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新变化及其对江苏产业发展的影响
2009-02-11万解秋
万 解秋
摘 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流趋势。而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进入中国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绿地投资方式,更多的是采用并购方式进入中国。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不仅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人文环境、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和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力地吸引了跨国公司的并购投资。我们的研究发现,积极引导外资并购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上的平衡发展,通过外资的并购整合,可加快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推进江苏产业布局的均衡;在产业投向上,积极促进外资在第一、第三产业内的并购,优化我省的产业结构,提升我省产业效益。
关键词:跨国并购; 产业升级;金融危机;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09)12-03-04
万解秋简介:
万解秋(1955- ),经济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发展。金融市场、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等,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学术奖励。
一、跨国并购随外商投资而兴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和对外直接投资(FDI)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FDI的规模从80年代初期的600亿美元扩大到2000年的13000多亿美元,2001年以后,投资规模有所回落,2005年以后,对外投资进一步回升,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一万亿美元。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过去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发展中国家开始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占居主导地位,吸收的外资由过去的不足20%上升到50%,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亲睐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在2000年以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之地,每年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均在500亿美元以上。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对于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主导者,它们的投资和项目遍及世界各地,对于国际市场和资本形成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可以分为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和并购投资(Mergers and Acquisition, 即M&As;), 从1980年以来的20多年时间里,跨国公司以及其他企业的投资一直以新建企业的绿地投资为主,他们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基本上以兴建新的企业为主,在中国,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和独资新建了一大批企业,有效地利用了国内廉价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但是大规模的绿地投资受到许多国家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影响,其成本的控制难度加大,大量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转向了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以达到快速扩张和占领市场的目标。
跨国并购的出现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战后一段时间里的企业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有限。而在8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并购出现了新的浪潮,形成了世界性的并购潮,跨国公司开始向发展中国家的渗透和扩张,跨国并购交易比重直线上升,其占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从1990年的约40% 上升到2000年的82%,近几年来也一直维持在50%以上。从我国的外资投资结构看,从80年代到90年代末,外资进入基本上以合资、合作为主,独资经营为辅的形式,新建企业和绿地投资占主要地位。进入2000年以来,外资进入的规模有了较大的扩张,进入的方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合资和合作方式被逐步放弃,外商独资经营逐步成为主流,有80%以上的外资采用了独资经营的方式,这反映了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体系的完善,外资企业可以不经合资方而独立进入国内市场。
虽然从技术优势、市场开放、管制放松等角度看,外资进入新开放国家市场的空间日益扩大,直接投资的市场壁垒大幅降低,但跨国公司仍然越来越多地采取更为直接的市场进入方式,这就是通过企业的并购更加快速地占领市场,形成对市场的占领、控制和垄断。一般认为,跨国公司在近十年来的跨国并购的基本动机仍然是利用自身的技术、管理优势迅速地占领市场,获得更为稳定的投资利益,而在同样的动机条件下,并购行为的出现主要源于国际因素和投资所在国国内因素两个方面。
从国际因素看,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的对外开放形成潮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纷纷放松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资并购企业的限制,投资市场日益开放,市场进入门槛的降低为跨国公司的进入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而从跨国公司看,其拥有的技术管理优势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有了很充分的积累,这种市场和产品的竞争优势通过市场开放和企业间并购可以获得实现,形成真正的市场优势。所以,近十年来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迅猛扩张,跨国公司的并购性交易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0年以来的国际间的外资投入,大致有50%以上为并购性投资,在中国并购性投资在近年来也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从国内因素看,随着经济国际化和开放的深入,各国先后实行了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进入的政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政策更为迅速,形成了外资集聚的盆地,外资的快速进入明显地加速了东亚地区经济技术的发展,提升了这一地区国家经济技术的竞争力,这种资本和技术的吸力产生了明显的外溢效应,而周边各国纷纷仿效,积极推行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政策,从而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日益开放,外资进入的壁垒日益降低,外资进入呈现明显的集聚态势。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外资政策也受到了这一环境的影响。
