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语言学视角透析网络语言

2009-02-16尹绪彪

现代语文 2009年1期
关键词:语汇语言学言语

尹绪彪

摘要:本文主要从心理语言学的相关角度出发,重点阐述网络言语交际行为的心理基础和心理过程,把握和归纳网络语言产生、习得及广为运用的心理学依据,并交代对网络语言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语言心理语言学现实意义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2次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7月,我国网民群体己达到2.53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心理语言学致力于从网络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出发,深刻剖析网络语言产生并得以流行的心理根源。

一、网络言语交际所涉及的心理过程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以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为主要对象,而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边缘学科,综合运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及实验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问题包括言语的知觉和理解,言语的产生,语言的获得,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言语和思维以及言语和情绪、个性的关系等等。随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认识到研究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的心理过程的重要性。本文从心理语言学出发,深入诠释网络言语行为的心理基础和心理过程并进一步透析网络语言得以繁荣发展的心理因素。

二、网络言语行为的心理基础

言语行为包括听和说两个环节,这两大活动交织着复杂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网络言语交际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其言语交际过程要想顺利进行,就必然要依赖一定的心理认知基础。

(一)网络言语行为顺利进行须理性知识(conceptualknowledge)的支撑。理性知识和心理学有关,是指交际双方必须对他所生活和谈论的世界有所了解。网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空间,交际双方并非即时交际,他打破了传统语言交际“听”和“说”的过程,而是一种“读”和“写”的交流方式。网络语言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它是在现代汉语基础上加工再创造出来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其间充斥着大量的英文缩略语、数字代码和拼音简写等,因此,一个不具备网络语言理性知识的人基本上是无法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的。比如网民喜欢在网上用“走召弓虽”来赞美网友,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汇构成的一些相关原理及他们的交流习惯,你就很难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也就谈不上顺利交际了,其实“走召弓虽”就是“超强”用拆字法形成的变体;再如网络上常会用“包子”来贬低对方,如果你事先不了解此词所包涵的意义,又没有丰富的联想力,那么此次网络交际活动就很难进行,事实上,网民把“包子”联想为一种长相极丑或身体笨拙的人。可见,网络言语交际时,一定有关网络语言的理性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网络言语行为应以必要的信念系统(systemsof beliefs)为基础。心理语言学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通过言语行为的观察来了解人们究竟要有什么样的语言评价能力,也就是心理学上所定义的信念系统。在网络世界中进行交流的双方,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网络语言理性知识去理解对方的话语,还应该有一套信念系统支配我们去评估所看到的语句。比如网络世界里常用“偶74了!”来表达自己的愤慨,如果误写成了“偶47了!”,那么应该是不可信的,因为我们知道“74”的谐音是“气死”,这是符合语言逻辑的,而“47”的谐音是“死妻”,我们通过常识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正确的语言表达,从而使网络言语交际行为得以顺利地进行。所以,网聊者对网络语言正确与否的评价能力是网络言语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网络言语行为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交际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发话者利用已有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将所知及所需的网络语汇组织起来,受话方应具有必要的有关网络语言的理性知识和信念系统,双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将网络言语交际行为顺利地进行下去,因为网民的任何一次发话都是已知或假设对方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发出的,否则交际就无法正常进行,网络语汇也会逐渐消失。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概括网络言语交际行为的心理过程应该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呈现句子。“偶稀饭VIP”是由“偶”、“稀饭”“VIP”三个网络语汇按现代汉语的“主谓宾”顺序组合而成的,“偶”和“稀饭”是根据同“我”和“喜欢”语音相似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而“VIP”是“Veryimportant person”的英文缩略。某甲将这些已知信息发出,是在确定或假设某乙具备接收已知信息和潜在信息能力的前提下发出的。

第二阶段:接收并理解句子。当某乙接收到这个句子后,他实际上需要完成的就是解码的过程,某乙会利用自己所具备的有关网络语言的理性知识和现代汉语相关语法知识去理解它。这一阶段是网络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第三阶段:评价句子的真实性。某乙接收到这个句子后,他不会立刻回复某甲,而是通过必要的信念系统去判断句子的真实性。如果句子同外部证据和内部意义都相符,则定义为真实的话语,其间必然掺杂着某乙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思维活动。

