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课堂应变技巧

2009-02-05于艳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5期
关键词:古诗习作笔者

于艳涛

笔者听过一次语文公开课,内容是古诗《春夜喜雨》。讲课的教师很正规地按照每一个环节进行着:激情导入,识字写字,理解分析古诗,读背古诗。可就在教师分析古诗的前两句诗意时,有一位学生突然站起身来,讲起了他家里的事情来。他说:“老师,我家胡萝卜种了很长时间都没长出来。”说话时还磕磕巴巴的,这时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但是听课的教师却没有笑,都替那位讲课的教师捏了一把汗。然而那位教师并没有慌乱,她镇定地说:“你知道为什么胡萝卜没长出来吗?是因为种子种到地里后却没有及时得到雨水的浇灌。所以说春雨是多么重要呀!如果这时要是下一场及时雨,你们高兴吗?喜欢吗?”学生齐声说:“高兴!喜欢!”可见这位教师就很机智地处理好了这次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并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达到预期所没有想到的效果。

听了这节语文课后,笔者心有所悟: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对教师能否调控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前新课改理念下,语文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了,而是自始至终一直处于一种活跃的多边交往的动态语境中。因此,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处于引导地位的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处置一些难以预料的变化和触不及防的诘问呢?笔者谈几点体会。

1 针对突然的诘问,要镇定自若善于将被动变为主动

应变能力的强弱,决定一节课的好坏。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教师,她的课堂应变能力就很强,因为她在学生提出诘问时,并没有批评、指责那位学生,而是镇定自若,变被动为主动使那位学生的疑问解决了,学生对古诗大意理解更透彻,课堂秩序也很快恢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提高,达到预期所没有达到的效果。还有一个案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当时有个调皮学生在自由默读时间里突然站起来问:“老师,鲁迅先生肯定是铜头,要不然为什么碰了几次壁把鼻子都碰扁了而额头却一点事都没有?”该生话音刚落,学生就哄堂大笑起来,默读秩序有点乱,听课的教师也关注着讲课教师,讲课教师看着哈哈笑的学生和听课教师,他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镇定自若地以平和的语气问全班学生:“这位同学问得好!但鲁迅先生是不是铜头呢?请大家继续默读,也顺便思考这个问题,待会儿,与其他问题一块儿解决。”这样,这位教师利用一次偶发的事件变被动教学变主动教学,秩序又恢复了。当然,后来学生争相举手发言,那位学生的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应变能力的强弱决定一节课的效果的好坏。

2 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教师应变要巧

针对课堂上一些突发事件,教师的应变一定要巧,不然,教师的良好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就大打折扣。笔者听过一节六年级习作课,有位学生的作文写得特棒。讲评时,好多学生在听教师讲完后纷纷发言,表示不相信,都说:“抄的!抄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那位教师一愣,但他接着学生们的话头顺水推舟:“不错,是抄的。不过是从草稿纸上抄到作文本上的。他的几次修改我都看到了。大家都说是从优秀作文选上抄下来的,我想是对这篇作文最好的评价了,说明我们同学的作文水平已经很高了啊。”他的几句看似轻描淡写但却很专注、认真的话,一下子把学生们的疑虑打消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那位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又自然地回到和谐的秩序中。这位教师的应变就很巧。

3 利用课堂上自然生成的资源,捕捉教育时机,转换教学内容

一次,笔者正在津津有味地听一节习作课,忽然从窗外飞进一只美丽的蝴蝶,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讲课的教师看着兴趣勃勃的学生,觉得这节课的内容无法上了,干脆顺水推舟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蝴蝶,全班再交流观察心得,最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下来。此时此刻,那位教师没有平时那种“大家安静”,“大家集中精神”之类责备的话语,但却能随机应变,利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自然资源,捕捉教育时机,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虽然习作内容不一样了,但却完美地完成了作文单元习作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这节课虽然临时转移了教学内容,但意外地达到了平时作文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当前的教学课堂是宽松、开放、自由的,加上学生各个年龄段不同,敢问好问又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很轻易地碰到各种各样的难以预料的事件和猝不及防的诘问,处理起来就要求应变技巧要强、要巧、要妙——其实,这也是一名教师、一堂课成功与否的要害。为了课堂质量更高,效果更好,也为了学生的将来,一线的教师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镇河北村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习作笔者
老师,别走……
“拟古诗”之我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