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有趣
2009-02-05凌乾川
凌乾川
“我看了,我会忘记。我听了,我记不住。我参与了,我明白了。”这是一所美国中学的校训,看到的第一感觉是这3句话用在数学教学中再合适不过。因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体验比教师的说教更重要。如果教师在每次的设计中都能真正地让学生参与的话,很多数学知识将不再枯燥乏味、抽象难懂。而体验学习正是充分展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能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笔者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
1 课前初体验,为学会新知做铺垫
上过北师大教材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宝贵资源。很多知识的起点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延伸的。一般学生如果已有一些生活常识,再通过课堂上系统的学习,不仅学得非常轻松,而且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会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对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和了解,尽量去收集和整理自己身边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学生所表现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如果仅仅只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里去了解、收集的话,势必造成课堂成为一部分学生表现、炫耀的场所,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只能当听众。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不仅不会得到均衡发展,一部分学生还会造成自卑心理,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在每次布置任务前,笔者都会先在学生中间调查,看看哪些学生在了解这方面知识时更轻松一些,更有条件一些;再进行分组,各个组一般按照好、中、差搭配;再明确组长,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在课余时间统一行动。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时,笔者先了解全班哪些学生家是开小商店的,哪些学生的家附近有农贸市场,然后再进行分组,并布置调查的内容:1)你能了解哪几种称,它们都用在什么地方?2)详细地了解1~2种称的使用方法;3)了解5种不同种类的物品的重量;4)收集5种以上的包装袋和包装纸,并找到识别重量的地方;5)想办法称本组成员的体重。正是有了课前的积累,学生的头脑里已储备很多这方面的知识,由于很多知识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不仅特别感到有成就感,而且学到的知识也会很牢固。
2 在课中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时笔者一般会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所表现的不成熟的意见也不做过多的暗示和干涉。因为创新是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纠正错误中逐渐形成的,而且在科学的探究路上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总是担心学生不会,教学时小心翼翼,时时暗示,就容易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一个小圈子里,让学生往教师事先设计的坑里跳。从表面上看,问题是学生自己解决的,但没有真正地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无法体验探索的过程。
3 课后应用拓展,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知识的魅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所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同时在数学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比如学完“小数的加减法”后,笔者安排这样的一个情景:“快过年了,妈妈到商店去采购年货,看看有哪些年货(多媒体显示):衣服,85.5元;礼花,25.86元;糖果,10.46元;玩具,24.69元。在这些礼物中你最想得到哪些礼物?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如果妈妈想把所有的礼物全都买下来,可她只带了150元钱。想想,她带的钱够吗?为什么?”这样,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解决身边的问题,既起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再如在学习了“分类”的知识后,笔者设计2个作业:1)将书包里的书和学习用具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整理;2)帮助妈妈整理房间,并就此事写日记。这样的作业既轻松,又有趣。不仅能完成老师的作业,还会得到家长的表扬。这样就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笔者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碰到很多问题:如何让尝试体验教学更有效?在进行尝试体验教学的时候,如何关注全体?在学生动手操作时如何组织和调控?这些仍然是笔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但只要在教学中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成都市高新区石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