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偶称谓语研究刍议

2009-02-16张艳华

现代语文 2009年1期
关键词:语言学角度汉语

张艳华

摘要:本文对国内配偶称谓语研究的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前该研究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从四个方面对配偶称谓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配偶称谓语现状研究角度

一、国内称谓语研究现状

我国对称谓语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尔雅》,东汉刘熙的《释名》和许慎的《说文解字》也对汉语亲属称谓进行了阐释,清代梁章钜的《称谓录》更是对古代称谓集大成性的汇总。但古代学者所关注的称谓问题,基本都在释义和考辩的范畴内。

《马氏文通》问世后,我国语言学界的注意力多集中于语法方面,而词汇研究,尤其是将称谓语作为一种特殊词汇的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近二十年来,受国外各种语言学理论,特别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学科的影响,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汉语称谓语问题,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多。其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义成分分析方法

贾彦德(1994)利用现代语义学的一些研究手段,通过与英语、法语、俄语相比较,总结出了一些现代汉语常用亲属词的语义特点。郑尔宁(2006),以语义语法学理论和元语言理论为基础,采用“比较一关联分析法”对汉语中的234个核心称谓名词进行了义征标注。另外还有石安石(1982)等学者的研究。

(二)从社会语言学、文化与语言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从社会语言学、文化与语言的角度进行的研究最多。如陈松岑(1984)通过对北京城区人们对泛化亲属称谓语的使用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出泛化亲属称谓的运用与年龄、职业、场合、双方关系等社会因素的关系。陈建民(1990)讨论了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并尝试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齐沪扬、朱琴琴通对上海市徐汇区大中小学生的称谓语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表了《上海市徐汇区大中小学生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从这方面进行研究的还有伍铁平(1985),潘文、刘丹青(1994)等。

(三)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崔希亮(1996)提出要对汉语称谓语进行语用功能的研究,以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崔先生的这篇文章是从提问题的角度入手的,对我们的研究很有指导意义。另外周健(2001)也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进行的称谓语研究;张积家、陈俊从心理学角度对汉语称谓语进行了研究,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从以上可看出,目前我国对称谓语的研究已形成多角度、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研究的态势,但是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比如针对称谓或亲属称谓中的某一小类,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文章还不多见。

二、国内配偶称谓语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配偶称谓语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汉语配偶称谓语的研究,大都散见于对称谓或者亲属称谓的研究之中,对现代汉语配偶称谓进行专项探讨的文章很少,仅有的几篇多是从历时角度考察古今的不同或演变,研究内容和角度比较单一。就我们所检索到的文献,在核心刊物上,仅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的2005年第l期看到丁崇明先生的《男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演变、功能配置及竞争》一文。丁先生对男子配偶称谓语“妇”“妇人”“妻”“夫人”“妻子”“良人”“内人”“拙荆”“贱内”“媳妇”“老婆”“娘子”“婆娘”进行了历时考查,针对它们在更迭和功能配置过程中有的保留下来、有的被淘汰的现象,从语言学角度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从中总结了八条规律:语义单一化的称呼语生命力强;中性的生命力强;使用面广的生命力强;韵律占优势的生命力强;具有一定特殊功能的不易被淘汰;具备背称与面称双重功能的有一定优势:只用于背称的就必然要产生出其他用于面称的;自贬性的称呼语生命力最弱。丁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子配偶称谓语的历史变迁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他总结的八条规律较有说服力。

配偶称谓的变迁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是语言学的问题,历史的更替、时代的变迁、文化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谓语的变化。

(二)现实的言语交际对配偶称谓语研究提出的问题

吕叔湘先生在给《语言研究》创刊号的题词中说:“语言的研究不应局限于语言本身,也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研究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吕先生强调了从语用角度研究语言的重要性。配偶称谓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我们知道,不同的区域、场合、年龄、身份等,对配偶称谓语的选择和使用会不同,即使在同一场合,年龄、身份相同的人对同一配偶称谓语的使用也可能不同。除上述因素外,人们在选择配偶称谓语时,还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交际中,我们会考虑所选择的称呼语在对方心理上引起的感受,会谦称自己,尊称别人,可在向别人介绍和称呼自己的配偶时,我们该选择谦称还是尊称呢?针对同一语义而不同的称呼形式,如:与“妻子”同义的“爱人”“夫人”“太太”“老婆”“内人”等,人们对其使用情况、使用态度和看法是怎样的呢?由于时代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影响,同是说汉语的港台和华裔,他们的配偶称谓语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呢?跟他们交际时要不要考虑配偶称谓语的特殊选择与使用呢?

另外,我们在相关的配偶称谓问题上,还存有许多困惑。如:我们称导师的配偶为“师母”,可现在的女导师也很多,我们该如何称呼女导师的配偶呢?年轻的大学老师越来越多,大学生、研究生该如何称呼与自己岁数相差不大的老师的配偶呢?跨文化方面,留学生到年轻的中国老师家去做客,该如何称呼其年轻的妻子或丈夫呢?我们该如何称呼与自己年纪相差不大的上司的配偶呢?对这些问题的探析和研究也就成了我们语言工作者无法回避的使命。

三、配偶称谓语研究之我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配偶称谓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进一步拓宽配偶称谓语研究的理论视野

称谓语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甚至是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从“普通话-方言-古汉语”的角度对配偶称谓语进行研究;可以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社会学、文化学角度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借鉴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二)从言语交际的实践角度对配偶称谓语进行研究

称谓是言语交际的第一关。配偶称谓语中的同义称谓很多,如果我们不知道该选择哪个称谓语来称呼对方,或选择不得体,都会影响交际的效果:另外,由于区域、场合、身份的不同、比如城市与农村、大陆与港台,国内与海外等,对配偶称谓语的使用也会不同。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恰当得体地选择相应的配偶称谓语十分重要。

(三)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配偶称谓语进行研究

《同义词词林》收录了男子配偶称谓语共108个,仅现代汉语常用的就有“妻子”“爱人”“夫人”“太太”“老婆”“内人”“媳妇儿”“老伴儿”“家属”“堂客”“牵手”等,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留学生若不了解这些称谓形式的奥妙,用起来往往令人啼笑皆非。如何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恰当地使用配偶称谓语,教材如何编排,都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四)从语言翻译角度对配偶称谓语进行研究

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需要大量的语言翻译,尤其是我国古今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需要翻译成各种文字。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化的问题,由于语言、社会、历史、文化、地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常常会出现“词汇空缺”现象,汉语的配偶称谓系统很复杂,如“妻”“妾”“妃”“老婆”“内人”“糟糠”等翻译成英语时,不能都是“wife”,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配偶称谓语进行细致的研究,以对其用法及使用条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做到“信”,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文的语用意义。

猜你喜欢

语言学角度汉语
学汉语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追剧宅女教汉语
角度不同
人啊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汉语与拼音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