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来自多元WH-问句的理据
2009-02-21刘存伟黄鹂
刘存伟 黄 鹂
摘要:本文拟采用象似性理论,对生成语法未能解决的英语多元WH-问句优先效应现象作更有说服力的阐释。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象似性;优先效应
本文拟以认知语言学框架体系下的象似性研究为基础,尝试以简单接近原则(文旭,2001)解释生成语法解决不了的英语多元疑问句中的优先效应问题。
优先效应:
Kuno和Robinson(1972)把这种Wh-疑问词的移位不能跨越另外一个疑问词的现象称作优先(superiority)。
(1)a.Who saw what?
b.*What did who see?
Kuno和Robinson归纳出构成优先现象的句子的三个条件:i)仅适用于wh-短语;iil体现移位特征;iiil涉及跨越。
后来的研究表明,优先效应不仅出现在主语一宾语多元疑问句中,也体现在双宾、附加语一宾语结构中,如例(2)(3)所示:
(2)a.Who did you give what
b.*What did you give who.
(3)a.whv did you buy what
b.*what did you buy why
优先效应现象的认知解释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课题之一的语言符号象似性理论。近年来在西方已成为形态学、句法学、语言类型学以及认知语言学中的热点,在国内也早巳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已成为解释一些语言现象的重要工具。文旭(2001)基于Haiman,Giv6n,Lsndsberg等学者的观点,从象似性的角度对英汉语词序尤其是英语凝固词的词序问题作了研究,归纳出支配词序的四原则:(1)图象序列原则;(2)与说话人接近原则;(3)邻近拟象原则;(4)文化规约拟象原则,并提出临近拟象反映词序的三个次原则,即简单接近原则、相对接近原则、关系词原则,
反映语言词序序列的简单接近原则与依存语法(Dependeney Grammar)或称配架语法(Valency Grammar)关系紧密,此语法框架体系内的句法关系是由动词的中心作用以及它支配其他成分(称为配价)的方式决定的。在文旭(2001:93)看来,“依存语法事实上是阐述了一个简单的接近原则”,体现“修饰词或从属词应尽可能接近其支配词或中心词”的句法关系。
既然优先效应涉及到疑问词之间的词序序列问题,那么简单接近原则能够解释主语、附加语对宾语、间接宾语对直接宾语的句法优先吗?我们认为象似性理论是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首先看一下例(4)所表示的配价关系:
(4)a.Whom did John hit?
(4)b.*John Ilit whom?
按照依存语法或者说是配价语法,(4)中的动词hit为二价动词,作为中心词支配或控制两个题元,即施事和受事,其分别指派给论元John和whom。我们都知道,题元之间存在题元层级(thematic hierarchy)。Grimshaw(1990)指出,题元层级与句法结构层次是相对应的,句法结构的显著性与题元结构的显著性应该是一致的。徐烈炯(1998:3)也同样认为,“题元应是句法成分分析的一种扩展和语义成分的一种抽象,或者不妨说题元就是句法和语义的一种接口(interface)成分。”
那么,题元层级是如何使得语义与句法靠拢并衔接起来的呢?Larson(1988)提出论元在句法结构上的映射应恪守论元映射准则(Principle of Argument Proiection)。根据此准则,如果一个动词指派了题元THl。TH2……THN,那么在题元层级体系上排列最低的题元将被分派给在句法结构上位置最低的论元,层级排列较高的题元将分派给句法结构上位置较高的论元。换句话说,按照论元映射准则,(4)句的句法结构线性序列应为{John(主语)hit(谓语)whom(宾语)}。这一语序顺序,在Haiman(1980)看来,是象似性的,其映射了人们的经验结构中动作的正常顺序。也就是说,论元映射准则是有认知基础的,反映了语言的象似性。但是我们看到,(4b)恪守了这一线性序列,却不能被认为是WH-疑问句,与此相反,(4a)违反了映射准则,反而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英语WH-疑问句的规约要求所致。
人们对现实世界所形成的概念结构与语言结构的一致性,同样体现在主语、宾语同为疑问词的结构中,请看下面的(5):
(5)a.Who wants what?
(5)b.*What does who want?
(5)体现主语一宾语结构优先效应问题:主语who优先于宾语what移位。在(5b)中,客体what偏离了动词中心词,所反映的语言形式距离没能够映现世界的经验结构,所以被认为不合格。
结语
最近几十年,西方语言学的特点之一是研究范式花样多翻新快。各种学派、理论鼎立固然可以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宏大场面,但美中不足的是给人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嫌。但总的说来,是好处大于坏处。正是由于各种理论的推陈出新、吐新纳故,众多学者才能有机会借助新生的理论,以批判的态度去审视过去的研究。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语言象似性理论解释生成语法所面J临的问题。毫无疑问就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