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2009-02-05殷文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5期
关键词:笔者教材情境

殷文娟

新基础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再不是不可更改的脚本,教师需要研究教材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对教材知识的编排,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真实发展所用。

1 立足学生发展,科学重组教材内容

新基础教育专家吴亚萍教授在《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一文中明确指出:1)以整体结构意识“用”教材,就是对数学教科书中以纵向或者横向的“点”为单位的符号系统进行加工和重组;2)以融合渗透的意识“用”教材,就是对数学教科书中以“点”为单位的符号系统进行融合,通过有主有从的有机渗透,使学生形成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的结构不仅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结构,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而现有教材有时难免差强人意。这时教师就应该根据自身的经验与学生实际对教材的结构作适当调整。如“万以内的加减法”占据很多内容和篇幅。其实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前已经学会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加、减法运算,所以这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重新整合,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又如苏教版五年级“小数乘整数”一课,教材对竖式如何引出没给出具体的方法,从而留下教学空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妨在此动动脑筋,考虑如何增减教学素材更便于学生感悟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必要性。

2 依据学生实际,合理变化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知难而进、以苦为乐,把知识变为内在的精神需要,这样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不断深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如苏教版数学教材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1:“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实验题,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而试一试则是安排“5/6-1/3”“1-4/9”2道计算题。笔者对教材进行解读后认为,本课最好能有个连贯的情境,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包括类似“1-4/9”这样的整数减去分数的计算融合其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完成比较枯燥的计算学习。上课伊始,笔者亲切地与学生交流,问问他们晚饭后通常怎么安排?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接着,笔者告诉他们自己的活动是散步,一般出门后绕北面菜场再去健身广场,需要1/2小时,回来时经戏院路只需要1/4小时。 (注:所提及地名都在学校附近,学生非常熟悉。)接着抛出问题:谁能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顺理成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各一道题就出现了。到了试一试的环节,笔者告诉学生:在网上查过资料,每天散步一小时左右比较科学,请帮老师算算,散步的时间比一小时长还是短?相差多少?这时自然引出算式“1-3/4”。

笔者在某刊物上看过一个关于灵活改编教材的材料——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呈现的是比较一组“三好生占全班人数的比例”,有的教师就把它改编为“现场品尝2杯糖水的甜度”,学习效果相当不错。诸如此类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是应该倡导的。

3 发展学生能力,有效打开课外领域

当前以“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还比较普遍,学生的学习空间狭小,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让课堂“数学实验”的触角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数学学习创造的空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如学生在学习“数字与信息”这一内容前,笔者布置他们去调查身份证里的秘密、邮政编码的秘密,等等,课后还引导他们去了解条形码的有关秘密。在活动中,他们访问家长,请教邮局工作人员,实地考察邮局如何分拣信件,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学会向别人请教、与别人交流,学会主动去探究问题,并能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课外延伸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包括独立探究、小组调查、试验分析……

4 联系其他学科,恰当整合学科资源

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与健康教育课整合,让学生通过反映小学中高年级男女生身高的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去研究男女生的生长发育特点。正像吴亚萍教授说的那样,对教材的改编与整合都是为需要服务的,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绝对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

教师只有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完美统一,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笔者教材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老师,别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护患情境会话