第四阶段:作答。最后某乙根据真实性判断做出相应的回答,可以用俏皮的表情来模拟某乙此时的心理特质,这是网络言语交际过程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也是计算心理语言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三、网络语言产生及迅速传播所涉及的心理因素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网络的论坛(BBS)和聊天室里,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网民群落对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才创造出英文缩略语、拼音缩略语、数字代码谐音语。网络语言新词汇的诞生还有一个根源就是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性全拼输入系统,由于上面的字词或者不是按照网络使用频率排列或者根本没有这个词,所以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世界里,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例如没有“版主”,就用程序生成的“斑竹”代替,没有“主页”就用“竹叶”代替,“你才”先出来就代替要选字的“你猜”;“点心局”先出来就代替“电信局”。此外,网络本身的存在也是网络语汇得以产生及快速传播的重要条件,它是网络语汇得以快速传播的重要媒介。但是,这些并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笔者从网民(据腾讯公司对注册聊友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已成为网民群体的主流)的主观心理因素出发,以浩如烟海的网络语汇为依据,诠释网络语言产生并广泛传播的原因。

(一)亲密感和孤独感对立统一下的网民集团。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人们将自己从对父母的依恋中解脱出来,并追求新的活动伙伴和情感寄托,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L.Hollingworth)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学上的“断乳”;

然而,由于当今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加之人与人之间交往社团化的局限性,所以这种亲密感的心理要求难以实现。因此,在两种心理矛盾的推动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语言就应运而生了。

(二)网络语汇是自我发展与个性张扬的需要。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成熟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青少年的整个自我系统迅速形成,他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这是青少年期自我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这也是网络语汇产生的催化剂。

(三)马斯洛指出:“安全和安定的需要是人类的第二层需要。”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其间充斥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大多数网民为了掩饰个人身份,对自己的年龄保密,不暴露自己的性别,不流露自己的语言习惯,而愿意以另一种专用的语言在网上参与聊天,网络语言则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创新意识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动因。创新意。识在心理学上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网民结构以80、90后为主,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学历多在大专和本科以上,收入则以中高收入者为主,这样一大群在年龄、学历、智商、收入上均占优势的一代,在网络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自然会更容易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来。

(五)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是青少年的双重心理特征,也是网络语言繁荣的心理内因。青少年由于大多没有兄弟姐妹,因此他们行为处事往往都以自我为中心(皮亚杰最早提出自我中心理论),对周围个体具有强烈的同化欲望,同时自身又对同一群体的语言及言语风格有着莫名的从众心理(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这样两种看似矛盾的心理特征恰恰便是网络语言得以快速传播并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从心理语言学研究网络语言的现实意义

网络及网络语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社会及网民(尤其是出生在80、90年代的广大青少年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从心理语言学视角透析网络语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语言的迅速传播给汉语规范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语汇虽然是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同规范的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出入,如果网络语言肆意蔓延,势必给社会言语交际活动带来障碍,最终会导致现代汉语系统混乱的局面,因此必要的规范应该及时跟进。目前,在青少年当中,出现了网络语言走出网络空间,进入社会日常交际中现象。80、90后是奶瓶里泡大的一代,同时又是最不自由的一代,日记、聊天记录、视频聊天以及电话、面对面的谈话几乎都在父母的监控之下,因此他们创造并使用一种专属自我群体的语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以网络语言为媒介的网络交际行为易滋生聊天综合症。所谓聊天综合症(the syndrome of chatting)是指由于长期上网聊天而产生依赖性并由此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失眠头晕、头痛、恶心、浑身没劲、昏昏沉沉等等。网络言语交际除了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双方心理活动复杂进行的过程,因为交际对方的神秘感催生的上网聊天者的求知心理,加之许多网络语汇的生动性和刺激性(如“靠”“晕”“拍砖”等词),容易使网聊者找到自我快感而对网络聊天产生依赖感,这也是最终引发聊天综合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网络语言对网民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一,网络语汇整体上很随意的表现,会造成青少年肆意妄为的心理倾向;其二,网络语汇中充斥着大量的垃圾语汇,这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然而80、90后的心理特点又使他们对这类语汇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应重点对诸如“TMD”一类不健康语汇加以整理、规范;其三,网络语言中的一些过于偏激的词语对青少年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也是网络从心理深层引发犯罪的动因,如“PK”就是指“砍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影响已经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语汇也开始从虚拟世界进入广大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因此,从心理语言学透析网络语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语汇语言学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向大师致敬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