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看,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为小规模试探性开放阶段,外资进入数量和规模均较小;90年代为扩大开放和外资快速进入阶段;而2000年以后为全面开放和外资大规模进入阶段。经过20多年的开放和引进外资,我国的外资进入规模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也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到2007年底,我国实际引进的外资达到7700亿美元,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达55万多个,对我国的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分析数据资料也是十分丰富而详尽。
而在这种条件下,外资的进入方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是大量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时直接采用独资经营的方式,不再进行合资和合作,这对国内企业和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是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通过并购国内企业进入中国的国内市场,其产生的冲击和影响更为显著。三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更加注重于中国的国内市场和对于产业的控制,使其投资符合其全球化配置的目的。
外商直接投资以并购投资方式出现时,标志着一国市场开放和国际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并购投资的兴起,带来了新的市场竞争状态和产业的发展模式,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结构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较多的关注。
二、外资并购对江苏产业结构影响巨大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商投资的形式出现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转变就是大量外商企业,尤其是拥有行业控制地位的跨国公司,通过收购重组和参股国内企业、兼并存量资产,实现对于国内市场的渗透和行业的垄断,这种并购重组具有极强的市场渗透作用和产业整合能力,国内因此而将其称之为“斩首并购”和战略性重组,其影响所及已不仅是出资,而必涉及到市场的垄断和产业发展的控制主导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市场变动的效应问题,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看,并购均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1、通过并购加速了企业和行业的战略重组
现在沿海发达地区成为外资并购渗透的重点,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人文环境、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迅速成长的市场需求,以及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吸引着大批外商来江苏兼并收购省内企业。并且,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的基本原则,江苏有大批国有企业包括很多上市公司都将出售或减少国有股权和国有资产,引入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企业改制,形成了巨大的并购目标市场。省内各地市也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推进外资并购的开展。无疑,外资以并购的方式进入江苏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趋势。从外资进入密度和强度看,FDI进入江苏的密度近3年来有所降低,但从强度看,则有明显的上升;500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增资扩股的比例达到了40%以上,开放行业前10名企业并购重组的机会率达到70%以上。
外资的并购事实上是在市场开放和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市场进入和渗透方式,但它给江苏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多重的。或许因为时间的短暂,它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但在产业结构变革和市场控制方面的影响已经显现。
以下是江苏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并购案件:
(1)钢铁行业:法国圣戈班公司全资收购徐钢集团(2006)
(2)流通业:百思买收购江苏五星电器(2006)
(3)机械行业:美国凯雷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2005)
(4)农业:美国邦基公司并购南京华农公司(2006)
(5)家电业:三星并购香雪海(1995)
(6)家电业:飞利浦收购孔雀(2002)
(7)胶卷业:柯达收购无锡阿尔梅(1998)
(8)化工行业:巴斯夫公司控股扬子石化(2002)
(9)化工行业:美国安格公司并购南京催化剂厂(2006)
(10)机械制造业:博世公司收购无锡威孚(2005)
除此以外,在现代物流业、商业百货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等服务业领域也出现了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和重组进入国内市场的趋势。通过并购投资进入市场的外资企业同样为江苏制造业资本的形成发挥了作用。外商的增资扩股和并购投资成为2005年以来FDI进入的新渠道,占到了外资年度增量资本的20%以上。
2、外资并购直接主导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格局
市场开放和国际竞争惯例的引入必然会导致国际企业的市场进入,并购重组和企业的整合也是开放到一定时间后的必然产物。这种企业间的并购整合除了企业自身的市场能力和资产价值可得到提升以外,对于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加速了技术的进步和扩散,使技术进步的主导权和控制力进一步集中。
