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辩证法思想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
2009-02-05李教红
李教红
自然科学中充满辩证法的素材,结合高中化学课对学生渗透辩证法思想教育,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教学谈谈如何渗透辩证法思想。
1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着的
化学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切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是直接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升华的一个学科。所以在学生学习化学时,首先就要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在“物质结构”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构成物质世界的微粒如原子、分子、离子等都是在一定区域内不断地运动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掌握物质是不断运动的这一观点。又如通过学习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原子结构及晶体等知识,让学生认识、掌握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这一辩证观点。从微观讲,周围的各种实物都是由分子构成,比分子更小的微粒是原子等,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等等。这些构成微观世界的各种成分,尽管微乎其微,也都是客观存在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辩证法的教育,让学生掌握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克服思维方法上的片面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用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2 事物发展的两面性
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福利的同时,也产生负面影响——环境问题。随着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的产生及排放,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大气、土壤受到污染,自然生态受到破坏,自然循环系统也受到破坏,产生全球“三大危机”——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的破坏,会使更大量的有杀伤力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直接照射人体皮肤,造成皮肤癌发生的几率上升,还会改变农作物生长的地理环境,造成农作物减产等;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反常,产生破坏性极强的恶劣天气,造成极大的损失;酸雨破坏农作物、水源、土壤及建筑物,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要阻止人们生存的环境受污染,就要对产生污染的物质进行综合治理。在讲Cl2、HCl的制备时,为防止污染空气,要强调对其尾气进行处理;在讲合成氨及工业制硫酸时也要强调尾气处理,从而在教学中落实环保意识教育。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了解到,随着能源、矿产的不断消耗,终有枯竭的一日,且无法再生,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现有能源、开发新能源及开发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人们生存的环境需要人们自己来保护,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不要人为造成环境污染,如不要乱扔、乱吐。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做化学实验后废液要倒入废液缸,火柴梗、纸屑放入指定的垃圾箱。无论在什么场合,除了自己爱护环境外,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予以劝阻。此外,还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生活环境的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学生树立为改善生存环境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3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教师在高中化学中进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教学时,向学生指出这些平衡都是动态平衡。从表面看,在可逆反应中反应混合物各种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在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中,自由离子浓度不再变化,好像各种变化都停止了,但实际上这些变化的2种相反过程都从未停止过,只是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罢了。反应在这一定条件下保持平衡,若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就重新建立新的平衡。这说明任何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 量变到质变
众所周知,事物的变化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质变是化学变化中的普遍规律,素材很多,如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对比学习;镁、铝性质的对比,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等。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引起性质的递变,即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力渐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致使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时性质突然变得很稳定;当一个新的电子层产生,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元素又从活泼的金属元素渐变到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最后以惰性元素结尾。
5 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规律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也普遍存在。例如,氢气和氮气可以化合生成氨气,但常温下这2种气体混合不反应,只有在高温、高压及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氨气;硫化氢跟氧气反应,在常温下反应很慢,点燃后,如果在较充足的氧气里燃烧主要生成SO2,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主要生成S;乙醇与浓硫酸以1:3的体积比混合后加热,若温度控制在140 ℃,主要生成乙醚,若温度迅速升到170 ℃,则主要生成乙烯。
6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对立与统一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2方面的不同倾向。对立统一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质、现象和过程的本身之中。教师的任务在于能通过化学教学向学生揭示矛盾的普遍性,使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观察一切、分析一切,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高中化学教材中对立统一规律的切入点就更多,如阳离子和阴离子、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和与水解、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性和还原性、被氧化和被还原、正反应和逆反应、酯化和水解、Al(OH)3的两性、酸性和碱性等,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知识渗透辩证法原理,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体会其真谛,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可以采取辩证法原理的渗透,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总之,只要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辩证法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就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把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琚黎华.浅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
[J].现代企业文化,2008(3)
[2]孙树秦.唯物辩证法在生化教学中的运用[J].西医科
大学学报,2004(1)
[3]王臻.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到化学教学中[J].成
才之路,2009(6)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