伦禁忌的小路,我们也看到了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人们要么迫于社会伦理道德和文明发展的压力自制一把大钳子钳住自己的本能,而忘了最初的规范是有一个度的;要么又是情欲的随意宣泄,性本能的随意安放,以致走向两个极端。在性道德的岔路口。如何不走上歧路,性道德应该坚持怎样的尺度,值得我们思考。周作人说:“古人之重礼教……最大的(理由)是由于性意识之过强与克制力之过薄”,“极端的禁欲主义即是变态的放纵,而拥护传统道德也就同时保守其中的不道德”。他后来指出“凡是人欲,如不事疏通而妄去阻塞,终是不行的。”在中国,封建禁欲的旧礼教的遗留使得性成为一种深重的禁忌,在性教育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这势必会导致一个民族性道德的扭曲。“在任何一个民族里,这种对性括动的限制都会大大增加人们对生存的焦虑感和死亡的惧怕感。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既干扰人们享受生活乐趣的能力,有摧毁了他的冒险精神和不惧一死的勇气——这两种后果都促使人们不愿再生育后代,而这种不能繁衍子孙的个人或民族,久而久之就要消亡。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文明的性道德究竟是否值得我们去为之牺牲?”弗洛伊德的发问在当今中国也是振聋发聩的。努力禁欲的结果,反而会更加激发性本能特有的执拗性和反抗性,在生殖崇拜的主题被置换成了情欲发泄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的是泰然、平和、宽容、大度的性观念,它意味着理解、同情、明朗和坦然。当人出自生命本能的自然欲求要求自我实现时,应任其自然发泄;而在发泄过程中,自会有“人”的另一种自然本性——出自“人”的精神的“理”去加以自然调节与疏通,以归于自然平衡。

作者在序言中写道:“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是的,我们要寻找同情。就周萍来说,这种同情,是指向源于人性的追求而与封建道德精神斗争时的苦苦挣扎和牺牲的,同时包含着对当下和未来性启蒙的焦虑,避免它传染为更多人的悲剧。性观念的教育与重建,如何将兽性与神性,合成现代社会下健康的人性,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亦极其重要。毕竟“性道德的最后对象是子女、未来的社会。‘宜子孙三个字始终是我们民族道德的最大理想。”

猜你喜欢

性本能蛮力性道德
新时代高职生性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路径
本期导读
教育惩戒引发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出 口
高峰的攀越靠的不是“蛮力”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几点教学体会
高校本科生性道德教育之需与践行之策
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美国心理影片解读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高职生性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