(1)外商并购省内制造型企业必然导入国际经济通行的规则和惯例,树立市场经济中企业营运的样板,有助于通过新型公司体制的建设运行来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市场机制的完善, 因为导入外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可以获得提升。在多数被并购的企业为国有化或国有控股公司情况下,这种转化尤其明显。
(2)外商熟悉国际市场的行情和交易规则,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因而外资并购省内制造型企业后,有可能纳入其生产分工系统,并拓展产品的销售市场,从另一个角度看,国内被并购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网络的优势,排除国际市场进入障碍,迅速扩大出口规模。那些加工制造企业,如电子消费品,化工产品获得的市场空间较为明显。
(3)技术扩散的效果会得到递增,并购初期跨国公司可能不像新建企业那样一开始就大量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但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其企业组织的重组整合,高新技术(包括管理和组织模式)的转移是必然的。这种技术的转移会产生技术的溢出效应,从而对于国内产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其主要表现在:外国子公司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向当地企业传授知识和技术;外国子公司在国内培训当地雇员(包括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些人员的流动使技术溢出;外国子公司与当地企业进行竞争而带来的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促使当地企业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外国企业与当地企业邻近,导致人员接触、反向工程、模仿并形成能够促进东道国技术提升的产业集群。通过外资并购建立的外国子公司往往与当地企业之间拥有更强的联系,外资并购以先进方法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开发江苏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等,使技术的扩散转移效应明显加快。但技术进步的主导权则较明显地集中于外商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本土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意识和积极性明显上升,但市场开发的依存性仍然存在。
3、外资并购推动了新一轮的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
当前,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日趋国际化,而发展中国家具有研发成本低的比较优势,跨国公司渐趋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形成新的研发基地和产业的集聚。江苏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人力资本优势及城市群密集的比较优势,正在迅速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成长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江苏新型工业化和接受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与传统的产业集群不同,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有技术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研发机构的区域集聚具有特别的依赖性,这在江苏表现十分突出。高新技术、新知识的生产与供给能力成为江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外资的大量进入和并购形成了这一区域新的产业集群和技术溢出效应,形成了新的分工与合作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新的产业形成集聚,市场更加集中,有些产业已经形成部分的垄断。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和并购投资在江苏电子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化学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并购力度明显加大,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的聚集,已使江苏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仅在短短几年便赶超了江苏产业中的传统老大纺织业,改变了江苏产业结构的格局。在新产业的形成和扩张中,外资的并购重组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目前看,外资对省内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合成、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并购重组,使江苏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大大提升,产业技术的进步速度明显加快,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上升,并且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使江苏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出现了行业国际性的龙头企业,以此延伸扩展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从消费电子行业看,电子电器行业出于全球产业分工,相对往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家用电器行业经过激烈的竞争,产品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国外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成本高,纷纷将产业转移到大陆,通过并购或重组境内公司形成一中新的产业链条。从现在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看,电子信息为我国政府积极鼓励投资的领域。因此,电子电器行业成为外资并购的高发领域。在苏州,相关电子电器产业已经形成产业链,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非常健全,而且每个环节都有若干企业在合作和竞争。如在电子计算机行业,台湾最大的8家笔记本电脑企业中的6家以及大批零部件厂商都己经进入苏州,外商在苏州生产笔记本电脑可以在当地采购到笔记本电脑95%的零部件。经过20 多年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 通过整个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的完善,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电子技术工人,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现代经营管理者。这也为江苏省行业内相关内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此外,金融业、服务业和零售业的渗透并购也在加快,通过并购,市场形成了新的整合和集中控制局面。跨国公司在国内产业技术和结构升级进步中已经形成了主导的力量,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地提升,国内产业的自主开发和技术进步要突破外资主导格局,有越来越大的困难,要形成独立的体系,更为不易。
