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评价
2009-02-16崔力张月梅王昱芳张凤妍
崔 力 张月梅 王昱芳 张凤妍
[摘要]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年来我院眼科收治的75例(98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63例(79眼),占80.6%,其中≥1.0者16例(21眼),占21.4%;5例(5眼)因眼底陈旧性病变导致视力0.2以下,其余70例(93眼)矫正视力均达0.3以上。术后1周行验光检查,散光绝对平均值为(0.86±1.52) D。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的脱盲、脱残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小切口
[中图分类号] R779.6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1(a)-154-02
白内障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为提高白内障手术效果,降低手术费用,我院开展了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在临床应用上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我院2006年6月~2007年11月进行的75例98只眼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07年11月我院共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75例98眼,其中,男36例48眼,女39例50眼;年龄51~79岁,平均65.8岁;所有患者均为老年性白内障,其中1例为青光眼术后1月余。
1.2手术方法
术前30 min常规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术中使用美国和北京康明公司研制的后房型C型襻人工晶体。具体手术步骤如下:用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3 ml球后麻醉,压迫眼球15~20 min,开睑器开睑,固定上直肌,在11点~1点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距角膜缘后1.5 mm做巩膜隧道切口,长5.5 mm,内口达透明角膜缘内1 mm,用3.2 mm宽穿刺刀进入前房,注入黏弹剂,行连续环形撕囊,撕囊口直径约6 mm。充分水分离核,再注入黏弹剂,将核推动旋转至前房。核上下方再次注入黏弹剂,以保护角膜内皮与后囊膜,手持圈套器娩出晶体核,注吸器冲洗残留皮质,再注入黏弹剂,用自制人工晶体植入器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吸出黏弹剂,用10-0进口尼龙线缝合巩膜切口1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3 d视力≥0.5者48例(54眼),占55.1%;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63例(79眼),占80.6%,其中≥1.0者16例(21眼),占21.4%;5例(5眼)因眼底陈旧性病变导致视力0.2以下,其余70例(93眼)矫正视力均达0.3以上。术后1周行验光检查,散光绝对平均值为(0.86±1.52) D。
2.2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角膜水肿3眼,均在术后1周内消退;后囊膜混浊7眼,其中2眼视力在0.3以上,未作处理,1眼因后囊膜混浊较重,视力为0.1,3个月后行后囊激光打孔,视力达到0.5;虹膜大多有轻度反应,经局部点碘必殊目水,口服强的松后,反应消退,其中4眼反应较重,前房有絮状渗出,经散瞳和局部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2%普鲁卡因0.5 ml,连用3~5次,炎性渗出吸收。
3 讨论
切口逐渐从角膜缘大切口向小切口不缝合的隧道切口转变。目的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尽快恢复视力。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相比,采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1]。本组病例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全部脱盲,其中0.3以上者93眼,占94.9%。实践表明,这种手术方法容易掌握,便于操作,而且不需特殊的仪器没备,尤其适合在未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基层医院开展。笔者的体会是:①只要隧道完成得好,术后可不用缝合切口或缝合一针。两种方法对术后视散光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2],笔者认为术中缝合一针能使切口闭合更紧密,术后愈合好,防止术后浅前房、虹膜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精神压力和医疗费用。②术中保持充分的扩张前房,避免内皮细胞损伤是术后视力恢复的关键[3],这也是防止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随年龄的增加,内皮细胞数目不断减少,如术中再损失过多,术后或若干年后可能会出现角膜失代偿,因此术中保护角膜内皮尤其重要。③水分离时使晶体皮质与囊膜和核充分分离,有利于晶体自由旋转脱出。④置入人工晶体时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尽量缩短,进前房前用生理盐水冲洗,术毕尽量将残留的黏弹剂注吸干净,避免后囊混浊影响术后视力。⑤术后角膜水肿及虹膜反应一般与术中手术器械及注吸液的刺激有关,手术器械进前房的次数越少、时间越短、则术后反应越轻,术后常规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水点眼,术后反应较重者可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或口服强的松,经治疗后角膜可恢复透明、虹膜炎性反应可消退。⑥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由于其切口长,靠近角巩缘,放射状缝线的拉力又使组织收缩,产生明显的术后散光。巩膜隧道小式切口由于角膜内切口形成一个活瓣,在眼压的作用下可自行关闭,保持了角膜原来的连续性,不会引起明显的散光。
与传统的囊外法白内障摘除术相比,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等优点。据报道,与超声乳化术相比具有相近的效果[4],无需昂贵的手术设备,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卜继普.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劈核技术一双刀平面劈核法[J].眼科新进展,2002,22(2):112-114.
[2]邰春平,万延英,潘瑜,等.小切口白内障摘除缝合与否对术后散光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3):249-251.
[3]旭东,钱进,王宁利,等.超声乳化术中黏弹剂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3):245-248.
[4]刘平,阎海,王新.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8):596-597.
(收稿日期:200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