三、金融危机冲击引发外资并购新变局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融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外部信用体系的收缩和融资风险的上升,导致各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和并购大幅度下降,2008年以来我国国内的外资并购案件大幅萎缩,几乎完全停止了,一些公司也陷入了自身的财务危机,对于公司的稳定和所在国的投资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新变局对于江苏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革也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和冲击。
1、外资撤离和调整的影响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外商投资的进程,对于外资的并购进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冲击。企业市场环境的恶化和融资体系的收缩,影响了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和经营扩展的能力,部分企业出现了撤资和出售资产的趋势,还有部分企业停止经营逃离国内市场。从全国看,外资的流动在08年上半年仍然平稳,至8月以后,外资进入量呈逐月递减,部分热钱开始撤离,外商直接投资的季度到账数也在大幅下降,第四季度到账数仅为第一季度的50%。从江苏看,外资的流量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实际利用外资的下降幅度较全国平均更大,其中外资的主要集中地区苏州市的外资流量,第四季度已不足第一季度的20%,平均每月外资进入量仅为2亿美元。09年的上半年外资的进入规模进一步萎缩,生产和出口规模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进入今年第3季度外贸出口仍然处于负增长状态。外商直接投资的调整反映了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和影响,同时对于外资的并购进程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和影响,外资的并购投资几乎完全停止。
2、金融危机引发公司财务危机,影响并购进程;
金融危机引发了主要资本输出国的信贷紧缩和流动性短缺,大批企业和跨国公司被迫缩减海外投资,部分企业被迫从海外抽资以应付国内企业的资金紧缺。这就影响到了企业的海外并购和市场扩张的步伐。从2008年以来,跨国公司的并购步伐明显放慢,一些金融保险等资金流动性强的企业,外资出现了抛售股权抽出资本的趋势,加工制造业的外资并购也趋于停顿,财务危机严重的企业出现了抛售现象。还有部分中小加工企业出现了撤资和逃跑的现象。因此,金融危机的蔓延已经影响到外资的并购实施进程和市场结构的变动。出于融资困境和财务危机的影响,外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进程出现了暂时的停顿,部分企业出现撤离。
并购进程的暂缓一方面有利于国内企业的产品调整和市场控制能力的上升,利用有利的时机拓展国内市场和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并购的停顿也影响到了外资的流入量,对各地的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生冲击。如没有相应的投资进入和技术的提升,外资撤出和国内市场的放弃势必产生短期内的负面影响,必须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应对外资并购和推进产业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
外资并购的调整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江苏省外资的进入量和招商引资的效果,总体上不利于投资的稳定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变迁。从稳定投资和产业升级发展的目标看,应对外资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推进江苏省产业的稳定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一,继续实施积极的开放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积极利用外资并购的整合能力,从总体上推进江苏省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推进苏南地区外资企业的并购整合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技术水平,鼓励加工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向苏北转移,从总体上稳定和提升外资投资的规模和水平。
第二,进一步完善外资并购的相关政策措施,保障国内市场的竞争和防止产业的过分集中和垄断。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的总体要求,在开放和鼓励外资并购和不破坏市场有效竞争的条件下,通过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防止外资过度并购和垄断对江苏省产业长远发展的不利影响,利用税收、信贷和产业优抚政策体系来支持国内企业、品牌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生存。
第三,积极引导外资并购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上的平衡发展,通过外资的并购整合,实现江苏产业经济布局的均衡;从结构布局上看,应鼓励外资在苏南地区的产业并购和企业重组,以提升企业的技术产品层次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鼓励中小加工出口型企业向苏北地区转移,既可获得新的成本优势,又可较快地推进苏北地区的产业发展;在产业投向上,除了加工制造业领域的并购整合以外,也需积极促进外资在第一、第三产业内的并购,以优化我省的产业结构,提升江苏省的产业效益。
第四,利用金融危机爆发和外资并购调整的战略时机,加快推进国内产业的自主开发和技术进步,实施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在一些关键的领域和产业,鼓励和扶持内资企业并购外资企业,或参与外资企业的投资项目,提升国内企业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
[1]余永定等.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4(03).
[2]江小娟.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维.FDI和国内投资对江苏经济影响之比较分析[J].江苏统计,2003,(06).
[4]文青.外资垄断术揭示[J].企业管理,2005,(07).
[5]沈蕾.跨国竞争对反垄断的抑制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3,(06).
[6]戴海峰.外资并购热中的冷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3,(03).
[7]陈佳贵,王钦.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3,(04).
[8]桑百川.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导刊,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